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創設教學情境分析
時間:2022-02-08 10:20:23
導語:高中化學創設教學情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涌現出許多精彩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就是一種符合時展的新型教學方法.它以創設教學情境為手段,縮短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形成最佳的學習狀態,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全面發展.下面就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談點體會.
一、利用實驗創設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教學內容中包含許多實驗.實驗,既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又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實驗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高中化學中有著豐富繁雜的知識點,很多知識點比較抽象,直接向學生講解,可能無法使學生真正理解這部分知識.其實,通過實驗驗證,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實驗是動手操作的環節,大部分學生都非常喜歡做化學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分類歸納能力以及總結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同時,通過實驗現象理解相關的知識點,能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使學生的知識基礎更加扎實.重要的是,利用實驗創設情境,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例如,在講“金屬鈉的性質和應用”時,我安排了這樣的實驗探究:(1)取一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刀切去一端的表皮,觀察鈉的顏色和在空氣中的顏色變化.(2)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燒杯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切去外皮的一小塊鈉投入燒杯中,觀察反應現象和溶液顏色的變化,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感受溶液的溫度變化.通過這兩個小實驗,能夠幫助學生了解鈉的性質,鈉的化學性質活潑,在空氣中氧化變為暗灰色,遇水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并產生大量熱量,氫氧化鈉能使酚酞溶液變成紅色.利用實驗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直觀展現出化學現象,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二、利用生活創設情境
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化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也可以說,生活是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來源.如海水中的化學物質、礦物中的基礎材料、有機化合物的運用、多樣化水處理技術等,在實際生活中都有廣泛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化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這一特點,利用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創設教學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著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具體來說,教師要利用日常生活中與化學內容相關的物品、現象、事件,與化學相關的新聞熱點、生活故事等資源,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認識化學在科技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我在課堂上引入這樣的生活現象:當水壺、保溫瓶或者鍋爐中有了水垢之后,人們經常會用醋來清洗水垢.在這個現象中包含了哪些化學知識?經過學習之后,學生明白了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而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利用醋酸除去水垢中的氫氧化鎂,實際上是利用了中和反應的特點,醋酸與氫氧化鎂反應之后能得到醋酸鎂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利用醋酸除去碳酸鈣發生的是復分解反應,強酸制弱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在這節課上,學生不僅掌握了中和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的相關知識,還明白了這兩種反應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三、利用問題創設情境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誘導學生進行質疑,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主動探究.在化學教學中,利用問題創設情境,能夠對學生產生啟發,促使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探索.一般來說,在創設情境時,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具備啟發性,能夠對學生產生引導作用.二是要具備矛盾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教學氛圍.三是要考慮到問題的難度,盡可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核外電子排布與周期律”時,我首先帶領學生對上節課所學的原子結構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和回顧,總結出核外電子的運動規律與宏觀物體不同,它沒有確定的軌道,我們不能測定或計算它在某一時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繪出它的運動軌道.然后提出問題:是不是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就沒有規律呢?核外電子的運動有什么規律呢?鈉原子核外有11個電子,這11個電子是聚成一堆在離核相同的距離處運動,還是分散在離核不同的距離處運動?為什么?這幾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質疑,隨后我帶領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研究和學習.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創設教學情境,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作者:陸海燕 單位:江蘇省鹽城中學
- 上一篇:高中化學粒子半徑大小例析
- 下一篇:綠色化學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