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概念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時間:2022-02-16 08:30:35

導語:初中化學概念有效教學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化學概念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摘要】化學概念是化學學科最基本、最基礎的內容,對于剛涉足此領域的初中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章以此為出發點,探討了一些可行性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有效策略

化學概念是化學學科最基本、最基礎的內容,其教學理應受到充分關注。初中化學是啟蒙教學,化學概念具有邏輯性、概括性、抽象性特征。概念能深刻地反映化學過程中最本質的特征,是人們思維的結晶。對概念的理解不僅是學生學好基礎理論、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時常感到枯燥無味,難以接受或不感興趣。如何加強基本概念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是本文要解決的難題。

一、有效對比,構建完整的概念體系

化學基本概念的系統服從于教學目標和意圖,主要由教材的理論體系決定,其中部分概念是一個分段形成,螺旋上升的發展過程。在概念教學時,物質的分類一直是學生難以接受的知識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師應抓住基本概念的編排順序逐步深化,各個突破,在有效推進的同時,應對比各概念間的異同,將其進行適當分類,并將同一類概念按其相互關系歸納在一起,加強概念間的內在聯系,使原本教材中零散的知識聯成有序的網絡,力求使概念系統化,便于學生牢固、準確、系統地掌握基本概念,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例如,在第二單元“空氣”中學習了混合物、純凈物的概念,在第四單元學習水的組成時又學習了單質、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這時很多學生分不清混合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區別和聯系。這些概念既有自身的內涵,又存在著一定的從屬關系。在教學中既不能把它們絕對化,又不能將它們孤立分割對待,要分析它們之間的內涵與外延,聯系對比畫出關系圖(如下圖),以達到突出概念的本質聯系,加深學生的理解,便于學生形成完整的概念體系。教學實踐證明,在進行聯系對比,構建概念體系時,教師應多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分析研究,并得出結論,不宜過早地列出全部結論,可在講解分析的過程中隨講隨列,最后完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知識網絡,不要一開始就向學生展出全圖,以防止學生被動接受。

二、去偽存真,用好日常概念的“兩極性”

化學基本概念又稱前科學概念,是指未經專門學習,而在正常學習、實踐積累的過程中掌握化學概念。對初中學生來說,學習、形成化學概念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學生常常受日常生活的一些概念影響,把自己切身體驗到的東西先入為主,往往會對一些概念深信不疑,根深蒂固地扎在自己的知識結構中,不能正確反映概念的本質。例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許多學生依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木柴燃燒事例,自認物質燃燒后質量都是變少了。此時,可通過實驗從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引導學生科學、全面地觀察和分析,運用直觀獲得的新知識來排除日常思維的干擾,及時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科學的化學概念。若日常概念的含義與化學概念的內涵一致時,會促進化學概念的構建與掌握,對學習將產生積極作用。如學習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稀溶液、濃溶液的概念及之間的關系和區別時,與常說的吃飽、沒吃飽、吃少、吃多來舉例說明,通過感性的認識思考,讓學生易于接受、理解概念的內涵。為了讓學生掌握化學基本概念,教師要辯證地看待學生的日常概念,及時糾正不科學的日常概念,有機地聯系能對學生的學習起積極作用的日常概念或生活經驗,幫助學生運用化學概念的兩極性。將日常概念當成一種資源,作為讓學生理解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日常概念生長出新的科學概念,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三、依據認知,合理把握化學概念的深廣度

概念本身有著嚴密的邏輯體系,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固定不變的,這是概念的確定性。但由于客觀事物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以及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作為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概念也在不斷深化,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要求也有差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把握好概念教學的目標,處理好概念教學的發展性與階段性之間的矛盾。為了加強概念教學,教師必須根據初中生的特點,依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認真鉆研教材,掌握好知識處置的分寸,準確把握概念的深度和廣度,在不同階段給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淺入深,從片面到全面,循序漸進。例如,初中講的“燃燒”是指在通常狀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氧化反應。隨著學習的不斷加深,學生知道鈉可以在氯氣中燃燒,鎂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燃燒不一定要氧氣參與。還有氧化反應等概念,均屬“過渡性”或“階段性”概念,教學中不能不顧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而過分追求科學性和完善性,將概念隨意擴展或深化,超越學生的認識能力。當然,注重概念的階段性,并不能忽視其科學性。要注意教學的連續性,教師講解應留有余地,避免絕對化,為后繼教學打下埋伏,這樣才能正確處理好概念科學性與階段性的關系。

四、正反剖析,突出化學概念的本質屬性

能背誦概念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概念理解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講授化學概念時,教師要認真剖析,抓住概念的關鍵,突出概念的本質屬性,指導學生在正面認識概念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從側面或反面去剖析,通過不同層次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以便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進而能綜合運用它們來靈活分析、解決問題。例如,中和反應是指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其本質特征是酸與堿為反應物,而不是生成鹽和水。講授時不僅僅是只通過肯定的例子來例證,還要及時通過如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鹽酸與氧化銅等否定的例子來促使學生對概念的思考辨析,通過正反例證,幫助學生多角度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總之,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一直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搞好化學基本概念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化學概念教學,選擇合乎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盡可能采取多種教學策略,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如實驗、模型、圖標、錄像等,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愿意學、學得懂,幫助學生快速建立化學概念,理解概念的實質,嫻熟地將基本概念運用到解題和生活實踐中,加深對概念的掌握,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錢揚義等.化學概念與化學“學科關鍵詞”的學習與認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陸瑩.庶談初中化學的概念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3,(1).

[3]金煒.初中化學概念理解困難的原因及對策[J].化學教學,2005,(1-2).

作者:朱佳音 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湖父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