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啟蒙學習內容研究與開發
時間:2022-02-24 03:45:11
導語:初中化學啟蒙學習內容研究與開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初一學生的調研測試,發現學生“已有的經驗”缺乏。故開發供給初中低學段學生閱讀的《化學前期啟蒙讀本》,該讀本以小學科學為基礎,選取與化學相關的六個單元內容,每個單元分為“知識準備”“實驗啟蒙”“知識鏈接”三個部分,使學生在學習化學前建立知識表象、增加實驗感知、開闊化學視野,以期能初步解決學生在初三化學學習中“入門不易、提升更難”的問題,更好地發展化學學科素養。
關鍵詞:前期啟蒙;初中化學;學習內容;研究與開發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課程基本理念之一:“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1]。學生“已有的經驗”有哪些?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有哪些?這些已有經驗、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可以提供給他們足夠的學習化學的基礎嗎?帶著這個問題,我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初中低學段學生前期化學啟蒙知識的調查和分析
1.調研測試。初一新生入學時,我對于來自于43個小學的720名本校初一學生利用10分鐘班會課時間進行了調研測試。10道題目,都是小學科學課所學的內容,是學生學習初中化學必備的“已有的經驗”,每題10分,共100分。表1是調研測試題與對應的小學科學和初中化學知識點[2]。測試結束后,閱卷并對每道調研試題的正確率進行了統計,如圖1所示。結果顯示:正確率最高75%,最低25%,只有6道題的正確率超過50%,學生“已有的經驗”的情況不容樂觀。通過對學生的個別訪談得知,小學科學課每周2節課,平時大多數學校能正常上課,但是動手做實驗的機會少之又少。在區教研活動中,我對全區29所初中的42位初中化學教師采用調查問卷和個別談話法進行了調查。老師們普遍認為,現在的初三學生生活經驗缺乏,實驗動手能力差,不會觀察現象,缺乏探究精神。2.調研分析。(1)主觀認識。雖然小學科學課能開齊上足,但是由于科學不是畢業考試科目,所以沒有得到各方面應有的重視。(2)時代的變化。一些20多年前常見的物質,如:火柴、木柴、木炭、蠟燭、鐵絲、銅絲、明礬、煤和煤爐、石灰、鐵銹、銅綠等,現在難得一見。(3)網絡的發展。以前學生通過電視可以被動接受一些新知識,而現在,學生主要利用網絡主動獲取知識,缺少了偶爾獲取新知識的機會,學生不知道可以學習哪些“不流行”的新知識。(4)商品社會的特點。越來越發達的商品社會用商業秘密掩蓋了一些科學,由于無法無意識中獲取化學知識,也使得學生在這方面的求知欲望越來越低。
二、初三化學啟蒙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時間問題
初三一學年實際教學時間只有8個半月,學生在校時間大約是180天左右,如果按照課程計劃,一周化學安排4節課,只有140多教時,按每節課45分鐘計算,有效教學時間105小時,包括中考復習,中考模擬測試等。這么短短的時間,將全體學生從零開始到掌握初中化學的啟蒙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很大難度。一些中下水平的學生從學習化學一個月,即剛開始接觸抽象的化學用語時就難以適應,出現了明顯分化。針對這樣的情況,個別學校采取初二下學期提前學習化學,而絕大多數學校采用的是初三加課時的方法,普遍是從原來一周4節課加到一周6節課。即使這樣,時間還是太緊。于是,減少實驗,跳過概念的建立、過程的分析,直接告訴結果等現象在教學中比比皆是。導致學生誤認為化學是一門記憶的學科,純粹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記憶學習。入門已屬不易,難提思考與探究。基于以上的研究與分析,在不改變學段的情況下,將化學前期啟蒙學習擴展到初二升初三的寒暑假或課外,有意識引導學生建立化學“已知的經驗”,做簡單科學小實驗,看科教類視頻,將學生在假期盲目地提前學習化學課內知識轉到真正提升學習能力上,讓化學啟蒙不是從零開始。
三、《化學前期啟蒙讀本》的開發設計
