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中學生學習化學心理的研究
時間:2022-04-22 03:28:00
導語:鄉鎮中學生學習化學心理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在信息技術普遍應用的現代教育和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今天,化學教學中舊的教學觀念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其主要表現為: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缺乏對學生學習化學心理的研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致使學生取得的成績與教師的期望和教師付出的勞動差距較大。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心理品質,對學生的智能和素質的提高具有動力,定向引導維持和強化的作用。因此本課題以農村初三學生學習化學心理為切入點進行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課題著力于農村初中學生學習化學心理的研究,教師從化學學科中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從而消除學習化學存在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成績,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一)研究的理論支持和意義:
1.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學說強調,學生的認知過程首先是產生學習需要,產生自我實現的需要,需要產生學習動機,而興趣是學習動機最現實最經常最活躍的因素。
2.“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從而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基本化學科學素養?!保ɑ瘜W新課程標準)
3.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也就是學生對學習的迷戀程度。認知首先要產生需要,產生學習動機,而興趣是實現學習動機最重要的因素,情感是支持學習的動力,意志是學習的穩定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使人開闊視野,學習輕松,積極向上。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
4.美國學者赫爾伯格在企業管理學領域中曾提出了一個由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構成的“雙因素理論”。激勵因素是可以直接激發起人們工作積極性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來自于工作本身,如工作性質、職位晉升等?!半p因素理論”同樣適用于教學工作,同樣適用于學生的學習,“激勵因素”能令心情舒暢,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教師能夠分析化學學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心理狀態,從而消除學習化學存在的心理障礙,使學習能夠行之有效。興趣總是和成功連在一起的,由于經常性地獲得成功,就可以使人的需要得到不斷滿足,心情愉悅、精神振奮,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賀湘善:《化學學科教育學》
本課題研究符合化學學科對學生的要求,在理論指導下付諸實施,為豐富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的理論做實踐層面的嘗試,具有研究價值。
(二)現實意義:
這個研究課題是縣級一般課題,在“十五”課題中特別突出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樹立自信,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成功感,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通過研究,改變過去舊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廣泛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訓練,到主動的探索,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在多元評價體系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發展,使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從興趣中獲得成功,從而使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得到提高。
1.促進學生發展
通過這種了解學生心理為依托,以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研究,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以下發展:
(1)對化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
(2)養成探究問題,執著追求的習慣;
(3)消除學習心理障礙,使學習行之有效。
(4)培養創新精神。
2.促進教師的成長
通過參與教科研,使實施者本人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得到發展與提高。只有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所以教師要通過參與教科研,提高理論水平和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會發揮出更大的潛能,從而獲得成功。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
初三開學一段時間,根據對中學生學習實際所做的了解,參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以及關于學習方法的論著,編寫了一份問卷。問卷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中的一些基本心理問題;第二部分是學習的行為習慣;第三部分是學習的一些心理習慣。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把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表明,學生存在積極性心理和學習障礙及消極性心理。積極性心理:對化學實驗感興趣,有好奇心理、實用心理、模仿心理等。消極心理:化學實驗以其生動、直觀、新異有趣等特點,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但是也存在著學生潛在的、妨礙實驗教學效果的恐懼心理、難于自控的緊張心理、焦慮心理、厭學心理等等。
(二)學生學習心理應對的策略
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我們對積極心理采取因勢利導,發揮其積極因素,對消極心理采取克服、抑制、疏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措施,效果良好。
