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分析
時間:2022-04-02 11:01:23
導語:精神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觀察護理風險評估方法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當中的應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精神科收治的60例患者,將患者按照入院號統一編號后,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接受護理風險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的意外事件發生率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發生1例危險事件,危險事件發生率為3.3%(1/30),對照組發生6例危險事件,發生率20.0%(6/3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7%,高于對照組的7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精神科住院患者而言,不僅要接受常規護理同時還需要開展護理風險評估,幫助增強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安全系數,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質量。
【關鍵詞】精神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危險事件;護理滿
意度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面臨著逐漸增強的生活和經濟壓力,精神衛生問題在我國也成為了十分關鍵的重要問題[1]。因為疾病原因,精神障礙患者會出現情感、行為和思維等異常的情況,一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斷降低,很容易出現暴力攻擊、出走以及自殺和自傷等情況[2-3]。還有一些患者不愿意參與到護理配合當中,導致護理工作的風險進一步加大。護理風險評估,主要是結合現在以及潛在的風險來尋找更有效的防范措施。本研究當中就對護理風險評估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當中的應用情況開展試驗與分析,現進行如下報告。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抽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精神科收治的60例患者,將患者按照入院號統一編號后,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性別比例為16例男,14例女;年齡在19~63歲間,平均年齡為(45.3±3.2)歲;平均病程為(48.3±2.7)個月。對照組性別比例為15例男,15例女;年齡在20~62歲間,平均年齡為(44.9±3.3)歲;平均病程為(48.5±2.6)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組對比具有可行性(P>0.05)。1.2護理方法。住院時期,對照組患者需要開展包含健康教育、基本指標檢測等內容的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要結合護理風險評估的結果來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對策。具體如下:1)制定評定護理風險的量表:可以采用專家咨詢以及閱讀相關文獻,結合本院實際情況的方式來評定量表,包含跌倒、墜床、自傷或者自殺、出走等,然后再由精神科的專家來評定。2)對患者的異常行為開展動態評估:在接收培訓之后,要對量表的正確使用方法充分掌握,再由精神科工作時間超過1年的責任護士來開展護理風險評估,責任組和護士長在一日內完成審核,如果出現高危分值,需要有護士長再次開展審核。3)對于存在高風險的患者需要在24h當中密切監督和嚴格交班,而且還要開展安全檢查,和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必要時需要讓家屬來進行陪護,如果患者有比較高的攻擊可能性,應當注意和患者進行溝通的方式和方法,盡量讓患者的合理要求得到滿足。4)對于存在高墜床和跌倒患者應當加大管理力度:對于服藥患者需要加大用藥注意事項,避免患者出現跌倒情況,可以讓患者穿上長度比較適中的衣褲以及防滑鞋,應當由醫護人員來告知患者做到緩慢起床,可以通過床檔來開展相應的約束,對于起床步態不是很穩定的患者,要及時攙扶,告知醫生對患者的藥量進行及時調整。5)針對存在噎食高風險的患者需要設置防噎食專區,對飲食進行分類管理,比如半流質、面食等。在餐后至少半小時都應當保持坐位,不能讓患者把剩飯帶回到病房。針對精神癥狀比較豐富的患者,避免在就餐的過程中出現沖動搶食的行為,將其安置在重癥室當中讓患者單獨進餐。針對拒食的患者可以采用喂食的方式,但必須要注意患者的體位。最合適的是半臥位,禁止在餐后半小時之內患者翻身等相關動作,避免出現噎食。1.3評判指標。需要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危險事件發生率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其中危險事件包含跌倒、自傷、噎食、窒息等。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價,總評分為100分,共25個問題,每個問題分為1~4分,根據總分分三級,滿意(≥80分),較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計算滿意度。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其中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危險事件發生率比較。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發生1例危險事件,危險事件發生率為3.3%(1/30),對照組發生6例危險事件,發生率20.0%(6/3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7%,高于對照組的7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針對精神病患者開展常規護理的過程中,一般會采用約束保護的措施或者是把患者約束在封閉的病室當中,避免精神病患者出現傷人、沖動以及毀物的風險[4-5]。精神病患者一般情況下會在住院之前的一周存在攻擊行為,尤其是在入院治療的前3天,出現攻擊行為比較多[6]。責任護士必須要針對精神病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對患者開展護理風險評估,針對評估當中發現存在高風險的患者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可以通過心理干預、教育訓練的方式,讓家屬也積極參與到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當中[7]。要讓患者家屬對患者的基本病情有全面地了解,然后再提高他們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程度[8]。
在本次研究當中發現,觀察組患者結合護理風險評估量表采取了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比如針對高墜床和高跌倒風險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其他的風險事件也會采取對應的措施。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在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方面明顯比對照組患者要更低,而且對于護理質量和效果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對于精神科住院患者而言,不僅要接受常規護理同時還需要開展護理風險評估,幫助增強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安全系數,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侯敏,楊紅菊.精神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干預方法[J].中西醫結合護理,2018,4(10):145-148.
[2]章蕾.風險評估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7(15):20-21.
[3]宋建鵬.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攻擊行為[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7,40(2):148-152.
[4]陳剛,羅思歡,居麗晶,等.首次護理風險評估表和暴力風險評估表在雙向情感障礙患者安全護理評估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9,30(16):2170-2173.
[5]宦紅美,金小芹,張艷.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神經內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7):501-505.
[6]MLarge,NMyles,HMyles.Suicideriskassessmentamongpsychiatricinpatient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high-riskcategories[J].PsychologicalMedicine,2017,48(7):1-12.
[7]BerrouiguetS,BarrigónML,BrandtSA,etal.EcologicalAssessmentofClinicians'AntipsychoticPrescriptionHabitsinPsychiatricInpatients:ANovelWeb-andMobilePhone-BasedPrototypeforaDynamic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J].2017,19(1):e25.
[8]趙宏偉.探究精神科護理風險評估與護理干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2(35):33-34.
作者:白志華 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安定醫院精神一科
- 上一篇:節水措施在農田水利工程灌溉的運用
- 下一篇:精神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分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