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護理在骨科手術患者的應用
時間:2022-11-22 09:13:20
導語:舒適護理在骨科手術患者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方法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術患者567例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骨科住院手術患者692例作為觀察組,采取舒適護理,包括環境舒適、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四個方面加強護理;兩組進行疼痛程度、止痛藥物、舒適度和滿意度的對照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72h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藥物、術后舒適度、滿意度比較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均P<0.05)。結論把舒適護理運用于骨科術后疼痛的護理,是一種整體的、積極的選擇,補充和完善了整體護理的內涵,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護理質量。
關鍵詞:舒適護理;疼痛;骨科舒適
護理是通過對護理措施的一種整體性、個性化性、創造性、有效性的干預,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會交往等方面達到愉快的狀態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早日康復[1]。骨科患者術前、術后疼痛劇烈,而疼痛與焦慮程度呈正相關。疼痛、焦慮等因素又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率、血壓、術后功能鍛煉及康復等[2]。為減少骨科患者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院骨科2016年1月起對住院骨科手術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并與2014-2015年收住入院的骨科患者實施的常規護理對照進行疼痛程度、止痛藥物、舒適度、滿意度的研究,效果滿意,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觀察組: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術患者692例采取舒適護理,其中男437例,女255例;年齡10~77歲,中位年齡(43.69±33.05)歲;住院天數7-200天;掌骨骨折28例,尺、橈骨骨折71例,肱骨骨折66例,鎖骨骨折1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61例,脛腓骨骨折77例,股骨頸骨折92例,脛骨平臺骨折39例,股骨干骨折77例,骨盆骨折38例,髖關節置換39例,膝關節置換37例,腰椎骨折39例,截肢11例。對照組: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術患者567例采取常規護理,其中男395例,女172例,;年齡11~77歲,中位年齡(44.25±32.68)歲;住院天數5-198天;掌骨骨折24例,尺、橈骨骨折66例,肱骨骨折58例,鎖骨骨折14例,股骨粗隆間骨折53例,脛腓骨骨折75例,股骨頸骨折57例,脛骨平臺骨折38例,股骨干骨折55例,骨盆骨折20例,髖關節置換33例,膝關節置換27例,腰椎骨折37例,截肢10例。兩組患者均能進行有效語言溝通,無嚴重內科并發癥。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種、病情嚴重程度、麻醉和手術方式、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兩組均采取一般護理①病區環境整潔,通風與光線良好;②密切觀察病情,注意傷口有無紅、腫、熱及滲出現象,患處包扎松緊適度,防止末梢血運障礙;③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態度熱情、和藹。④保持舒適的體位,術后患者采用健側臥位或平臥位,抬高患肢;患者站立時用前臂吊帶屈肘位吊起患肢,以促進患肢血運循環,減輕腫脹,緩解疼痛[1]。1.2.2觀察組從環境舒適、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四個方面加強護理。1.2.2.1環境舒適護理制定嚴格的探視制度,午休和夜間休息時間謝絕探視,盡可能減少噪音,創造安靜的休息環境。1.2.2.2生理舒適護理每天為病人打掃衛生,給需要的病人床上擦身、洗頭等護理,病區內備用指甲剪、針線、一次性剃須刀等生活需用品;指導患者采用聽音樂、看報紙、聊天等方法緩解疼痛;指導冷敷、熱敷、按摩等物理止痛方法;必要時遵醫囑予鎮痛泵鎮痛,并告知鎮痛藥物相關的反應,消除其顧慮。需要改變患者體位時,先向患者說明原因,取得病人配合,動作輕柔、準確,一次性移動至舒適體位。向患者和家屬宣傳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動、愉快的參與到功能鍛煉中來。通過由易到難、被動到主動、時間由短到長的循序漸進鍛煉,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逐步恢復肢體功能。