老年手術患者心理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19 04:37:00
導語:老年手術患者心理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手術患者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口年齡結構發生變化,人口老齡正在增加,我國也正在成為老齡化國家,目前65歲以上的人口已占20%,隨之而來的老年患者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年齡的增長,各類生理狀況也在發生變化,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也會有所改變,手術本身對病人而言就是一個刺激,可引起一系列消極的心理反應,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效果和傷口的愈合,因此首先要改善病人接受手術時原來的心理狀態,以獲得整個手術的順利進行。隨著現代醫學從生物醫學模式向心理―社會―生物醫學模式轉變,護理模式也由功能制護理轉為整體護理模式,因此在護理老年手術患者過程中,護士要做好心理護理,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最佳作用。
1老年患者的特征
1.1生理特征
1.1.1精神活動能力減弱由于大腦功能衰退導致病人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范圍縮小,聯想緩慢,對事物的反應減弱,記憶力下降。
1.1.2感知覺減退視覺、聽覺、皮膚感覺退化,病人表現為耳聾、眼花、視力下降,對冷熱刺激不敏感。
1.2心理特征情感變化尤為明顯。固執、偏見、猜疑、急躁、自卑感,尤其是即將手術時,表現為緊張、焦慮、恐懼、抑郁、絕望等消極情緒。
1.2.1緊張往往某些病人在來醫院就診時,就不免產生緊張心理,特別是在明確診斷為需要手術治療時,就會特別害怕,有的老年病人還會有嚴重的心理失衡,情緒低落,沉默寡言。
1.2.2焦慮由于老年人的適應能力差,住院后飲食起居、休息睡眠等生活常規受到擾亂,加上環境的陌生都可產生焦慮不安。
1.2.3恐懼老年人由于身體各方面功能的退化,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容易受到死亡的威脅,所以往往會產生恐懼的心理。
1.2.4自尊心理有的老年人平常就性格固執,患病后更是堅持己見,常常會拒絕配合治療或護理,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意識,表現有自憐、抑郁等。
1.2.5絕望由于疾病的原因,手術可能造成的并發癥或帶來生活上的改變,而造成精神打擊,悲觀失望;另一種則由于經濟拮據,子女不能陪伴在床邊而表現得憂傷、絕望。
1.2.6自卑在許多老年患者中,一旦得知疾病需要手術治療,就認為自己在世不長。另外,在農村更會因為自己的年齡已大,心有余而力不足,手術將造成親人的負擔,而產生不安內疚感和自卑心理。
2心理護理
2.1尊重根據馬斯洛的人的需要層次論學說,心理護理及與其交流中尤其要注意滿足老年人的自尊需要[1]。
自尊是指一個人需要獨立、自由、成就和榮譽,它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他人尊重。由于老年人社會交往降低,心理障礙增加,甚至失去家庭的幫助,會經常感到不被尊重的威脅,因而老年人對尊重的需要更為迫切。為幫助老人術后盡快恢復,從術前起就要多與其交流,細心聽取意見,恰當地稱呼老人,言行禮貌,耐心傾聽老人的主訴,切不可表現厭煩,對老人的健忘、嘮叨要諒解,能辦到的事盡量按他的要求去辦,術后也要尊重老人的決定,在護理時,尤其不可因其年老,護理工作量大而表現出厭惡、逃避行為。例如有一位雙下肢靜脈曲張行靜脈剝脫術后的病人,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護理中都是用尿壺在床上小便,可這位老人堅持不用(在其心理中還是不服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和其家屬共同協助老人下床,在確保老人的安全下,也尊重滿足了他的需要。
都需要護士多在生活上與護理中多加關心和留意。術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職業、文化程度,通過語言來啟發安慰老人,并用通俗、樸實、恰當的語言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講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介紹經手術治療而痊愈的患者情況,引導病人從心理上自我調節,擺脫恐懼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術后更應主動去接近老人,以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一開始幫助他翻身―坐起―下床―散步,幫助他漱口―洗臉―更衣―如廁,在護理中給予其心理上的安慰,使病人得到溫暖,告訴他每一點恢復的起色、跡象,幫助他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我科曾收住過多例老年膽囊手術、胃部手術患者,由于在護理過程中給予足夠的關心和幫助,術后及時告訴病人應注意的事項或有可能出現的問題,經過一系列的心理護理,這些病人都能很快適應術后生理上的變化,積極配合治療,經過盡早、足量的功能鍛煉,縮短了恢復時間。
2.3疏導老年病人往往面對手術,會過度傷心,影響食欲與睡眠。在護理時應鼓勵病人盡情的發泄、訴說,待情緒穩定后主動幫助病人分析病情及預后,告知其如何配合治療,以增強病人對術后生活的信心。在圍手術期內,要根據不同的手術階段,及時了解病人的緊張源,在護理中以宣泄、疏導為主,改善病人的情緒。
2.4情感人到老年,由于生理、社會關系的變化,情感會發生諸多的改變,特別是住院后更以孤獨感、失落感為顯著。首先在手術前后要聯系其親友來探視、陪床,其次護士也應多與老年患者交流,增加老年人談話的興趣,幫助老人調節情緒,鼓勵老人在可能的情況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術前在護士協助下自理生活,術后多與老人溝通,幫助老人進行功能鍛煉,尤其是在術后疼痛時,更應陪伴老人,可以握住老人的手或幫老人擦汗這些細致的動作都會讓老人在情感上得到滿足,從心理上振作起來。
2.5護理要取得良好的心理護理效果,還應從護理上對老年患者做好基礎護理及生活照料,術前做好健康宣教,術前飲食、腸道等準備[2];術后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尤其要注意基礎護理,如皮膚護理、飲食指導、體位指導、活動休息指導,以期從全方位讓老人得到溫馨的護理服務,良好的精神慰籍。
總之,對于老年手術患者,做心理護理時,一定要從言行上尊重,情感上支持,生理上關心,要以心理上的疏導和調適作為主導,讓他們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并以良好的醫德,熟練的技術來增進老年患者手術的順利性,縮短術后恢復的時間,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黃懷鈞,王鳳霞.臨床心理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2.
2甘蘭君.護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