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I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02 08:58:47

導語:高?;I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I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摘要]在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堂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強化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建設,要依托專業課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聚焦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重視轉變教學理念,主動提升教學能力,通過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持續發揮隱性育人顯著優勢,打破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厘清價值追求、涵養報國初心,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相得益彰。

[關鍵詞]“三全育人”;課程思政;化工專業;教學改革

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1]這段重要論述,為怎樣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根本方向,也為如何發揮好專業課課堂育人功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為“十大育人體系”之一,課程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核心環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具有隱性育人的顯著優勢,必須提升立德樹人的意識、責任和本領,特別是要主動對標“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標準,自覺融入思政內涵,不斷改進教學措施,教育引導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過硬發展,實現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核心目標。課程思政的建設與實施最終是要落實到教學主課堂上的。從當前情況看,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實施,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意識薄弱、育人能力欠缺等問題,甚至有的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還存在一定誤區,制約了專業課特有的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由此可見,如何提高專業課育人效果,已經成為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重大課題。只有把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持續向深層次推進,才能有效打破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的教育壁壘和“孤島效應”,讓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形成協同效應,確保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落實到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

一、新時代推進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課程思政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對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作用的發揮十分關鍵。從這個角度講,要求課程承載思政與思政寓于課程必須形成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要遵循課程建設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深入挖掘、合理安排、高效運用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做到言傳身教與正面示范相結合、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把“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潤物細無聲地浸入教育培養中,使之成為學生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一)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

總書記強調:“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盵2]這一重要論斷明確了新時代教育事業必須堅持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必須把持續深化和堅決鞏固馬克思主義擺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地位,這就必須扎根中國大地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在這個問題上,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堅決落實要求。從我國教育事業的光輝發展歷程來看,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和關鍵。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點在于“思政”二字,“思政”功能不發揮,育人方向就可能迷失,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問題上,就容易出現偏差,課程思政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以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為例,在突出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的同時,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注重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強化學生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理解和系統把握,努力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務的時代新人。

(二)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堅持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歷經浴血奮戰,而后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始終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披荊斬棘、勇往直前,不斷克服和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最終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中國共產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非常重要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斷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倳洀娬{:“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盵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必須牢牢把握“課程育人”這個根本。高校是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以及有關政策的主渠道、主載體,必須堅定不移地把黨的領導作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領導核心,用以保證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堅強引領性和根本正確性。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根本目的在于立德鑄魂,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第一政治原則”。通過在專業課中隱性融入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引導學生關心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和熱忱,自覺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4]

(三)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堅持落實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平臺載體,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5]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課程思政就是要從滿足學生成長需求和發展期待的角度出發,將價值觀教育潛移默化于專業課知識的傳授過程當中,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特別要注重抓實抓好學生成長成才關鍵時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育養成,引導學生自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奮斗。

