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護理學社會實踐教學研究
時間:2022-04-11 04:11:20
導語:老年護理學社會實踐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國際通行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7%時,該國家或地區就進入老齡化社會[1]。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我國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10.2%[2]。因此,我國于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立足于人口老齡化現狀,面對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規模擴大的雙重壓力,如何有效提升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老年護理學以老年人的健康和疾病為主要研究內容,教學中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3]。因此,開展老年護理學社會實踐教學,能培養素質高、能力強的老年護理工作者。本研究嘗試開展老年護理學社會實踐教學,效果較好,具體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2017級護理專業9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6名,女生84名,年齡17~20歲,平均(19.4±1.8)歲。1.2方法。1.2.1教學安排。根據老年護理學課程內容,將實踐教學分為3部分:老年人日常生活護理,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常見疾病護理。針對各部分實踐教學內容分別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將活動地點安排在模擬實訓室、幸業養老院、東關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2教學組織與管理。實踐前,教師按照老年護理學教學內容細化實踐教學計劃,分別制定老年人日常生活護理、老年人常見疾病護理和老年人健康教育3部分教學內容實施細則,確立社會實踐教學主題(見表1)。1.2.3實踐教學組織形式。(1)選擇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此次實踐教學帶隊教師,至少配備3名。在醫院實習時選擇護理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護士作為實習教師,每10名學生配備一名實習教師。(2)學生成立合作小組,每組9人,選出一名小組長,負責每次教學效果評估工作,以輪轉方式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完成實踐教學。1.3實踐教學內容具體安排。1.3.1模擬實踐教學(1)教師根據老年護理學課程自制老年人健康評估單,根據這一階段教學目標進行實踐;(2)各小組學生相互討論,根據評估細則分析老年人健康問題,以此判定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3)討論結束后,教師收集學生健康評估單,相關小組學生接受其他學生的提問;(4)教師對此次模擬實踐教學進行評價,學生自評,教學結束后,學生將模擬實踐教學資料和實踐體會加以整理并上交。1.3.2養老院活動。由90名護理專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成志愿者服務隊,對養老院老年人進行慰問和生活幫扶等。帶隊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的日常護理知識進行實踐,給老年人梳頭、洗臉等,結合臨床護理專業知識進行體格檢查,講解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預防和護理,運用課堂所學的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識進行健康宣教。養老院的老年人大多數是孤寡老人,身體較為健康,但心理狀態不佳,護理專業學生通過對養老院老年人的日常護理和健康宣教,既可以撫慰他們的心靈,也能加深對老年護理學的理解,增強尊老愛老意識[4]。1.3.3社區實習。護理專業學生進行護理知識學習后,帶隊教師輪流組織其進入我院附屬醫院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專業實習,主要對老年人開展健康咨詢,針對老年人多發疾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如糖尿病病人的飲食、用藥指導等。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一組織,入戶對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進行調查,根據老年人健康狀態制定專業化飲食、運動、睡眠方案,從各個方面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5]。社區老年人相比養老院老人,生活狀態和健康狀態都較好,學生通過社區實習,可以充分了解多層次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提升護理能力。1.3.4醫院實習。附屬醫院實習主要是針對老年人常見疾病護理知識組織的實踐教學,由實習教師向學生介紹老年人常見生理疾病、心理疾病發病情況,針對性地講解某些重點病癥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5]。在理論講解結束后,由實習教師輪流帶領學生進入病房進行護理實踐。醫院實習是護理專業學生必經的實踐教學項目,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護理行業相關知識,適應護理工作,切實提高護理水平。1.4教學效果評價。實踐教學結束后,由課題組自行設計實踐教學調查問卷,從知識能力、實踐態度、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幾方面進行成績評估。問卷滿分100分,60分以下為不合格,60~75分為合格,76~85分為良好,86~100分為優秀。共發放調查問卷90份,回收率為100.00%。1.5統計方法。采用統計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分析及處理。
2結果
實踐教學后,學生在知識能力、實踐態度、實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方面的成績均較好(見表2)。
3討論
老年護理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對于學生來講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獨立性,從而為將來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對于教師而言積極開展有效的實踐教學,能進一步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和專業素質,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3.1發揚傳統美德,激發學習興趣。老年護理學社會實踐教學是課堂理論教學的拓展,能加深學生對人口老齡化國情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熱情。目前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尊老愛老意識比較淡薄,對老年護理工作認識不深刻[6]。實踐教學中,學生走進養老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解老年人生活狀態,增強尊老愛老意識,培養社會責任心和榮譽感,應用所學老年護理知識,鍛煉溝通交流技巧。有效的實踐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專業水平。3.2學校教學和臨床護理無縫對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學生只有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才能及時消化和鞏固。通過對學生進行3個階段的老年護理學實踐教學,讓學生深入到老年群體中,熟練掌握老年??谱o理技術,在學校教學和臨床護理無縫對接的環境中增強老年護理意識,真正實現學以致用。3.3提高學生溝通能力。在老年護理學實踐教學中,學校帶隊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疾病的特點,進行老年人健康評估,掌握老年人日常生活護理、常見健康問題護理、常見疾病護理、安全用藥護理及臨終關懷護理等,有針對性地幫助老年人制訂合理的生活計劃,增加他們的生活樂趣,從心靈上撫慰老年人[7]。實踐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學習臨床護理中的溝通技巧,準確把握老年人的心理,運用合理、親切的溝通方式與之交流,從而有效提高溝通能力。3.4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臨床護理工作從單純地為病人提供身體和生理照顧逐漸擴展到為病人、家庭和社區人群提供生理護理、心理咨詢與疏導、健康指導與教育,所以臨床護理需要多人共同配合完成,以幫助病人早日康復[8]。在老年護理學社會實踐教學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老年人提供健康幫助及心理疏導,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在活動中,學生的角色是健康教育和指導者、精神衛生和心理支持的提供者、個體和群體健康的管理者、護理對象同家庭以及其他醫務人員的溝通者、健康保健團隊的協調者,從理論知識掌握、實踐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培養了合作意識,為今后進入臨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丁肅,趙麗娜.老年護理學社會實踐教學的開展與實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0):8-10.
[2]趙麗娜.老年護理學專業開展社會實踐教學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7):137-139.
[3]余昌妹,楊曄琴.老年護理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8):75-76.
[4]張敏.社會實踐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3(10):57-59.
[5]郭愛梅,廖劍英,王國富,等.《老年護理學》校外實踐平臺合作模式的建設思路[J].大理學院學報,2013,12(6):84-86.
[6]李琳,馬秋平,陽綠清,等.生活模擬體驗訓練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教育,2018(10):38-39.
[7]李春,吳小婉.《老年護理學》教學中開展養老院護理實踐的效果評價[J].護理學報,2010,17(14):23-25.
[8]張耀虹,張穎.《老年護理學》社會實踐教學體會[J].護理研究,2009,23(24):2198-2199.
作者:張兆玉 王 勝 單位:1.武威職業學院 2.武威職業學院附屬中醫院
- 上一篇:改善小兒哭鬧護理效果分析
- 下一篇:種苗管理措施及生產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