1.好奇心理——因勢利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特別容易被新異,不平常的現象或內容所吸引,這是一種好奇心理,是學生質疑之源。在教學中應抓住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規律,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好奇心理。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既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保護其學習興趣,更要加以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講鹽的性質“金屬與鹽發生反應的條件”時,我們增加實驗了鈉與水、鈉與硫酸銅的演示實驗,提出問題:鈉放入水中會有何現象?把鈉投入滴有無色酚酞的水中,面對一系列聲、色、形并舉的反應現象,學生感到驚奇不已,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此時,我們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啟發,引導分析,揭示產生現象的原因,從而得出結論。其后向學生提出:鈉投入到CuSO4溶液中會產生哪些現象?鈉能否把銅置換出來?在學生分析,預測后,再做演示實驗,驗證其思維方法的正確性。再如:講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我們要求學生用日常生活中可樂罐、礦泉水瓶等材料設計出能使反應隨時發生、隨時停止的制取裝置。實驗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應用多種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因勢利導,培養學生質疑習慣和創新思維能力。
2.恐懼心理——淡化外部刺激,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恐懼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基本心緒之一,而且,往往是比較單純的一種情緒,它由客觀造成而且伴隨著認識過程的發生和發展,不同的人有明顯的個性差異,同一事物,作用于不同個體,反映是大不一樣的,如:在做氫氣具有可燃性演示爆炸實驗時,有的同學興致勃勃,躍躍欲試,有的同學卻膽戰心驚,堵住耳朵,不敢睜眼。間接的感知也同樣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后果,如老師強調要注意化學實驗的安全,社會輿論和報刊宣傳化工產品有毒和某些藥品的致癌作用,這些都可能造成某些同學在化學實驗中的畏懼心理。特別是本人或別人由于操作失誤產生一些危險時,更是如此,例如燃著的酒精燈傾倒、濃硫酸濺到衣服上或由于通風不良造成實驗室氣味難聞等等,這些直接的感受更強化了那些間接的感知而促使恐懼心理增強。
恐懼心理屬心因性障礙,是外部刺激作用于腦和植物神經系統產生的結果,它不是一種器質性疾病,一旦外部刺激弱化或消除,這種心理也將隨之淡化而消失。我們想,首先從教師本身找原因,在演示實驗時,教師要保持適宜的情緒、狀態,實驗操作要規范、熟練、靈巧、現象鮮明,給人以美感。有危險的實驗,操作要準確,保證萬無一失,即使偶爾出現問題也要處之泰然、果斷處理,而不要造成人為的緊張。第二是恰當激勵,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研究表明“激勵因素”能令心情舒暢,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做好學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應對有創新或有不同觀點的同學首先給以肯定,對有創新的同學給以高度的贊揚,對有進步的學生每次給以鼓勵性的評語,尤其要注意多為學困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品味、體會成功的感覺。使他們形成“我們也能做好實驗”的良好心理狀態,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價值,讓學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悅。如講《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一節時,在氣體實驗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導下,自學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裝置、制取等內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鈉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為什么?讓學生分組實驗,仔細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討論總結出答案:不能。然后誘導學生用吸濾瓶、小試管、濃碳酸鈉溶液、濃鹽酸溶液等儀器及試劑設計實驗熄滅酒精燈火焰,由此得出,泡沫滅火器的反應原理。這樣一環扣一環,步步激勵,步步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克服了各種困難,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成功的喜樂。使學生情緒倍增,效果良好。第三是對待化學中可能產生的危險,我們認為不應過度渲染,要實事求是地講明利害,要著重講清防止發生危險的方法和道理,只要能正確操作是不會發生危險的??梢韵驅W生介紹,誰家也不會因為煤氣能使人中毒就不點火做飯,不生爐火,首先是敢做,同時要慎為,不能因噎廢食。
恐懼心理來源于外界但影響了自身,消除方法是:淡化外部刺激,加強自身承受力,用科學態度去對待,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品。
3.緊張心理——消除內部壓力,培養學生樹立自信。
學生在實驗室獨立操作或當眾實驗時,很容易產生緊張心理,尤其在技能考核時,緊張情緒很難避免。當操作尚不熟練或剛剛接觸獨立實驗的學生幾乎人人都會體驗到這一點,只不過表現有輕有重而已。
學生獨自操作時,他們既希望有人幫助指點,又怕老師總站在旁邊“監視”,監視會增加外部壓力導致精神不集中,怕因操作錯誤受到老師批評,因而更強化了緊張心理。緊張心理是條件反射和無條件反射的統一,是由緊張條件的刺激物所引起大腦機能狀態的反射性改變,一旦緊張刺激物消失,則緊張心理也就隨之緩解或消除。首先,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加強訓練,是消除緊張心理的主要措施。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適宜的教學環境為學生自我們表現、增強信心提供機會,消除內部壓力是解決緊張心理的關鍵。其次,在演示實驗時,教師自身的心理緊張完全會直接感染給學生,學生視教師為楷模,老師的一舉一動在學生心目中都是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因此,用教師的榜樣作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是外因轉化為內因,進而消除緊張心理的重要條件。
4.焦慮心理——創造成功的機會,多元評價,培養學生成功感。
焦慮是學習者在自尊心受到潛在威脅的情境下產生的一種憂慮心理傾向,是一種一般的不安、擔憂和緊張感。其原因在于害怕失敗,擔心不能完成任務以致隨之而來的自尊的喪失。焦慮對學習的影響與學習的性質有關。簡單、練習性任務,一定的焦慮水平具有促進作用,一定的焦慮會使學習者有完成任務的心向。對復雜、新穎、需要付出心智努力的任務,高焦慮就會產生妨礙作用。高焦慮會使學生注意力分散,影響信息的掌握,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能很好地使用學習策略,不會解決具體的問題,對于難度較大的材料的理解受到干擾,結果是影響學習的有效性。為了使學生避免高焦慮,教師要盡可能創造學生成功的機會,由于經常性地獲得成功,就可以使學生的需要得到不斷滿足,心情愉悅、精神振奮,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消除焦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創造各種條件,依據學生的水平,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歡樂。課堂提問中我們設計了許多問題,簡單的題目讓學困生回答,并給與鼓勵和表揚。
