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27 03:12:53

導語:中職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學論文

一、當前中職學校涉外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中外接軌轉型障礙。在醫學范疇內中外一直存在理念、程序、人文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加上我國的醫護英語教育在學制、護理理念、臨床實踐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的教育存在較大差異,不是簡單地引入原版教材、合作辦學等就能夠解決的。盡管當前護理人才仍是國際緊缺的人才之一,但涉外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出國就業要面對語言關、專業關、實踐操作關、審核關等諸多門檻,走出國門就業的道路十分坎坷。

2.師資力量薄弱。首先,“雙師型”、“雙語型”護理及英語教師人才短缺。從事護理教學的教師專業知識及臨床經驗豐富,但英語教學及口語能力有限,課堂無法實現英語教學。而專業英語教師并不具備醫護專業知識,少有出國培訓、進修的機會,也缺乏針對英語教師進行的跨學科培訓、交流,教學上的觀摩和評估也很少,難以站在醫護專業的角度由表及里的教學,運用英語情境教學更是力不從心。其次,西部地區難以開展國際化合作辦學及聘請美國注冊護士外教授課。

3.教材選用不合理及教學改革滯后。由于中職涉外護理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國內教材2000-2014年出版的護理英語相關教材有二十余本,但幾乎沒有一本能夠涵蓋國際臨床護理技能和護理理念,大多數教材內容陳舊,教材難易程度把握不夠。并且護理院校所采用的護理英語教材仍是醫學教材,其中詞匯量大、拼寫復雜。涉外護理專業學生最終是與將來的服務對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但是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接觸到真實場景的醫生、護士和病人之間的英語對話。

4.中職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1)近年來,中職校擴招,入學門檻降低,成績均在同齡人中處于偏下位置,尤其是西部地區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大多數學生的詞匯量偏低,閱讀、寫作能力偏差,聽說能力幾乎缺失。(2)在口語方面,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最初始狀態,口語表達能力較差。許多農村孩子一開始接觸英語時就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方法,并且仍習慣于教師課堂講解語法、記筆記等被動性學習方式。(3)由于一直處于低分段造成學生發自內心的對英語學習產生懼怕的心理,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造成學生對英語學習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逐漸使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

5.大班授課,影響教學質量。語言教學中基本以小班教學為主,因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非常重要,但由于客觀原因的限制,在很多中職學校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學基本上是以50-80人大班授課為主。大班授課,進行互動教學的涉及面不廣,難以在教學中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教學效果欠佳。

二、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構想

1.改進涉外護理招生制度。涉外護理專業最主要是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好的英語基礎和英語發展潛能。在招錄涉外護理考生時,一方面,應了解生源的英語學習程度和考試成績以及其對英語的興趣和要求,把涉外護理專業英語課程的設置和相關要求告知報讀此專業的學生。另一方面,中考外語考試成績應作為錄取的一項硬指標,除考生總成績達到錄取線外,入校實行口語面試,切實把好考生入口關。

2.強化教師護理知識培訓,探究涉外護理人文精神(1)要提高教師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水平,應培養一支具有英語教學科研能力和護理專業知識的教師隊伍,首先必須培養我校涉外護理老師的“知學”“好學”“樂學”層層遞進的學習態度。英語教師和護理專業教師之間經常協商,精誠合作進行跨學科的相互學習、相互協作,要求承擔涉外護理教學任務的英語教師每周聽4-6節的護理課程,參加該專業教研室的教研活動、教學研討,實現知識和能力的相互融合。建立長效的教師繼續培訓機制,選派教師參加知名培訓機構舉辦出國培訓班,參加新知識更新培訓班及醫護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其具備相關的醫學護理知識,提高涉外護理專業的師資力量,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培養合格涉外護理人才的目標。(2)語言是人文精神滲透,學習英語的過程是接受另一種文化熏陶,所以英語教學不能單純“就西論西”,教師應以此為契機,通過對照中西方文化,汲取不同的文化精髓。在基礎英語教學中體現護理專業特色,讀物可增補護理英語閱讀如護理程序、護理診斷、臨終護理等內容。涉外護理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從理論知識到臨床實踐,每篇對話及文章均具有一定的人文內涵,教師應抓住所學課文的脈絡和重點,嘗試組織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例如舉辦英語演講比賽,排演英語話劇等,使護生了解國內外的文化差異,鼓勵護生積極參與、暢所欲言。此外,從事護理教學的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體驗醫院護理實踐,培養護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認同感,充分挖掘涉外護理本身的人文內涵,滲透國內外護理行業發展的新內容特別是人文關懷,親生體驗文化差異,激發學生對護理行業的熱愛之情,開闊護生視野,使接受雙重文化熏陶的學生成為既了解人文知識,又極具創新精神的新時代人才。

