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課堂互動引導策略

時間:2022-06-17 10:27:16

導語:高中化學課堂互動引導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化學課堂互動引導策略

【摘要】化學課程是高中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一門課程,在課程實踐中,老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書本原理的講解,但是不能一味對學生進行生硬的知識灌輸,否則學生的思維固化,不善于主動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導致實際的學習效率下降。在高中化學課堂上,需要老師結合不同的課程內容,構建交流、討論式課堂,鼓勵學生相互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活化學生的思維。本篇文章在此基礎上,主要對高中化學課堂互動的引導策略以及相關案例等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互動;引導策略;教學案例;實踐分析

高中時期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于不同課程內容的學習,均需要采用合理的學習方法,深度發掘書本信息,并在自主化的思考和學習活動中,不斷強化學習的效果與課程實踐能力。但是根據課程教學的實踐分析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參與度不高,互動效果差,導致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不理想,嚴重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因而,在高中化學課堂上,老師需要積極研究出有效的引導策略,吸引學生的課程興趣,并鼓勵學生充分參與到相關話題的討論中。關于高中化學課堂互動的引導策略以及有效方法等均需要結合相關課程案例展開進一步實踐分析[1]。

一、創設情境

高中學生在學習化學課程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對物質的基本特性以及化學結構形態等充分把握,這是學生學習相關化學原理和實驗反應過程的基礎,高中化學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是一味進行知識灌輸,學生容易死記硬背,也容易快速遺忘。對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對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引導中,對相關內容展開互動、討論和交流,在互動情境中,匯集多種知識信息,學生的學習視野和思路充分打開,學習難度大大降低,學習印象進一步加深。例如關于化學課程中原電池原理的學習,老師可以根據原電池即硫酸和銅反應,與門鈴構成閉合電路,門鈴響后,老師提問,電流是從哪里來的?據此,學生可以展開討論,積極討論,重點結合硫酸與銅的化學性質以及化學反應原理,假設后提出觀點。要想有效構建化學互動課堂,就需要老師創設多種情境,包括矛盾情境等促進學生的積極想象和思考,鞏固學習效果[2]。

二、實驗討論

高中階段的化學課程教學,不僅需要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內容進行充分的把握,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針對相關問題,獨立設計和完成實驗驗證,強化學生的課程實踐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驗意識和獨立操作能力,在化學課堂上,老師可以演示不同的實驗,以實驗教學的方式,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例如高中化學中關于鹽類水解問題的分析,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鹽溶于水,酸堿度是否會發生變化?如果有,會發生什么變化?”學生據此產生疑問后,就會激發出思考的興趣,在小組討論中,部分學生建議用PH試紙檢測,分別對氧化鈉、氯化鈉和醋酸鈉等三種不同溶液進行酸堿值測定。對此,老師在實驗驗證中進一步拓展鹽類水解的基本規律和知識原理等。化學實驗是學生互動的中心,主要是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度挖掘課本內容[3]。

三、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高中學生掌握實驗操作的有效方法,可以奠定實驗探究的基礎,強化學生對相關概念和知識內容的理解。例如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相關實驗,例如關于氫氧化亞鐵的沉淀問題,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可以發現,氫氧化亞鐵經過沉淀后主要呈現灰綠色,并不是課本上說的白色。學生對此產生疑問,會共同討論為什么產生這種顏色差異。老師可以將自己提前準備好的實驗呈現給學生,即將沉淀后的氫氧化亞鐵,放置過一段時間后,上層出現紅褐色沉淀,學生據此產生更多疑問,進一步展開討論。化學課程內容較為復雜,知識原理也十分抽象,老師在課程講解中,一味的讓學生課堂聽講,難以實現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因此,高中化學老師積極創設互動課堂,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并且相互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使學生能夠運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決問題。化學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的互動交流,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且能夠根據學生的課堂互動表現,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難點,為教學內容的完善以及教學手法的更新等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李中.淺談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課堂的運用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8(11):12-13.

[2]吳小林.基于互動模式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165-166.

[3]鄒世林.淺析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8):160.

作者:劉爽 高洋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