骨科患者常并發便秘、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科學的飲食指導和腹部按摩是避免上述并發癥的關鍵[3]。1.2.2.3心理舒適護理患者入院時安排同性別患者住一個房間,入院后護士自我介紹,介紹工作流程、病區環境、醫院規章制度以及主管醫生姓名、職稱,消除患者陌生感。向患者說明手術的意義、麻醉方式、預后、術后功能鍛煉方法及護理操作的必要性,尊重患者的隱私。耐心聽取患者對疾病的憂慮,理解其對疼痛的訴求,讓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關懷的溫暖,并告知術后疼痛的規律使其在思想上做好準備,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1.2.2.4社會舒適護理在生活上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使家屬對護理人員充分信任,積極創造條件讓患者家屬、朋友陪護患者,給患者以精神上安慰、支持、鼓勵,營造濃厚的親情氛圍。同時組織性情開朗、熱情的患者以親身經歷的感受鼓勵患者,使患者情緒穩定,消除恐懼和孤獨感。根據不同骨折類型和程度給予相應的出院指導、注意事項,指導定時復診。建立電話回訪制度,提高患者滿意度。1.3疼痛程度與舒適度、滿意度評價標準。1.3.1疼痛程度評估采用文字描述評分法[4]將疼痛分為無、輕、中、重、劇痛5個等級,即0級為無痛;1級為輕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擾;2級為中度疼痛;3級為重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劑,睡眠受干擾;4級為劇痛。1.3.2舒適度、滿意度評價標準[5]舒適度、滿意度評價標準采用醫院統一發放的《舒適度、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分為非常舒適、基本舒適、不舒適和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72h疼痛程度比較,見表1。2.2兩組患者使用止痛藥物比較,見表2。2.3兩組患者術后舒適度、滿意度比較,見表3。
3討論
疼痛對骨科患者的影響,首先影響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狀態,導致患者出現睡眠不足、緊張、抑郁等情緒波動[6],合并高血壓者可使血壓顯著升高,導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嚴重不良后果[7];術后劇烈的疼痛和不適造成肌肉、血管收縮,最后影響切口愈合,使術后康復時間延長,甚至造成再植肢(指)及皮瓣壞死。舒適護理是一項重要的護理活動,可以有效減輕術后疼痛,對住院患者的健康是積極有益的。協助患者采取舒適體位,可以達到全身性的舒適。通過心理護理,加強社會情感支持,糾正其負面情緒,為早日康復提供了有力保證,促進了機體功能的恢復。同時,舒適護理使護患關系更融洽,促進了護患關系的溝通與交流。本組資料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72h疼痛程度及止痛藥物的使用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統計學差異有顯著性(P<0.05)。提示舒適護理可有效減輕骨折患者術后疼痛。觀察組患者術后舒適度和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統計學差異有顯著性(P<0.05)。提示舒適護理不僅能夠消除患者的緊張、抑郁、焦慮等情緒,而且還提高了患者功能鍛煉的主動性和依從性,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質量。
綜上,把舒適護理運用于骨科術后疼痛的護理,是一種整體的、積極的選擇。舒適護理順應了整體護理的發展,補充和完善了整體護理的內涵,使護理目標更加直觀,更具可操作性[1]。同時,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慶春.骨科患者術后疼痛舒適護理研究[J].全科護理,2010,8(5):1374-1375.
[2]茹長英,張麗,趙金芝,等.舒適護理在骨科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2013,4(1):127-128.
[3]黃鳴紅.舒適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9):72-73.
[4]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54.
[5]張蓉,張瑾.舒適護理在骨科整體化護理中的調查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2):1693-1694.
[6]許慶珍.手術后疼痛控制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現代護理,2007,13(16):1558-1559.
[7]傅愛鳳,何麗敏,張雪珍,等.舒適護理對創傷骨科患者術后止痛藥使用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7,6(1):1-3.
作者:楊鈴鈴 章可謂 章碧忠 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中醫院
- 上一篇:加強財務管理提高內部控制研究
- 下一篇: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