根據小學科學課的編排,該讀本分為六個單元:“水和水溶液”“我們周圍的空氣”“物質的變化”“吃的學問”“它們是什么做的”“共同的家園”。每個單元分為三個部分:“知識準備”“實驗啟蒙”“知識鏈接”,內容的設置便于學生閱讀和實驗。1.建立知識表象。(1)變化觀。本讀本以“變化觀”貫穿始終,在整理小學科學、初中物理、生物課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提升。如在“吃的學問”中,將生物內容整合進來,增加人體六大營養物質,食品中營養物質的存在和轉化,學會看食品標簽及合理膳食的內容。(2)元素觀。知道元素周期表,知道元素符號書寫規則,會寫基本元素符號,了解食品標簽上常包含的元素,知道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3)微粒觀。知道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在“水和水溶液”中,將物理中學習到的水分子、氫原子、氧原子糅合進來,了解微粒的特性,如:微粒在不斷運動。(4)分類觀。知道物質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有機化合物是純凈物的一種,種類很多?!拔覀冎車目諝狻敝辛私饪諝馐腔旌衔铮鯕馐羌儍粑?。在“吃的學問”中知道六大營養成分中有四種是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共同的基本特點。(5)價值觀。主要內容是“共同的家園”,從空氣、土壤、水的角度保護家園?!八鼈兪鞘裁醋龅摹弊寣W生通過實物圖片的觀察,知道化學極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提高了人類物質文明的水平。2.增加實驗感知。(1)熟練基本操作。如:點火柴,將燃著的火柴頭向上,向下,傾斜,觀察燃燒的不同現象;向小口瓶中準確傾倒液體,滴加液體;用家用天平稱某物體的質量和稱取一定量的物質,感受操作的不同;學會使用標簽,按一定次序取用物質;在實驗中和實驗后都能保持桌面的整齊和潔凈,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等等。(2)觀察基本現象。放熱、發光、變色、生成氣體、產生沉淀是化學實驗中最基本的實驗現象。在超市中購買蠟燭、純堿、食鹽、白糖、白醋、雪碧、可樂、潔廁液、管道疏通劑、鋁箔、炭包等進行實驗。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的放熱發光的現象,熄滅蠟燭,找出熄滅蠟燭的多種方法;找出鐵釘和銅絲,放在潮濕環境中,觀察它們的銹蝕;將紫甘藍汁中加入雪碧、肥皂水、蘇打水,觀察顏色變化,感受溶液酸堿性;將生石灰干燥劑放入水中,澄清后,用吸管向其中吹氣,觀察溶解現象和沉淀的產生等等[3]。這些啟蒙實驗和操作是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總結,當學生學習新的實驗操作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容易接受和上手,不容易被實驗操作的細枝末節所干擾,從而影響他們對于實驗主流問題的探究。3.開闊化學視野。(1)拓展初中化學視野。讀本中增加了一些學生在平時看不到、聽不到的一些化學知識。如鋼鐵廠中生鐵和鋼的冶煉;液態氣體發生的變化;化學史中空氣成分的發現;居里夫人從大量瀝青礦中提取極少量鐳等。(2)了解無限化學世界。化學世界無限廣闊,了解教科書以外的化學知識,有助于學生開闊學習視野,跟上時代的節拍,為培養科學人才奠定啟蒙。每個單元推薦2-3個相關視頻節目供學生上網觀看,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進行自我提升??此茻o用的廣闊化學視野,也正是培養學生強大學習能力的助推器,是讓學生受益終生的軟實力[4]。下面以第一單元“水和水溶液”為例說明本讀本的開發內容,具體見表2。學生閱讀《化學前期啟蒙讀本》,不是提前學習化學知識,而是對“已有的經驗”的總結和完善,是化學視野的開闊和發展,是學習能力的真正提升,讓學生學習化學——“入門容易、提升不難”,從此開始愛化學、學化學、用化學。
參考文獻
[1]郝京華,路培琦.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3年級-6年級)[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王祖浩,王磊.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11-219
[3]方揚平,秦勤.重視并搞好化學的前期啟蒙[J].化學教學,2015(6):27-28
[4]程同森.試論化學啟蒙教育的特點及任務[J].化學教學,2011(10):15-16
作者:張向榮 單位: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
- 上一篇:高中化學新教科書的編寫特色
- 下一篇:初中化學學習情境創設視角分析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