根據反饋原則,將及時反饋與延時反饋相結合,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先快后慢的規律,我們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即:在學習某項知識的過程中,采用學習——復習——再學習——再復習的方法。因此我們在課上設計了隨堂檢測或下節課前檢測上一節的五分鐘的小檢測,內容都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我們的口號是“不怕你知個道,就怕你不會”,強化復習必須及時的重要性,學生在小測驗中成績很好,獲得了成功體驗,對于優等生我們還設計了較難要求的題目,使他們在克服困難下獲得成功產生更大的滿足感。
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是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關鍵。教學中采取分層要求,分層檢測,分層進行評價,對學生采用多元化的評價,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課都能夠有所收獲。這樣做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自我們實現的需要。學生在知道考什么、如何復習、多元評價標準的情況下,焦慮的心理大大降低了有了更多的成功的體驗,學生的成功感就增強了,從而能夠激發和維持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5.厭學心理——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
每一名學生都有求知的欲望,但是學習的欲望隨著學習內容難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學習內容變難,同時每一名學生的意志品質、學習基礎和思維力也有一定的差異,隨之相當一部分學生便產生了厭學的心理。若能形成持久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就會不斷的提高。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注意認識某種事物和研究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中學生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懶散,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時要嚴謹而不嚴肅、風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樂,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
(1)發揮“表揚”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獲得老師的贊揚和肯定是學生心理的需要。這種需要一旦滿足,人的潛能就會被奇跡般地激發出來。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階段,心理上表現為半成熟狀態。他們喜歡探索,好奇心強,正是學習的黃金時代,他們追求進步喜爭上游,但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他們做出了成績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與夸獎。若得不到滿足就挫傷了其積極性。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千方百計地使用“表揚”,贊美好的學習習慣,以強化其積極因素,鼓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以糾正其不良行為。滿足不同層次的心理需要,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調動了“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就會把學習當成快樂的事情,會自覺地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就會有效地保證課堂質量
(2)補充趣味試驗,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中根據實際需要可適當補充一些演示實驗,補充和改進一些實驗,使其在知識化的前提下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氫氣的性質”時教材中用導管吹肥皂泡,我們改為利用小孩吹泡的玩具,使氫氣吹出許多又大又美麗的肥皂泡,徐徐升空,蔚為可觀,空中點燃肥皂泡更是火花成簇,飄然空中。在講初中“緒言”時,真的有“鬼火”嗎,水為什么能滅火?......等問題的提出,激起了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這樣設疑激趣,求知欲倍增。還可用化學實驗,如用“小貓捉迷藏”、蔗糖做“黑面包”,“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等等,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一些簡單的實驗,我們安排學生上講臺演示實驗操作,使學生體驗演示實驗的感覺,感受當小老師的快樂。還組織了化學興趣小組,家庭實驗,開展競賽等或用新的內容、新的觀點、新的教具、新的板書等來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促使學生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入學習。
(3)精心設計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導入環節,創設教學情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導入的方式舉不勝舉,也各具特色。但無論那一種都要體現“精”、“快”、“趣”還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為硬湊教學環節而機械設計。如學氧化碳性質一節時,采取“故事導入法”,氧氣性質采取“謎語導入法”、一氧化碳性質采取“實驗導入法”、等等。每一節課導入、教學情景的創設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對學生適時適度的表揚、補充緊扣教學內容的趣味實驗、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等做法,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學生的厭學心理得到了有效的克服,求知欲逐漸增強。
