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分析

時間:2022-05-07 04:23:15

導語:胃腸道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胃腸道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分析

胃腸道疾病發病率高且常見,誘發此疾病的因素主要為飲食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表現為出血、噯氣、食欲降低、消化不良等[1]?,F納入7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分組討論。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按護理方式分組7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入選標準:(1)患者與其家屬均簽字同意此次治療和護理方案;(2)未合并其他慢性、急性疾病;(3)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會批準后實施。排除標準:(1)存在護理、手術禁忌癥者;(2)姑息性手術或手術失敗者;(3)中途轉其他方式治療者;(4)精神、智力異常者。對照組:腹外疝9例,直腸癌8例,胃癌5例,急性腹膜炎7例,闌尾炎6例,年齡25.6~58.6歲,平均為(36.8±1.2)歲,女性14例,男性21例;研究組:腹外疝8例,直腸癌7例,胃癌6例,急性腹膜炎8例,闌尾炎6例,年齡25.8~58.2歲,平均為(36.9±1.1)歲,女性15例,男性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做好術前各項準備工作,如備皮等,術中密切觀察其體征指標,并配合醫生進行手術,術后做好各項康復護理和鍛煉指導等。研究組接受手術室護理干預:(1)術前準備:與手術醫生取得交流,掌握手術時間,患者進入手術室前,護士需開啟手術室層流系統,設置濕度溫度適宜。并在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預期目標和治療目的、注意事項等。提前告知患者保持睡眠充足,做好胃腸減壓,禁食物和水,及時做好心理疏導,避免患者產生恐懼、緊張心理,正確面對此次疾病。(2)加強術前消毒:按照疾病狀況確定手術方案和手術操作位置,加強手術部位皮膚消毒,確保消毒面積<16~22cm2,把3M皮膚保護膜粘貼在切口附近。術中需保護好切口附近皮膚和周圍臟器,避免腸道中糞便、消化液、細菌等污染切口或腹腔。(3)沖洗腹腔:縫合腹腔后,沖洗腹腔、切口、皮膚等。(4)重視無菌操作:術中,醫護人員需嚴格按照規定穿戴無菌手術帽和衣服,認真落實無菌原則,七步法清洗手部和消毒。針對切皮使用過的刀片、器械,需消毒滅菌處理后再使用,若術中醫護人員手套破裂,則及時更換。控制室內濕度溫度適宜,加強做好保暖,避免因體溫過低而引發不良反應,輸液前,可將液體做加溫處理,并及時檢測患者體溫。1.3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數據分析,肝門排氣時間、胃腸蠕動恢復時間等計量資料采用(珋x±s)表示,用t檢驗,切口愈合狀況、并發癥等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切口愈合狀況。比較兩組切口愈合狀況,研究組甲級愈合率85.71%高于對照組62.86%(P<0.05),乙級愈合率8.57%、丙級愈合率5.71%比對照組22.86%、14.2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并發癥。研究組并發癥率5.71%低于對照組31.43%(P<0.05),見表2。2.3肛門排氣時間、胃腸蠕動恢復時間研究組肛門排氣時間、胃腸蠕動恢復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胃腸疾病發病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表現為腹瀉、嘔吐、惡心、脫水、發熱等,需及時接受診治[2]。有學者分析了胃腸道手術患者接受相應護理干預后[3],其胃泌素、血漿胃動素、胃腸功能、心理狀態等均得到明顯改善,提示重視胃腸道手術患者護理質量,可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并發癥、肛門排氣時間、胃腸蠕動恢復時間低于對照組,切口甲級愈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手術室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利于切口愈合和術后恢復。

筆者分析其原因為,在對研究組患者實施護理前,則已明確導致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重視手術室環境、嚴格落實無菌原則,各手術器械等均遵循一次性使用的規定,適當疏導心理、鼓勵患者,緩解其負性情緒,提升治療信心,術前加強消毒,術后及時更換切口敷料,確保切口干燥清潔。

[參考文獻]

[1]袁雨.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價值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7):105.

[2]劉阿強,周坤琴.手術切口分類和愈合等級選擇的相關探討[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7,15(2):66-67.

[3]陳文婷,馮慧婷.手術室優質護理模式在胃腸道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6):227-229.

作者:孫進貞 單位:南陽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