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19 04:59:00

導語: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護理論文

【關鍵詞】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特點;護理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病理特點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的臨床候群。原發性高血壓病病程長,發展也不平衡,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可造成嚴重損傷,對腦的影響主要為腦血管意外,長期血壓增高可造成腦出血的發生。同時,由于高血壓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而使患者出現一過性腦缺血,甚至腦血栓形成。對于心臟因持續血壓增高,使左心室負荷增加,最終發生左心衰竭。原發性高血壓病基本護理常規很容易掌握,但是不少老年人血壓增高是隨年齡增長的生理變化,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忽視護理?,F將筆者多年來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護理應注意的問題,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26例,男74例,女52例。年齡60~85歲,平均74歲。病例符合1999年WHO確定的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一期高血壓54例,二期高血壓42例,三期高血壓30例。

2藥物治療及療效觀察

2.1藥物治療:60歲以上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常選擇6大類藥物控制血壓,即利尿劑、α-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由于降壓治療常需終生用藥,因此還應考慮到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聯合用藥原則:第一線降壓藥利尿劑,應根據病情聯合CCB或ACEI;有缺血性腦血管病且心率慢的60歲以上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不用β受體阻滯劑而首選CCB或ACEI;心肌肥厚、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首選ACEI,但血肌酐高者慎用。需要ACEI而不能耐受ACEI副作用者,選用ARB。

2.2藥物選擇

2.2.1利尿劑適用于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使用小劑量。如氫氯噻嗪每天劑量≤25mg,降壓起效較平穩、緩慢,持續時間相對較長,作用持久,服藥2~3周后作用達高峰。

2.2.2CCB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特別是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病患者,長期服用還具有抗動脈硬化作用。如硝苯地平5~10mg每日2~3次,尼群地平10mg每日2~3次,硝苯地平控釋片30~60mg,每日1次。

2.2.3ACEI對肥胖、糖尿病和心臟、腎臟靶器官受損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有相對較好的療效,特別適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減退或糖尿病腎病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常用卡托普利12.5~50.0mg,每日2~3次,依那普利10~20mg,每日2次。

2.2.4ARB適用于需要ACEI治療,而不能耐受ACEI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腫副作用者。常用氯沙坦50~100mg,每日1次。

2.3療效觀察:①治愈: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即降到140/90mmHg以下,無明顯靶器官損害和影響預后的并存的臨床情況可視為痊愈。但應注意原發性高血壓一旦確定,通常需要終身治療,經過降壓藥治療后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可以逐漸減少降壓藥劑量;但一般仍需長期服藥,中止治療后高血壓仍將復發。②好轉:血壓有所下降,但未達到正常標準,靶器官損害和/或影響預后的并存的臨床情況有改善但仍然存在。③未愈:未達到上述標準。

3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的特點

3.1自覺癥狀不明顯:有的患者高血壓病后可無自覺癥狀或有輕微感覺,癥狀不典型。部分患者在體檢時發現高血壓,因此對老年人定期測量血壓是必要的。

3.2精神心理特點: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為精神緊張、易怒、情緒不穩定等,這都是使血壓升高的因素。

3.3缺乏對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認識:本組76%的患者對何謂高血壓,影響血壓的因素及高血壓的危害了解甚少,認為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對長期治療缺乏心理準備。這些因素給患者和家屬帶來不同程度的焦慮,同時由于家屬和患者道聽途說,使其產生恐懼感。

3.4治療順從性差:不能按醫囑長期服藥,是高血壓患者最危險的因素。由于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需長期服藥治療,但是在長期服藥中,往往以自我判斷而中斷用藥或減少劑量。不少患者不能認真遵守醫囑,按時吃藥,影響效果,與不良遵醫行為有關,尤其是文化程度低者更為明顯。傳統觀念認為“是藥三分毒”,部分患者擔心長期服藥其副作用會引起身體其他系統的疾病,當病情得到控制、癥狀緩解后,自己感覺不服藥也無明顯的自覺癥狀,部分患者或因副作用或醫療費用不服藥,未堅持規律服藥或多服、漏服,對醫生指導誤解,記憶力減退等,故未能較好執行醫囑,造成不良后果,悔之晚矣。