3.設計情景,優化學習環境。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手段只有“語言”和“文字”,常使學生感到枯燥、厭倦。但如果創設直觀形象的情景教學能為學生形成一個形象逼真的場景和語言環境,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以培養英語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為核心的護理操作課外活動,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打消其畏難情緒。依托學校團委,每周開展護理專業英語角活動,組織學生用英語自由交流和會話,鍛煉學生說英語的膽量、能力和英語聽力,讓學生體會真實涉外交際場景;邀請護理專業教師主持專題與學生交流,體現課外師生自由溝通。并且定期舉辦護理英語技能比賽等,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歷練演講和朗誦技巧,鍛煉表現能力。每周周末在禮堂為學生播放原版英文電影。

4.結合中職教育專業特點,精心優化教材,建設課程體系。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工具,也是加強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課程體系必然涉及到教材的更新,所以精心挑選適合學生的優秀教材或者選編護理英語教材極其重要。鑒于此,應由護理專業老師提供素材,英語教師參照教學大綱編寫適合我校學生護理英語學習的校本教材,然后選擇一部分班級試用。試用過程中結合專業課程的調整,隨時增加或更新材料,同時積極采納護理老師、醫院方面的專家對教材的意見和建議,并對學生定期進行調查。在實踐過程中,第一階段,涉外護理英語的學習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英語之上,要使學生無障礙通過初中與中職的過渡階段可安排一些與初中銜接較好的綜合英語課程,如:聽力、日常對話、基本語法等;并穿插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內容。通過夯實基礎,培養興趣,使學生盡快適應中職教學模式。第二階段,當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了較為準確的定位,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以便更好地激發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三階段,可適當引入一些較簡單的醫護英語詞匯。慢慢地延伸到講授專業知識,再到部分用英文授課、輔以中文解釋,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實,使學生能以更積極主動、熱情地投入護理英語學習中去。第四階段,為了增強醫護英語的實用性,還應注重聽說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練習書寫護理報告、護理記錄等。指導學生熟練掌握醫務人員的日常會話,提高學生運用專業英語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

5.鼓勵教育增強學生自信。中職學生普遍缺乏自信,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夠,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學習主動性更加缺乏,為了喚醒學習英語的興趣,賞識教育尤為重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興趣、性格、特長、學生的成績、學習態度等不同給予不同的賞識,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賞。因此,伴隨著上課鈴聲進教室帶著滿臉的微笑,學生的心情也會像微笑般明亮與溫暖,當學生很好地完成任務時我會用微笑給予她肯定,當學生回答錯誤的時候,我還是用微笑鼓勵她,并給他提示。有時候老師的賞識是不需要發出任何聲音,我們只是對她蹺著大拇指??傊?,涉外護理專業是新興專業,需要不斷探索。教師要著眼學生發展,優化涉外護理英語聽說教學,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引導學生首先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愛好學,然后從內心深處知道成為白衣天使是自己的天職。時代在呼喚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護理發展的技能型、應用型的高素質護理人才,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大力改革護理教育方式,優化課程設置,培養師資隊伍,涉外護理教育必然會由稚嫩走向壯大。

作者:王雪 單位:貴州省人民醫院護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