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探究性學習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8-01 10:50:45
導語:初中化學探究性學習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在啟動的基礎教育改革,是一個全新的事物,這并不是一次單純的教材更改,而是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評價標準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改革。筆者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文件,并結合《探究碳的單質》一課的教學,對初中化學探究性學習談一下筆者的實踐與思考。
一、當前初中化學課堂的現狀
在現在的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上,存在很多的問題。我們的化學教授者一直在灌輸化學的學科知識,即便是給出學生的問題和探究指引,也基本都是以指導性問題為主。這樣的結果是把學生的創造力、科學需求和科學探究的潛能給忽視了。這樣的短期效果是出了些成績,但這些成績是靠死記硬背得到的,不是學生真正學會的。而我們現在的初中教學的要求是要培養創新型人才,這與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創造新穎教學模式顯得非常有必要了。讓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二、探究性學習有區別于其他學習類型顯著的特點
1.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引導學生投入到對科學問題的探索中。就化學學科來講,是將社會的生產、生活實踐與自然界的物質有機的結合起來,并以一種或一類物質為載體,與學?;瘜W教育內容標準中描述的那些化學概念聯系在一起,這些問題能引導學生進行化學調查研究,通過收集和利用數據來形成對科學現象的解釋。2.學生收集數據。實證是科學與其他知識的區別??茖W家用感覺器官或借助工具、儀器,通過自然情境下的觀察和測量以及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實驗和測量來收集實證資料。與成人的科學探究不同,學生的數據更多來自與實驗現象。化學探究收集數據的過程一般包括設計實驗方案和進行實驗研究。這個過程使教學過程不僅是教的過程,更要注重學的過程,特別是探究的過程。3.獲得初步的結論,并能形成探究解釋。學生根據實證形成對化學問題的解釋,這個過程他們的解釋和觀點必須與實驗或觀察得來的實證材料相一致。科學上所謂的解釋,指的是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將自然或實驗室觀察的結果與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超越已有知識和當前觀察結果的新的理解。他們自己通過努力得到的解釋或者結論,會印象深刻,便于理解和點撥及啟發。4.反思評價、檢驗結果。學生深刻的探究后,會形成一個初步的結果和評價,但是因為初中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得結論并不成熟,這時要適時地引入小組互動交流。讓組內成員一起談論和完善,碰撞出火花,這是一個思維的升華過程。在《探究碳的單質》(以下簡稱“案例”)一課的教學案例中,筆者進行大膽的改革,摒棄“教師教為主,教師是探究者”的舊思路,用“學生學為主,學生是探究者”的新思路來指導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學生探究的服務者。以下結合筆者的理解,展示本案例的處理方案。
三、探究性學習的實踐
(一)布置課前前置作業并指導預習
課前要求學生根據預習提綱,進行有目的地預習,并發現問題。當然,也可以讓學生做一些準備性的工作,如事先調查、采集標本、準備物品等。在案例中,筆者事先讓學生搜集了有關碳單質的物品,如:鉛筆芯、冰箱去味劑、玻璃刀等,學生在準備時,就已經有了一些知識準備。在上課時,通過小組成員的展示,強化了預習的效果,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
(二)對所提問題的小組型討論
教師提出合適的探究問題,或者是組內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在組內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開放學生思維空間的重要措施。案例中,筆者用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同學們可以考慮啊,玻璃刀為什么能切割玻璃?電極為什么能導電?鉛筆為什么能在紙上留下痕跡?防毒面具的哪一部分能吸收毒氣?墨汁為什么是黑的?”這時,學生立刻就有反應了,他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見,探究氣氛驟然而升。當然,問題的提出和討論應穿插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如在學生做完金剛石實驗時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硬度”和“韌性”的區別。合理的問題不但能引導學生討論,對知識的連接同樣有很好的作用。
(三)對討論后的猜測進行實驗探究
化學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演示、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參與進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的對技能的培養、對科學的探索精神的培養都有很大的好處,也符合現在的教育理念。
(四)教師的點撥與指導
教師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這一階段,這也是一個教師基本功展現的機會。導學主要有導思、導議和導練三個部分。本案例中筆者是在實驗探究教學中穿插了點撥導學,給學生準備了探究實驗的導學材料。如金剛石和石墨下性質的實驗中,給出學生兩點提示:1.碳棒電極和鉛筆芯都由石墨構成,鉛筆芯能像碳棒電極一樣導電嗎?2.鐵鎖如果因日久未用,比較難開,你一般可采用什么簡單方法來開鎖呢?(五)學生反饋及糾正的過程根據反饋原理,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通過反饋獲得信息,及時發現教學中不足之處,采取補救措施,及時調整教學進程,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案例中,筆者在學生探究實驗完成后加入了學生反饋這一環節,讓學生介紹了自己小組的探究報告。案例中,筆者在學生探究實驗完成后加入了學生反饋這一環節,先讓學生介紹了自己小組的探究報告。然后,給出了一個練習:根據下列物質的性質,說出其對應的一種或幾種用途:1.金剛石的硬度最大:______;2.金剛石被琢磨后有奪目的光澤:______;3.石墨的導電性能好:______;4.活性炭的吸附性強:______;5.炭黑非常黑且粉末細膩:______。
(六)鞏固結論升華知識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最后一個要點就是歸納和總結。指導或放給學生自己理出本節課的知識網絡,形成知識構架或知識樹,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案例中,筆者提出了幾個高起點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書籍、網絡等媒體繼續探究下去。
四、關于探究性學習教學評價的思考
課堂教學評價具有激勵和導向作用,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而探究性學習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鼓勵教師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就應該建立更加科學的評價體系,多方面多角度的評價教學效果,建立對教師、學生的科學考核評價體系,用機制來保障和推進中學化學教育“兩翼”支撐的落實。筆者認為,化學的教育改革要融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為一體,教師在教學中對教材和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啟發學生思維的學校情境,一直不斷的優化課堂教學,在教師導學下,讓學生真正的行動起來,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在這次教學改革的目標。
作者:馬曉峰 單位:山東淄博柳泉中學
參考文獻:
[1]侯敬華.科學探索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J].關愛明天,2014,(10):125.
[2]馮彥成.新課程標準下化學研究性學習課內實施的策略[J].化學教與學,2011,(01):52-54.
[3]邱聯妹.初中化學課前預習作業設計探析[J].化學教與學,2015,(01):20-21.
- 上一篇:高中化學創新教學論文
- 下一篇: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