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科技知識策略研究
時間:2022-09-11 03:21:23
導語:初中化學科技知識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研究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做好前沿科技知識的滲透,提出了緒言滲透、備課滲透、課內滲透即導入滲透、探究滲透和習題滲透、課后滲透等有效策略,從而做好前沿科技知識在教學中的滲透工作,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前沿科技知識;滲透策略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每年產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前沿科技知識。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加強前沿科技知識的滲透,既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標的要求,也是初中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需要。然而,一些教師認為前沿科技知識過于深奧,不易理解,在教學中選擇了忽略;此外還有部分教師不注重專業學習,對前沿科技知識知之甚少,也未能在教學中滲透前沿科技知識。筆者認為,做好前沿科技知識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遠大理想,提升學生科學素養有著巨大的作用。
一、緒言滲透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緒言課,通過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現化學前沿科技知識,讓學生從化學第一課就感受到化學這門學科與生活的息息相關。例如,介紹我國最先進的隱形戰斗機,就是把一種化學研制的新材料涂在飛機的表面上,從而增強了飛機的隱身效果;又如,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可以通過開發氫能源來解決;面臨的糧食危機可以利用化學技術人工模擬光合作用,高效率地“收獲太陽能”,人工合成糧食。通過一個個生動具體的化學前沿科技研究的介紹和展望,從而讓學生領略化學學科的魅力,增強學習的興趣。
二、備課滲透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做好前沿科技知識在教學中的滲透工作,作為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教育觀。例如,教材中的圖片、“化學•技術•社會”欄目、資料卡片中都有大量的前沿科技知識,有些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備課時認為該部分知識考試不考,所以不重視,認為上課時應該將更多時間花在核心知識點訓練上,在備課時不重視該項資料的挖掘與使用,上課時只是簡單一提,甚至根本不涉及。教師要加強學習,應樹立“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的教育思想。經常學習研究各種高科技知識的資料、觀看電視科技欄目(如CCTV4、CCTV10等),閱讀化學專業雜志、瀏覽前沿科技專業網站(如科學網、7C教育資源網,中的有關高科技知識,確保前沿知識來源,方能在備課時做到信手拈來,游刃有余。有了正確認識和素材來源,教師應從以下四個維度思考備課:用什么素材滲透,什么時機滲透,為什么滲透,怎么滲透,這樣就能夠完成前沿科技知識滲透的備課準備工作。[1]
三、課內滲透
1.導入滲透。新課導入是進行前沿科技知識滲透的良好契機。前沿科技知識對學生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如果教師能夠將與前沿科技知識有關的圖片、文檔、視頻等引入新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教“金剛石、石墨、C60”這一課時,引入CCTV13一個有關“石墨烯”應用前景的專題報道,學生很快就被視頻的內容給吸引了,這樣既普及了有關石墨烯的知識,又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堂的學習積極性,為上好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探究滲透?;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大量的科學探究實驗,在科學探究(反思與交流、應用與拓展)環節中,可有效做好前沿科技知識的滲透。例如,筆者在“水的組成”這一章節進行了以下設計,收到了良好效果。當學生完成了電解水的實驗,得出了水分解可放出氧氣和氫氣,并得出了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在本探究實驗的應用與拓展環節中,筆者設置了以下環節來滲透前沿科技知識:接著教師介紹如何利用太陽能和合適的催化劑使這一反應快速實現,以及當今在這一領域已取得的進展,如半導體光催化水制氫技術,太陽能光伏電解水制氫技術,但目前都還存在成本高的難題,如果未來誰能夠實現了這一技術,相信諾貝爾獎一定非他莫屬。學生聽后,都神往不已,自然就有了學好化學的動力了。其實,初中化學教材里這種時機是很多的,如“常見的鹽”中侯德榜制堿技術,“鹽與化肥”中的生物固氮技術等,它需要每位教師用心去挖掘使用。[2]3.習題滲透。新課堂強調教學盡量做到教材知識問題化、問題情景化、情景生活化。[3]筆者發現,融入高科技知識的試題往往更易吸引學生興趣。例如,在“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這一章節教學中,采用了這樣一道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逸泰教授以CCl4和金屬鈉為原料,在700℃制造出納米級金剛石(化學式C)粉末,反應后還生成了一種化合物,該成果發表在世界權威雜志《科學》上,立即被科學家們高度評價為“稻草變黃金”,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這樣的習題,既達到考察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的,又能夠加強科技知識的滲透。實踐證明,以前沿科技知識為背景的試題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夠達到滲透前沿科技知識進行教育的目的。這一作用到了中考總復習階段,效果更明顯,這一階段化學實驗明顯減少,課堂顯得相對單調,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習題練習,如果教師能夠在設置習題時融入一些前沿科技知識的背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課后滲透
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獲取新知、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能力的良好載體。課后開展研究性學習,能有效做好前沿科技知識的滲透。例如,筆者在教第七單元“燃料的燃燒與利用”之前,組織學生興趣小組參觀了永安市中科動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讓學生實地了解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了解到如何制造出大容量電池、快速充電的電池,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瓶頸技術,誰能夠攻克和掌握,誰將成為行業的霸主。這樣親身參加的實踐活動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形成、眼界的拓寬是極其有益的。[4]
參考文獻:
[1]張賢金,吳新建.一堂化學好課需要關注四個基本維度問[J].化學教與學,2017(9).
[2]王云生.王云生的中學化學教學主張[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3]莫明遠.知識問題化、問題情景化——以探究性問題組為核心的高三總復習設計及反思[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Z1).
[4]余文森,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劉昌年 單位:永安市第一中學附屬學校
- 上一篇:初中化學習題復習策略探討
- 下一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探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