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冠心病病員便于患者康復論文
時間:2022-11-18 10:03:00
導語:關心冠心病病員便于患者康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人文關懷對冠心病(CHD)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對108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人文關懷組(觀察組)和傳統治療組(對照組),分別采用冠心病藥物治療和普通護理以及常規治療加人文關懷兩種方式,通過測試及監測心功能控制指標觀察教育效果。結果觀察組冠心病患者60%痊愈出院。予以人文關懷后,觀察組患者95%治愈出院。結論對冠心病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可明顯提高患者臨床知識水平,較快地恢復患者心功能的各項指標,大大縮短了患者的病程,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人文關懷;冠心病;康復;影響
對冠心病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可明顯提高患者臨床知識水平,較快地恢復患者心功能的各項指標,大大縮短了患者的病程,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我科從2008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10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年齡65~80歲。入院標準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缺血性心臟病學會的命名及診斷標準”[1]。
1.2方法將10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4例,一組為普通組,另一組為強化護理組、住院后即給予相應的人文關懷。
1.3觀察指標予以心電監護,觀察兩組病人監護儀中的心律及ST-T的改變。
2護理方法
2.1心理指導
2.1.1盡快消除患者緊張不安、恐懼的心理冠心病常因劇烈胸痛和瀕死感而感到恐懼不安,也可因住院環境陌生、擔心疾病預后等原因而產生焦慮憂郁、情緒激動等不良反應。致使體內兒茶酚胺釋放增加,心率加快、心臟負擔加重,誘發加重,甚至猝死[2]。護士應認真積極做好心理指導,及時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去應對疾病,發揮自我功效作用。醫護人員應親切和藹關心體貼患者,給患者以最大的心理支持。一方面積極采取搶救治療措施,如:高流量輸氧(4~6L/min),鎮靜止痛、溶栓擴冠、護心等;另一方面耐心地做好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向患者說明心理、生理、病情之間的相互轉化、相互作用,增強患者應對疾病的能力和信心。
2.1.2減少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病室環境的整潔、安靜與舒適。急性期盡量減少探視,避免過喜過悲,對于生活中的一些突發事件盡可能低調處理,幫助患者用理智克服情緒上的不良反應,調節心理平衡。
2.1.3爭取家庭的支持耐心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和健康指導,以取得家屬的支持與配合,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變化,做好信息反饋。
2.2早期康復活動指導(1)向患者詳細說明康復活動的目的、意義和方法,指出在醫生護士指導下適當活動,循序漸進地參加鍛煉。適當鍛煉可以增加心肌收縮力、提高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癥狀等[3]。詳細說明活動的內容及方法,必要時做好形體示范,以消除患者的各種顧慮,積極主動地進行康復活動。(2)指導患者康復活動過程中,循序漸進、不能盲目增加活動量。告知患者活動量過大會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臟負荷過重而加重病情。若在活動過程中出現心率加快、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應立即停止活動,不能勉強堅持。護士應嚴密監護,并給予相應處理。如:輸氧、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3)科學安排早期患者康復活動時間。可與患者商量,盡量選擇在患者精神和體力感覺較好時進行,避免影響患者的睡眠和休息。活動前可先扶患者從床上坐起2~3min再逐步下床,以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2.3用藥指導向患者說明各種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及注意的問題。嚴格控制輸液的速度,特別是靜滴硝酸甘油時應指導患者不能因滴藥太慢出現煩躁情緒而自行調節滴速,同時加強巡視和生命體征的觀察以防低血壓休克的發生。另外指導患者隨身攜帶保健盒和速效救心丸以備急用,并注意有效期(每六個月更換)。
2.4飲食指導最初2~3天流質為主,以后隨著病情的好轉而過渡到半流質、軟食和普食。以低鹽、低脂、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囑患者戒煙、限酒、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熱量、避免過飽、宜少食多餐??晒膭罨颊叨嗍呈卟?、水果等高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予緩瀉劑,保持每天1~2次大便,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
2.5出院前康復指導(1)與患者及家屬共同討論和制定出院后的康復活動計劃,必要時書面告知患者,鼓勵患者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2)向患者說明飽餐、便秘、情緒激動及過度活動的危害性,指導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而發揮自我功效作用。(3)堅持服藥、定期復查教給患者發生心梗的先兆癥狀及緊急處理方法。公務員之家
3結果
通過對冠心病患者實施人文關懷,予以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教會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術,有助于患者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控制疾病的發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其功能恢復和心理健康,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識和生存質量,促進了護理學科的發展。
4討論
人文關懷在護理工作中可提高患者的自主性、降低依賴性,使患者具有安全感、滿足感及自我價值感[5]。通過對冠心病患者人文關懷的健康指導,包括心理指導、康復活動指導、飲食排便指導、用藥指導、出院前康復指導,確保了早期康復的順利進行,安全有效地減少或避免了因患者盲目增加活動量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時密切了護患關系、增進了護患感情、并且增強了患者的自我功效、促進其健康行為,加快了患者的心臟功能、心理狀態和體力的恢復,縮短了平均住院日、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最終達到改善預后,提高日后生活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國際心臟病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學會的命名及診斷標準.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
2許玉紅.急性心肌梗死誘因分析及護理對策.當代護士,2002,9(18):10.
3杜萍,王永平,劉成霞.健康教育與冠心病.當代護士,1999,(12):17.
4陳愛萍,肖順珍.對心臟監護室患者知識需求的調查.中華護理雜志,1998,33(5):290.
5李慧玲.護理人文關懷的基本理論及臨床應用.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878-879.
- 上一篇:中國集體林權制改革進程分析論文
- 下一篇:政府作風建設調研動員領導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