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人員關懷能力質性分析
時間:2022-02-13 08:10:40
導語:手術室護理人員關懷能力質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為進一步提升手術室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現采用質性分析方法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關懷能力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建議。方法:2015年采用方便抽樣法于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手術室抽取15名一線工作護理人員,采用質性分析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與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將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關懷能力與國外常模進行比較。結果:手術室護理人員充分肯定了護理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同時其各維度總分為(176.74±17.92)分,其理解、鼓勵、耐心三個維度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國外常模組評分(P<0.05);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處處體現著護理人文關懷,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結論: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強化手術室護理人員關懷能力培養,優化手術室人力資源配置,以保障為患者提供全程的人文關懷,實現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人員關懷能力;質性分析
關懷是患者的一種普遍需求,也是護理服務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1]。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傳統機械的護理服務已不再滿足人們的需要,護理關懷思想在越來越多的護理理論中占據了核心位置。護理關懷是在指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思想,直接幫助、支持有需要的患者,從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一種護理行為[2]。對于多數進入手術室搶救及治療的患者來說,其對手術治療都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同時又由于手術治療的特殊性也具有一種恐懼的心理,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質量將直接影響手術室患者的恢復與預后,也將直接影響全院護理工作的質量,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手術室護理質量問題[3]。護理關懷能有效促進患者感情及精神的恢復,使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由此可見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關懷能力將直接影響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為了進一步提升手術室護理人員關懷能力,現采用質性分析中的現象學為主要研究方法,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關懷能力進行分析研究,已達到進一步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指導手術室開展護理關懷工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方便抽樣法,2015年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手術室抽取15名一線工作的護理人員。所有護理人員均是在了解了研究目的的基礎上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護理人員1名,女護理人員14名;年齡在20~43歲,平均年齡(25.6±8.7)歲;學歷:中專2人,大專2人,本科及本科以上11人;職稱:護士2人,護師10人,主管護師及以上3人。
1.2方法
1.2.1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方法
以詮釋現象學為理論基礎,通過實現情景和情境下的涵義對某種特定現象中的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進行分析,提煉出其中的重要因素,并進一步探討分析各要素與周圍環境間的關系。具體方法如下:在調查者向研究對象介紹完研究目的與意義取得護理人員的信任與配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對護理人員進行深度訪談。采用開放式提問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提問,主要問題有:如何理解護理關懷?護理關懷在手術室中的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在手術室中開展護理關懷等。訪談結束后將錄音轉換成文字并進行記錄,通過描述、組織與分析推理的方式將15個護理人員的談話內容用建立成文案,用N1~N15進行表示。
1.2.2問卷調查
按照不記名與自愿原則進行一般資料問卷與關懷能力量表的填寫。調查問卷內容如下:①一般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及職稱等。②關懷能力量表:主要由耐心(10個條目)、理解(14個條目)、鼓勵(13個條目)3個維度共37個條目組成。以Likert7級評分進行記分,由完全反對到完全贊同,評分等級由1~7分,其中有13個條目需要進行反向記分。三個維度總分為37~259分,得分高低與護理人員的關懷能力成正比。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χs)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室護理人員關懷能力得分與國外常模組平分比較
手術室護理人員各維度總分為(176.74±17.92)分。其理解、鼓勵、耐心三個維度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國外常模組評分(P<0.05)。
2.2手術室護理人員人文關懷體現
在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中無處不體現著關懷思想。①術中保暖問題:N3:“自從父親在手術室接受腰椎間盤手術醒后和我說的第一句話是冷之后,我就特別注意為患者保暖,每當有患者進入手術室,我就會將空調調高使溫度保持在26℃左右,在手術過程中盡可能的將患者不需要暴露的地方蓋好為患者保溫”。②術中隱私保護:N6:“患者脫去外衣進入手術室后,要盡量避免暴露不必要的地方。大部分女患者在暴露乳房、男患者在暴露生殖器后他們就會覺著丟人,心里會特別別扭、不舒服,所以在日常護理過程中應重視對患者隱私的保護,及時的用被子為患者遮掩”。③進行有效的護患溝通:N7:“對剛進入手術室的每例患者,在他們還沒有麻醉前,我都會主動的與他們進行交談,聊天內容很少涉及到患者的病情,特別是在與那些還不是非常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在與其聊天時基本是不涉及到病情的,通過這種放松式的聊天,我發現可以有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少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N5:“在手術室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是沒有家屬陪伴的,由于手術治療的特殊性,患者存在恐懼心理是難免的,經常會有一些患者會躺在手術臺上哭泣,對于這些沒有家屬陪伴的患者,我經常會握著他們的手,鼓勵他們給他們我的支持”。④擺放合適的手術體位:N8:“部分來手術室進修的醫生護理意識淡薄,患者麻醉后其在擺放患者體位時動作較為粗魯,這時我會提醒他們,由于患者麻醉后沒有感覺,全身肌肉都處于放松狀態,因此更加要注意患者體位的擺放,以免因體位擺放不當而發生壓瘡或損傷神經等而為患者術后正?;顒訋聿槐恪薄?/p>
2.3手術室護理人文關懷中存在的問題
在與手術室工作的護理人員交流過程中可以發現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懷程度與患者的工作量與情緒狀況有著直接關系。普通科室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就很大,加之手術室的特殊性導致護理人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每天都處于“忙”與“累”的狀態中。N1:“其實從我自身來說我是非常想照顧好每位患者的,想與他們多溝通交流,但是并不是所有時候都能做得到,在我工作量不重不累的情況下我是可以做得到的,然而沒到下午進行了很多工作后就很難辦到了,有時候幾乎會累得連話都懶得說”;N4:“在我剛進入手術室工作時,由于年輕氣盛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當心情不好使,就更難做到態度親切,說話解釋病情時語氣也變得十分生硬,其實這只是我意識中的一種反應”;N11:當心情不順,生活生瑣事較多時,我只能保證完成手頭生的工作,與患者交流溝通就會比平時少得多,笑容也會較少,工作時也不能做到全方位的為患者考慮”。
3討論
雖然手術室護理人員與患者只是短暫的接觸,然其卻要對關懷有一定的認知,知曉關懷應貫穿于手術始終,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緩解壓力,保護患者隱私注意保暖,對此手術室護理人員都應有一定的認識[4];為有效減緩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調整其情緒,從而延長關懷過程,管理人員應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并定期開展文化活動,以活躍科室氣氛以提高護理人員積極性[5]。日常工作中應逐步實現對護理人員的關懷能力培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與策略逐漸提升護理人員的關懷意識、技巧與能力,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
作者:金尚麗 單位: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參考文獻:
[1]許娟,劉義蘭.臨床護理人員關懷能力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8,23(3):16-18.
[2]孫鐘,陳紅.護理關懷能力培養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79-81.
[3]翟迪,王超虹,王璋琳,等.手術室護理人員關懷能力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26(22):41-43.
[4]吳多育,柯雅娟,馬秀苗,等.人文關懷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1,26(4):43-44.
[5]陳澤新,田玉鳳.略論醫院人文關懷的技術路線[J].護理研究,2011,25(9):2358-2359.
- 上一篇:細節護理在普外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
- 下一篇:心理護理和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