3.5不注意合理膳食:缺乏飲食對高血壓病影響的認識,重視不夠。高血壓病患者宜低鹽飲食,而部分患者因長期飲食習慣,認為食鹽的攝入量與血壓的關系甚遠,對醫務人員的講解不理,未能限制鈉鹽的攝入量。

3.6不注意戒煙限酒:本組74例男性病例中,58例有吸煙嗜好多年,44例有飲酒的嗜好。其中92%的患者認為吸煙引起肝損害、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而缺乏煙酒對血壓的影響、認識、理解。

4結果

126例患者經過治療及護理,血壓均控制在較理想水平。無護理合并癥發生,遵醫行為良好,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5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護理

5.1應用醫學知識和護理心理學知識向患者及家屬講授有關原發性高血壓病知識。如:什么是原發性高血壓,影響血壓的因素等等,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使患者和家屬容易理解和接受。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學科學的發展,臨床疾病的健康教育越來越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及科學的醫學理論知識,掌握飲食、心理、營養、倫理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為患者更好解除痛苦,使人們達到最佳健康狀態。

5.2避免情緒波動,減少應急狀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情緒激動,尤其是生氣和憤怒,可通過神經系統影響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造成心率增快,使血壓增高,故而高血壓患者應心胸開朗、避免緊張、急躁和焦慮狀態,同時還要勞逸結合、心情放松。

5.3強化遵醫行為:向患者及家屬仔細講解用藥原則對治療的重要性,講明堅持用藥與疾病控制的利害關系。使他們認識到正確合理用藥不但取決于醫生,更重要的是患者配合。除患者堅持規范用藥,還要求家屬做患者藥物服用的監護工作,以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提高醫從性,達到治療的目的。讓他們認識到服藥的長期性和重要性,這是使血壓控制在目標水平,延緩靶器官損壞的一個重要環節。

5.4培養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堅持適當的有規律體育鍛煉,減輕體重[1]。

5.4.1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坐在麻將桌前,建議他們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

5.4.2戒煙限酒:吸煙飲酒可使體循環動脈壓升高,血管壁脆性增高,是一重要的危險因素。使患者認識到其危險性,鼓勵患者積極戒煙、限酒。另外,飲酒可增加口服降壓藥的抵抗性。

5.4.3給予低鹽飲食:鹽的攝入量應不超過3~5g/d。控制鈉鹽的飲食,需要患者和家屬的積極密切配合,使患者和家屬懂得控制鈉鹽的意義和方法。要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作為指導適應事物的基礎,盡可能給予他們喜歡的低鹽食品,可多食新鮮蔬菜、瓜果。在改變食物鈉鹽的同時,要特別注意食物色、香、味,以及增進食欲,這樣才能使患者自覺接受低鹽飲食,減少醬油的用量,使用代用鹽。

5.4.4根據患者情況,建議參加適當的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等。但避免參加劇烈運動,做到持之以恒有意識地進行自我保健,避免或緩解病情的加重。每周至少鍛煉3~4次每次持續30min左右,鍛煉要達到一定的的強度,即運動時要使心率保持在本人最大心率的70%~85%[2]。

5.4.5增加鈣的攝入量:膳食鈣與血壓負關聯,增加鈣的攝入可降低高鈉對血壓的影響。

5.5定期檢測血壓、家屬的配合是關鍵:教會患者或家屬測定血壓,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電子血壓計,是一種方便、快捷、準確的血壓計,患者可以自己測知血壓及心率的變化情況。

患者家屬與醫護人員的心情是相同的,都希望患者早日康復。但由于對醫學知識和護理心理學知識的缺乏,難以得到良好的效果。爭取家屬的積極配合,對其進行醫學常識、衛生保健、用藥護理知識及正確測量血壓等基本技術操作進行指導,為患者早日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武陽豐,吳錫桂,李瑩.減重對血壓、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雜志,1995,23:207.

[2]FagandR.physicalfitnessandkloodpressure[J].Hypelension,1993,11(suppl.5):S47~S52.

[3]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營養學報,1997,19: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