6.模仿心理——潛移默化,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在教學與非教學活動中,學生常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對自己的化學實驗操作的示范性,繪制實驗儀器裝置的規范性,板書的工整性,語言的生動性和解題的標準化等都應嚴格要求。例如,學生在學習氧氣制取實驗時,實驗裝置的連接、制取氧氣的實驗步驟會經常出現等錯誤,若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時,能注意提示,規范操作,則可防止學生出現違反操作規程的錯誤。學生實驗的基本技能來源對教師的模仿,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規范操作,一絲不茍,嚴謹治學的精神就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態度。
7.實用心理——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
學習化學知識,學生非常關心的一點就是所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現象,學習化學之后,我們會讓學生去解釋、去應用,學生會很感興趣,例如:解釋家中菜刀生銹、鬼火現象、燃燒及滅火、雞蛋保鮮、霓虹燈、溶洞等等。講滅火方法時向學生介紹了安全救護知識、逃生方法。結合具體事例認識到水污染的嚴重性,帶領學生參觀密云水庫,使學生了解生活的環境,了解國有資源,積極宣傳環保知識,參與環境治理,科技的發展就在于消除污染,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愛惜資源,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情感。
學習化學知識后,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思想,破除迷信,應用化學知識批判“”能使“鋁變金子”的歪理學說、批判偽科學,使學生感覺生活處處有化學,這樣能極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本領。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做到了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地心理因素,克服消極心理因素,注重學生心理障礙的疏導,經常研究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調動并愛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針對性地解除他們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障礙。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主要采取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
五、研究的效果
(一)學生的收獲:
1.學生克服了緊張、恐懼、焦慮、厭學的心理,學生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了解了自己的學習心理狀態,及時的消除了學習化學存在的心理障礙,對化學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化學的方法,使學習能夠行之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
2.在考試中學生的成績初步表現出了優勢。學生各年中考的化學的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均超過全縣的平均水平,多次名列前茅。2005年中考及格率全縣第二,平均分全縣第四,優秀率全縣第六。
3.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效果方面有明顯進步,學生通過實驗,養成了探索的習慣,主動的參與信息的收集、整理,在學習的諸多方面體現出了優勢。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學生進入高中后,對化學仍然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一直保持著較好的優勢。
4.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強,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勇于質疑,動手實踐能力明顯提高,合作意識強,并能發揮個體作用,使自己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鍛煉。
5.學生能夠積極參加課外活動,上網查找學習資料,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一些簡單的社會調查,并能夠寫出調查報告,能夠積極參加化學競賽,每次都能夠獲獎。
(二)教師的收獲
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通過做課,寫論文,參加課題培訓提高了自身素質,收獲很大。李大軒、趙佩學老師研究生主要課程2002年結業,趙佩學老師2004年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的培訓,呂士滿老師2004年參加了教育學院組織的計算機培訓,現在正在學習研究生主要課程。
李大軒老師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四次被聘為化學學科評優活動評委。他參加了“九五”市級重點課題《提高農村初中學生整體素質途徑》研究的子課題,《提高課堂實效的研究》,取得良好效果。他參加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子課題研究,通過國家級驗收。
六、總結與反思
課題研究的呈現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寬松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活躍,探究意識強了,有了探索的科學意識,但有一部分同學也會趁機把議題拉遠,甚至和老師的初衷不沾邊,這更需要老師把握課堂的寬松程度;再比如: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下,學生對自己的要求降低了,覺得怎么做都能得到肯定。這需要教師把評價體系做得更完善,使評價有針對性、有梯度。教師在研究中感覺理論基礎太薄弱,可參考的針對化學學科的前沿理論接觸太少等等??傊炭蒲袝硇碌幕盍?,也會帶來新的問題,這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完善、不斷總結。
參考資料: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賀湘善:《化學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朱嘉泰:《教育思想與教學藝術評價叢書》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4】劉玉華:《心理調控能力》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
【5】劉知新:《化學教育》化學教育編輯委員會
【6】《化學新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7】王磊.《教育心理學與化學教學心理學習講義》北京師范大學化學教育教研室,1997
【8】陳安福等主編《教育心理學》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
【9】劉知新《化學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10】燕國材《學習心理學》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 上一篇:透析??圃盒9こ淘靸r實訓基地建設
- 下一篇:雙語學校|培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