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案在內科的建立與應用
時間:2022-05-19 03:29:33
導語:管理方案在內科的建立與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索以住院安全為核心的管理方案在內科的建立及應用。方法:選擇醫院2017年7月~2019年12月治療的116例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抽簽隨機分組,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常規管理方案,觀察組添加住院風險管理。結果:觀察組墜床、摔倒事件、靜脈差錯、血液收集出錯、穿刺風險事件及藥物滲出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安全管理、病房區域管理、急救用品管理、醫學技術及滅菌管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內科中應用以住院安全為核心的風險管理,可以減少由于意外、責任及技術等原因而造成的風險事件發生概率,讓患者對醫院的醫療服務更加滿意,從而使得醫院的管理質量得到提升。
關鍵詞:住院安全;風險管理;內科
內科科室中接診人數較多的為心血管內科和呼吸內科,其中在呼吸內科診治的患者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有哮喘、肺癌、肺炎及支氣管炎,心血管主要診治的患者比較常見的疾病種類是心力衰竭、冠心病及肺心病等,大多數患者年齡都較高。老年人群機體各器官技能開始衰退,心肺功能也遠遠不如以前,所以在住院接受診治的過程當中,很容易發生摔倒事件、墜床事件等風險事件,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很容易引發醫患糾紛[1-2]。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臨床中比較容易發生的不良事件,以收集事件、評估風險、監控操作及處理事件等管理方法,從而對風險進行最大程度的規避。住院安全是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能夠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治療環境和滿意放心的優質服務,有助于患者的身體康復,提升治療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索以住院安全為核心的管理方案在內科的建立及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醫院2017年7月~2019年12月治療的116例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抽簽隨機分組,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常規管理方案,觀察組添加住院風險管理。對照組年齡22~95歲;觀察組年齡21~93歲。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可以理解工作人員的管理方法介紹并且聽從醫囑。③已清晰了解整個研究過程并自愿簽字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臟、腎臟等與器官相關的疾病并且損害程度比較高。②意識明顯不清楚。③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辦法。觀察組實施添加住院風險管理辦法,具體如下。(1)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成員有護士長、主任醫師、護士,所有成員都必須參加住院風險管理培訓,在考核當中取得合格成績。(2)內科風險的識別和分析。小組成員一起評估當前工作中所經常發生的不良風險事件,深入細化護理流程和治療流程,有不當的地方及時討論出正確流程,對科室管理制度也要細化研究,探討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在工作當中實踐時遇到問題也要一起討論解決。(3)風險管理改進。把工作人員每一天的工作任務都進行細化,每個人的要做的工作也要明確,從而方便主任醫師和護士長對每天的工作進行風險評估與質控。為醫護人員制定每個月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依據計劃進度對醫護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發現有任何問題時向相應醫護人員進行說明和指導,及時采取措施。(4)強化工作責任。①消毒工作:在每天的消毒工作中,員工都要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增加消毒管理的強度,每天要對病房進行兩次以上的紫外線消毒,勤開窗保持通風良好,在和患者接觸前、接觸后都要認真洗手,規避由醫源而導致的病毒感染。②靜脈管理:在給患者做穿刺的時候,盡量一次就成功穿刺,靜脈滴注的速度要根據不同患者的心肺功能來調節,免得因為患者心肺負擔過重而發生其他意外。③特殊護理:對于部分患者存在肢體上障礙時,要主動為患者調節病床的高度,翻轉身體調節體位,從而讓患者可以更舒適一些,向患者告知哪些行為比較危險,禁止有類似的動作出現。而對于行動上存在困難的患者,應該在病床上增加設置圍欄,把暖瓶、銳利物品等危險性較高的物品擺放好,盡可能離患者遠一些,以免有從床上跌落、開水燙傷等安全事件發生,注重對走廊、衛生間及開水房等經常有水的區域的管理,尤其是地面盡量不要有水,容易積水并且難以保持干燥的地方要設置醒目的提示牌,以免發生摔倒事件。④合理排班。使用彈性排班制,在夜間、高峰期及薄弱時間段增加工作人員,從而保證患者能夠得到持續性和系統性的服務,讓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有所緩解,保證醫護人員可以得到更佳的睡眠質量,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5)宣教工作。給患者和患者家屬發放指導手冊,對其進行風險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內科科室中發生率較高的風險事件,鼓勵患者和患者家屬共同加入到臨床風險防范工作當中,使患者家屬安全意識增強,從而最大程度地防止發生風險事件。
1.3觀察指標
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狀況比較。兩組管理狀況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患者研究所得數據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對本次研究的風險事件發生狀況、管理狀況指標進行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狀況比較觀察組墜床、摔倒事件、靜脈差錯、血液收集出錯、穿刺風險事件及藥物滲出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風險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兩組管理狀況比較觀察組安全管理、病房區域管理、急救用品管理、醫學技術及滅菌管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醫院的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科技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新技術和新業務,幫助提高工作質量的同時,也使得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內科是醫院重要科室組成之一,患者年齡較大或工作強度較高,治療時容易有焦慮的情緒出現,進一步增加了風險的發生可能性,因此規避住院風險的發生成為了醫院的重點研究內容[3]。觀察組墜床、摔倒事件、靜脈差錯、血液收集出錯、穿刺風險事件及藥物滲出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安全管理、病房區域管理、急救用品管理、醫學技術及滅菌管理評分大于對照組(P<0.05)。可能原因是在內科應用住院安全風險管理,可以使得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服務意識及危險識別能力得到明顯上升,鼓勵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都共同積極加入到管理工作當中,每一位醫護人員的責任都得到了明確的劃分,同時幫助醫護人員樹立了正確的職業觀,使醫護人員識別和處理潛在風險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4]。定期地風險質量管控和監督,促進醫院能夠盡早地發現存在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處理策略,主動規避風險,風險提示牌的應用也使得摔倒事件、墜床的發生風險大大降低,內科科室安全性得到了保障[5]。綜上所述,內科實行以住院安全為核心的風險管理,可以減少由于意外、責任及技術等導致的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劉明,羅璟璐,王芳,等.探討安全性護理對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摔倒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3):18-19.
[2]劉美坪,李曉梅.心內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藥的護理干預[J].科學養生,2020,23(6):151.
[3]曹立云,許瑩,王紅巖,等.內科住院患者參與用藥安全行為的現狀調查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4):350-353.
[4]譚風梅.強化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安全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5):823-825.
[5]陳芳,周玉靜,葉汝興,等.規范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3):127-129.
作者:陳珍 單位:永康市骨科醫院
- 上一篇:心內科護士心理應激現狀及健康狀況
- 下一篇: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手術切口的效果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