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有效實驗教育見解
時間:2022-11-20 11:16:00
導語:高中化學有效實驗教育見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突出強調化學實驗教學,而化學實驗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并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因此,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挖掘適合的內容,有計劃地為學生開展實驗教學,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實驗問題的方法,不斷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能力。下面結合筆者多年教學實踐經驗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創設有趣實驗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化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化學實驗活動的機會。創設有趣實驗情境,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看”中得到提高,使學生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豐富感性認識,這樣課堂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鈉》時,筆者首先創設這樣有趣實驗情境:演示“水生火”的實驗(方法是在蒸發皿中放入少量乙醚和綠豆大小的金屬鈉,然后用滴管滴入2~3滴水,結果蒸發皿中冒出熊熊火焰),學生觀看到這一違反“常規”的現象,既興奮、又好奇,產生“水火不相容,為何水又能生火呢?”的疑問。這樣巧妙地創設求知氛圍,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創設有趣實驗,會讓學生匪夷所思,能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矯正被動型接受式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實驗手段激發大膽猜想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創設實驗手段,啟發學生聯想,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去觀察思考學習和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大膽猜想,敢于探索,不斷培養學生探索思維品質。
案例2:筆者在一次實驗教學中創設這樣實驗情境:我們班王錦同學在某食品包裝袋內,發現有一個裝有白色顆粒狀固體A的小紙袋,上面寫著“生石灰干燥劑,請勿食用”。他隨手將小紙袋拿出來放在空氣中,經過一段時間后,發現紙袋內的白色顆粒粘在一起成為塊狀固體B。同學們,請你們與甲同學一起對塊狀固體B進行探究。
在筆者引導下,同學們進行如下猜想:
猜想1:塊狀固體B中除氧化鈣外還可能有:——、——。
寫出白色顆粒狀固體A在空氣中轉化為塊狀固體B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猜想2:塊狀固體B溶于水可能有——現象(填“放熱”或“吸熱”)。
此時,筆者再引導各小組學生,請設計實驗方案驗證以上這一猜想(至少寫出兩種方案,如果寫出三種正確方案在各小組通報表揚并獎勵1分記入學習袋)。
評注:本案例解題的關鍵是引導學生應抓住生石灰氧化鈣及其在空氣中變質后一系列物質的性質(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氫氧化鈣,同時放出熱;而氫氧化鈣是堿,水溶液顯堿性,并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一旦做到這一點,思維就很通暢,解題就很順手,所有設置的探究性問題也都會迎刃而解。
三、多元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在多元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必須深入到每一個小組,了解學情,適時地進行點撥,并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同時要引導學生善于聽取別人的發言,積極參與組內活動,大膽表達個人意見,懂得適時反思、自控和協調,有效促進了多邊互動與多維評價。學生在多元合作中學會了互助、溝通、分享,既能夠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欣賞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理解與尊重。這就為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自我意識的發展、成績的提高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例如:在教學原電池金屬的腐蝕和防護時,筆者改為邊講邊實驗后,組織學生進行多元合作學習,先讓學生分組實驗:銅片、鋅片分別插入稀硫酸(H2SO4)中觀察現象,然后當鋅片與銅片用導線連接后,學生前后對比發現(組織學生交流),鋅片上氣體減少了,而銅片上卻有大量氣體產生,學生感到非常奇怪,急于想了解原因,同時筆者啟發學生分析、討論并進行評價,學生大膽地提出了Zn片溶解Zn→Znz+++2e-產生的電子經導線跑到銅片上的假設,然后學生經過多元合作用靈敏電流計檢驗,在小組中證明假設是正確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興趣激增,而后,筆者引導各小組學生一起歸納原電池的概念,原電池的實質及形成條件。學生的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按認識歸律,通過多元合作學習,不斷展開,并從中掌握了解決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構建實驗空間培養創新潛能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有時適當給學生構建實驗空間,搭建好實驗平臺,讓學生自主探索實驗,找到實驗感覺,體驗成功樂趣,那么學生的創新潛能,就會有效地激發出來。
例如:筆者引導學生觀察按照教材p151圖5-6的實驗裝置,并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同學們發現鈉與乙醇反應,無法檢驗到產生的氫氣(原因是鈉與乙醇的反應速率較慢,鈉完全反應后,氫氣早已逸散,根本不能收集并檢驗其純度,更不用說能點燃),然后引導學生:你們能否設計一個合理實驗方案?(筆者有意為學生搭建實驗平臺)
于是學生在小組中開始琢磨(p151圖5-6)裝置。開始時,加入無水酒精,投入鈉后,鈉的密度比酒精大,鈉沉到U型管底部,使部分氣體向左側逃逸。另外,學生想到加入適量CCl4以提高液體的密度,結果果然使鈉浮于右側液面上,反應停止后,打開活塞,點然,燃燒可以持續數秒鐘,現象十分明顯。效果非常好,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總之,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努力發揮化學實驗功能,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覺養成那種勤奮的、實事求是的、不折不撓的敢于冒險的創新精神,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 上一篇:變電站領導愛崗敬業工作總結
- 下一篇:鄉黨委副書記競崗精彩演說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