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教材人文教育功能探析
時間:2022-07-23 02:39:42
導語:初中化學教材人文教育功能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繼承“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魯教版初中化學教材繼承以往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學生的人文教育,即人格培養、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的社會價值實現。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人格素養,獨立的人格,高貴的品質,對社會的貢獻感和責任感,對知識的實踐力和創新力,培養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社會貢獻脊梁。
【關鍵詞】魯教版;初中化學;人文教育
社會和科技的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國對高素質人才的追求日益提高,我國素質教育提倡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人文教育即從教育人的本身出發,培養學生的人格本性,在追求知識真理的路上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初中化學作為我國九年義務教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承擔著培養學生人文教育的責任。因此,結合魯教版化學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進行研究探討,提出幾點建議。
一、重視人文教育,培養社會責任感
魯教版初中化學教材始終遵循“知識來自生活,知識運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因此在書本中可以發現許多教學內容與實踐生活是相互聯系的。比如在八年級化學教材中涉及到有關空氣質量聯系到目前我國霧霾空氣質量,二氧化碳引起的溫室效應聯系到近年來全球變暖的情況。此外,高年級課本中有涉及到海水淡化,重金屬污染環境等等都可以聯系到學生身邊的生活環境。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在學習課本化學基礎知識的同時,不與現實生活脫節,更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可以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保護環境,清楚并了解什么會污染環境,怎樣才能保護身邊的環境。通過我國當今社會存在的污染環境的現象,讓學生意識到化學學習不是子虛烏有的,環境保護要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做起,從不亂扔廢電池做起。教師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通過人文教育促進學生向高素質人才發展。
二、注重人文教育,培養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指的是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和支持的態度,其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樣是教育的一大事業,同樣需要在課本中體現,化學課本中亦如此。初中正是培養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良好時機,初中生已經脫離了小學階段的稚嫩,心理正逐漸走向成熟,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重要時期。魯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包含“多識一點”等欄目,介紹了許多擴展知識和豐富的圖片資料,為學生展示了我國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介紹了我國古人利用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在漢代就已經出現的“鹽田法”、歷史悠久的合金“司母戊鼎”,此外還有蔡倫的印刷術、最早的“火藥”等等,都與化學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擴展我國歷史文化瑰寶的同時,熏陶學生感受中華文明的傳承與進步,以及中國自古以來在化學方面帶給祖國與世界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重視人文教育,樹立辯證的思維
魯教版初中化學的教材突出對物質世界的分析?;瘜W教材中編排物質世界中,物質是由許多微小的粒子構成的,這些微粒不斷運動變化。在不同學科中知識的側重點不同,在物理學科中,分子不可分,而在化學課本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知識點。從書本告訴學生要學會辯證的看待事物發展的規律,同時,正是這些不同才能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漸形成辯證觀念看待事物,逐漸對社會對世界的認知中,用辯證法來看待事物的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用形而上學的辦法來看待事物。從側面熏陶學生養成辯證的觀點看待事物。
四、重視人文教育,培養創新與實踐
創新和實踐是檢驗學生是否學有所用,學有所長的關鍵一步。魯教版初中化學教材非常注重學生在課后的知識運用培養。希望學生可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就是一種創新學習方法。此外,在魯教版初中化學中增添了輔助學生創新性思考,比如對化學實驗器材器皿的思考,像為什么蒸餾法使用長導管器皿等,化學實驗能開拓學生思維、化學是離不開動手做實驗的,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課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課程之一。在魯教版課程中可以發現,有許多創新的版塊,比如“實驗探究”“活動天地”等等,都是啟發學生自己動手的教材欄目。從這些創新的版塊中可以看出魯教版教材對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視,同時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視。
五、總結
魯教版教材繼承并創新以往的教材,更重在對學生人文教育的培養。將人文教育具體落實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有目的有計劃的扎實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人文素養,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清勇,朱開勇.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教學實踐[J].化學教與學,2018(9):80-82.
[2]梁峰.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探析[J].人文之友,2018(16):156.
作者:張春娟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第三中學
- 上一篇:分析化學微課資源研究
- 下一篇:淺談初中生化學計算能力培養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