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臨床與院校結合的研究

時間:2022-02-08 03:12:45

導語:護理專業臨床與院校結合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專業臨床與院校結合的研究

1確定培養目標

目標是行動的指路燈,為人們指明了方向。關于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學術界的描述各不相同。如盛似春[4,5]等依據“能力本位”理論,確定高職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即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面向醫院和社區服務第一線,牢固掌握護理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能在醫院熟練運用護理程序進行系統化整體護理和在社區進行防、護、保、康綜合性服務的技術型、應用型高級護理人才??偠灾?,各種描述雖然有不同,但是落腳點是一樣的,即都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護理專門人才。

2更新教育觀念,建設素質優良的師資力量

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認識,加大隊伍建設的力度,建設高素質的師資力量,注重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注重以點帶面,注重榜樣教育的力量,讓部分人來帶動整個隊伍素質的提升,打造數量充足、專兼結合、結構合理、能力突出、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以符合新時代社會的需求和專業發展的需要。

3優化課程結構,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為了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實用型、應用型護理人才,在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上,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內容[6]。課程開發采用“寬基礎,活模塊”的教學模式,針對專業的特色和今后職業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育中既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又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要造就“高分低能”的學生。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尤其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以能力為重點,項目或任務為載體,學生為主體,由簡單到復雜地設計教學項目,課程內容的設計上要突出護理專業的特色,注重實用性,盡量做到生動形象,不枯燥,教學內容要為職業問題取向服務,需要有嚴謹的邏輯思維順序,符合學習動機與能力發展規律和系統優化的原則[7,8];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預先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按照計劃一步一步地實施。按照一般患者:門診護理-入院護理-住院過程中的護理-出院護理,急診患者:急診護理-急救護理技術-圍手術期護理-輸血護理-清潔衛生護理-飲食護理-排泄護理-臨終關懷-死亡護理兩條主線設計課程內容,注意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形象化,按照工作過程構建教學內容。

4創新教學理論,重組教學結構

教學過程中,要創新教學理論,重組教學結構,具體如下:①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起輔助作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②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生動,可最大程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習看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引發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好地學習各種知識。

5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5.1采用角色扮演,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才是主要的,教師只是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學生在實踐中遇見難題時能夠向教師咨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角色扮演,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和理解能力。例如,在講“移動與搬運”時,教師可以讓兩位學生分別扮演患者和護士,給定一個情景,要求護士必須把患者安全地搬運到目的地。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枯燥的說教變得生動形象。由于學生自身的參與和思考加強了他們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往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5.2靈活運用口訣和操作程序,提高教學質量

總結概括、靈活運用口訣和操作程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如穿隔離衣口訣,手持衣領取下衣,領端外折肩縫齊,對準肩袖上抖臂,同法穿好對側衣;再由中央向后理,扣好領扣(帶)系袖扣(帶),此時千萬要牢記,雙手已視被污染,不得隨便接觸衣,由后向前捏門襟(腰下5厘米),雙手背后邊對齊,手指固定一側折,按壓交叉再傳遞,腰帶腹前打活結,規范穿好隔離衣??谠E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便于記憶。

5.3開放實驗室,實行教師指導、學生管理制度

通過適當延長實驗室開放的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操作機會。如課后開放實驗室,讓學生來管理,把更多的學習空間留給學生,當學生遇到疑惑時,可以隨時找老師請教,逐漸由“灌輸式”教學向“引導式”教學轉變。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在這種不斷的摸索和探索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而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

6創新考核評價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創新考核評價體系,評估高職高專護理專業臨床院校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效,自我檢查,做好總結歸納,以便進一步完善。要改變以往只重視操作技能的訓練而忽略人文素質評價的狀況,把護士儀表、舉止等基本素質的體現列入評價項目之中,增加實驗課成績的比例,將實驗課考核由原來的單一考核變為預習情況、實驗課表現、操作考核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測評,從而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提升整體素質。

本文作者:侯生榮朱梅徐晶胡艷敏徐凌智工作單位:黑龍江省醫院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