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英語應用混合式教學探討

時間:2022-02-21 11:13:25

導語:護理英語應用混合式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英語應用混合式教學探討

摘要:當前《臨床護理英語實踐》教學采用傳統授課方式,存在很多問題?;诖耍接懺凇杜R床護理英語實踐》課程測量生命體征技術中應用混合式教學,并與傳統教學相對比。結果顯示,采用混合式教學的班級,該項成績平均得分明顯高于應用傳統教學法班級。說明混合式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了其護理英語實踐操作技能與實際英語交流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護理;英語混合式教學;生命體征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國內外對涉外護理人才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護理人才要適應國際化發展,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能和職場護理專業英語,提高交際能力,這已成為從業的基本標準與必備質素。然而,當前《臨床護理英語實踐》教學多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聆聽的傳統授課方式,存在學習資源有效利用率較低、教學活動形式較單一、學生課后復習自覺性不高、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的問題[1]。目前教育信息化不斷發展,在線學習開始進入學校,混合式教學融合了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的優勢,在國內外許多高校都已有實踐案例。斯隆報告對美國在線教育11年發展的跟蹤研究表明,70%的院校領導認為,他們將有40%的混合課程[2]?;旌鲜浇虒W是指,把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兩種方式有機結合,從根本上改變課堂教學結構,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模式[3]。如何將混合式教學運用在臨床護理英語實踐教學中,發揮特有的優勢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是本研究探討的問題。

一、混合式教學實踐應用

1.對象與方法。廣西高等中醫院校護理專業二年級本科生,均已通過基礎護理學理論與操作的期考。隨機選擇101人作為本研究的實驗班,101人為對照班。實驗組采用混合式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實驗組應用混合式教學的總體思路是:第一,課前教師布置線上學習任務;學生線上觀看教學視頻,查閱資料,合作學習完成小組PPT展示作業與護理英語操作對話練習。第二,課堂上學生展示小組討論問題的看法,2人進行護理實踐英語對話展示(每次輪流),分享收獲心得;教師與其他小組學生作出點評與總結。第三,課后學生完成線上拓展練習;師生、生生之間通過學習群交流。2.應用案例。以測量生命體征技術內容為例,應用混合式教學設計如下。課前,教師安排分組,每組9—11人,確定組長一名。布置線上自學生命體征測量的英文操作對話視頻,思考問題:生命體征測量的目的、測量注意事項、如何與患者有效地英文溝通,以及在給患者測量過程中如何體現人文關懷。每位學生線上先自主學習教學視頻,獨立思考問題;然后與小組成員分享與討論,查閱資料,同學合作學習完成小組PPT英語展示作業,并兩人一組準備護士與患者扮演的護理英語測量生命體征對話練習。課前學習過程中,有問題隨時可通過線上學習群,與老師或其他小組同學討論。課堂上,學生按組分別上臺做報告,即用英語講解本組問題的看法。組長選擇2人進行護理英語測量生命體征對話展示,并分享學習準備的體會。其他小組學生記錄問題,給予點評與評分。最后,教師根據各組存在的問題,如單詞語音語調,操作注意事項,針對老人、兒童等不同對象進行生命體征測量時的人文關懷溝通句型進行總結,并給各組評分作為形成性評價成績。課后,學生完成線上強化練習,強化測量生命體征溝通的重點句型,學習拓展資源的文件與視頻。師生、生生間通過學習群線上交流問題。

二、教學效果

采用護理英語操作技能考核、問卷調查兩種方式進行效果評價。實驗組101人和對照組101人進行以英語為語言的測量生命體征操作考核,考核時間為9分鐘,成績采用百分制統計分析。結果為實驗組平均成績88.1±5.79分,對照組平均成績82.5±6.53分。從分數段看90—100,80—89,70—79,60—69,實驗組分別為:37.08%,55.06%,7.87%,0%。對照組分別為:10.94%,60.94%,21.88%,6.25%。在半年教學結束后,問卷調查學生對教學模式效果評價與認可程度,發放問卷202份,現場匿名填寫,問卷回收率100%。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滿意度94.67%、學習興趣86.35%、自主探究能力84.89%、護理英語實踐操作能力81.57%、團隊協作能力79.59%,均比對照組高。

三、討論

1.采用混合式教學滿足以能力為本位的高素質、強能力、精專業、重實踐的應用型本科護理學人才培養要求。作為本院護理專業特色課程,《臨床護理英語實踐》課程與崗位需求密切結合,注重體現臨床實用性,突出培養學生在臨床護理情景中的專業操作能力和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融合。課程突出職業化、行業化特點,適應護理專業發展和護理領域的國際交流。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根據護理教育國際化發展需求而進行的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使培養的學生更能適應社會市場的需要,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護理專業領域內的國際交流能力,增強其就業競爭力與崗位適應力,促進護理英語教學目標與市場人才需求保持一致[4]。2.應用混合式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護理英語實踐。操作技能與英語交流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90—100與80—89分數段共占92.14%,而對照組共占71.88%,提高了20.26%。在70—79與60—69分數段,實驗組共占7.87%,而對照組共占28.13%,下降了約20%。學生作為混合式教學的主體,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自主學習能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5]?;旌鲜浇虒W讓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課前的準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開展個性化學習;進行小組合作探索問題,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護理英語測量生命體征技術理論課教學后,再進行該項目的實驗課教學。護理實驗室與模擬病房創設了真實的臨床護理活動場景。通過扮演護士與患者,學生融入較逼真的情景教學環境。學生間護患角色英語對話模擬,進行測量生命體征護理操作,以及學生間分享收獲、師生間的點評與建議,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興趣與護理英語實踐操作能力。3.混合式教學的開展,對教師的護理專業技能、英語素養、教育技術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屬于交叉學科,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護理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有很豐富的英語語言知識儲備與較強英語教學能力。建議學校強化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這是確保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一是要更新教師教育思想,與國際護理教育理念接軌。二是要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增強教師護理專業課程的英語教學能力,學習新的教育技術知識,以及國內外先進的護理教學管理方法。通過各種途徑使教師真正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引領護理臨床實踐、傳播先進護理理念的實踐者。4.在混合式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一,由于實驗時間僅一個學期,時間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小組分組的人數較多,每組約10位學生,多數情況下組內成員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任務。有些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在小組討論中發言不夠積極。第三,學生在線學習的監控體系不夠完善。第四,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資金投入還需要加強。5.今后的研究建議第一,照顧學生不同的個體特征與知識水平,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個體化指導。第二,完善學生成績的評價指標。第三,加強護理專業與英語專業教師的跨學科合作,研究教學內容與課堂活動設計。

參考文獻:

[1]黃秋姮.高等中醫院?!杜R床護理英語實踐》教學現狀調查[J].現代交際,2019(9).

[2]OwstonR.Blendedlearningpolicyandimplementation:Introductiontothespecialissue[J].TheInternetandHigherEducation,2013(18):1-3.

[3]管恩京.混合式教學有效性評價研究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3.

[4]張燕.探討ESP教學在護理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意義[J].才智,2014(1):54.

[5]杜學鑫.英語專業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以“語言學導論”課程為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8:90.

作者:黃秋姮 藍小燕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