二、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

課程思政的優化設計在“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的實施目標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因此課程思政工作不應局限在教育教學領域,應著眼于健全課程思政制度建設以及可持續發展,為課程思政工作順利開展與有效實施提供堅實保障。聚焦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必須始終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持續抓實抓好課程思政先導課,堅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深入挖掘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著力提升課程思政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實踐工作中,要在做好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把學生個人的職業規劃、成長成才與國家建設、社會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加強對社會熱點、思維盲點的跟蹤解答,幫助學生廓清思想迷霧、拉直心中問號,持續激發學生為國家學習、為民族學習、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學習的熱忱和激情,努力實現個人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協調統一和自覺實踐。第一,要轉變教學理念。專業課教師要在思想觀念上堅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總開關”這個問題上,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載體,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視、研究、落實專業課中的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和改革,自覺提升抓實抓好課程思政建設的境界和情懷。[6]第二,要提升教學能力。專業課教師要按照總書記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標準,提升自身立德樹人的本領能力,解決課程育人不會講、不敢講、不愿講的問題。先要把本專業的知識學通、學精,在提升專業課教學質量的同時,系統總結梳理這門專業課所蘊含的育人元素,把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第三,要更新教學內容。先要細致做好教材編寫工作,不能一個本子用到底。主要是聚焦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圍繞課程建設的總綱目、總目標、總思路,依托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的特點特色和內涵外延,深入做好思政元素挖掘工作,把愛國報國的故事、潛心鉆研的故事、國家戰略需求的故事融入進去,再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細致的跟蹤問效、解疑釋惑、調整完善,以此增強專業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第四,要改進教學方法。主要是研究怎樣讓課堂“活”起來,特別要從根子上改變“你講你的,我干我的”等枯燥乏味的授課模式,要以小班討論形式,創新啟發式、參與式、互動式、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解決學生興趣的問題。與此同時,研究探索課堂內與課堂外的聯動方式,讓課上與課下無縫銜接起來,從專業課程、社會熱點、政策解讀、職業規劃等方面,跟進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輔導,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實踐證明,深化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要以“四個維度”預期目標和“五個一”具體成果為牽引,即通過“一堂課程思政示范課、一張課程思政路線圖、一個課程思政案例庫、一篇課程思政經驗稿、一份課程思政評價單”將立德樹人貫穿研究生專業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通過暢通“閉合回路”來打破“孤島效應”,著力實現“擁黨愛國甘奉獻、專業知識有提高、科學研究上臺階、服務建設勇擔當”這“四個維度”的有機融合,推動構建起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形成協同效應。以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為例。早在20世紀50年代,著名染料化學家侯毓汾教授就創建了我國最早的染料專業。1989年,在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學科基礎上,國家計委批準建設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發展,實驗室在2009年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全國化工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首次進入優秀實驗室行列。2014年,實驗室再次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化工領域唯一的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這為拓展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思政提供了優質資源。第一,充分挖掘張大煜、彭少逸、侯毓汾等著名化學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整理形成“一個課程思政案例庫”,融會貫通到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各個環節,引導學生薪火相傳、勇攀高峰。第二,根據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授課進度、授課時間和授課對象,形成“一張課程思政路線圖”,在知識傳授中應注重主流價值觀引領,特別是結合專業知識特點,從不同授課內容深入挖掘和歸納梳理知識點背后的家國情懷故事,引導學生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第三,通過問卷、座談等方式,形成“一份課程思政評價單”,將學生的認知、情感、價值觀等內容納入其中,在體現評價的人文性和多元性的同時,從“擁黨愛國甘奉獻、專業知識有提高、科學研究出成果、服務建設勇擔當”這“四個維度”充分及時反映學生成長成才情況,反映課程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結合程度,以科學評價提升教學效果。然后,通過評價單顯示的具體情況和傾向問題,重新調整課程思政內容安排。第四,在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各個環節中,引入優良傳統教育“五個一”基礎工程,即一處校史博物館、一本校史院史故事集、一份教育報國成績單、一部校史院史紀錄片、一冊先鋒典型事跡錄,不斷增強紅色基因在化工人血脈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盵2]作為專業課教師,第一,要遵循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的規律,把專業知識學通、學精,不斷提升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的教學質量,特別要注重采用啟發式、引導式、參與式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刻苦鉆研中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第二,要系統總結梳理這門專業課所蘊含的育人元素,也就是梳理出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比如形成的歷史脈絡,有哪些代表性科學家,表現出怎樣的奮斗精神,在國家建設和發展中的貢獻度如何,怎樣突破國家工業催化“卡脖子”技術難題,當前工業催化面臨的困難是什么,現階段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需要解決什么問題,等等。特別是要結合愛國主義精神、科學精神、奮斗精神,把化學先驅人物的愛國報國的故事融進去,把潛心鉆研的故事講出來。[7]與此同時,要善于把握與這門專業課程緊密結合的國家重要建設進展,在對專業前景和國家需求的分析解讀上,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社會性、實踐性、期待性和需要性,引導學生實現個人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第三,要注重完善自身、言傳身教,特別要以“四個相統一”嚴格要求,自覺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堅定理想信念,如果在“總開關”這個問題上有偏頗,所有一切都無從談起。特別要加強自身理論武裝,政治素質、業務能力一起抓,做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堅守者、捍衛者。第四,要努力做學生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專業課教師要滿懷仁愛之心,這是鼓舞學生成長發展的最強大力量。[8]就是要強化“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良好形象,用對學生發自內心真摯的愛來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和真誠來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和自強。第一,融入黨史國史堅定理想信念。一座傳播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紅色殿堂”,就會埋下一顆傳承紅色基因的種子。高校發展建設足跡中,蘊藏著可歌可泣的“長征路”上的奮進足跡,承載著老一輩革命家科學家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奮斗史,為抓實抓好課程思政提供了優質資源和鮮活教材。在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授課中,要通過實時實地參觀校史館和功勛教師現場教學基地以及觀看紅色足跡會演等方式,讓高校建設發展史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緊密結合,且同頻共振,引導學生做到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第二,融入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以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為例,挖掘紅色基因內涵是做好課程思政的重要環節?;と说募t色基因與生俱來,始終貫穿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與黨同心、與國同頻、與校同行,始終在每一名化工人的精神血脈中銘刻、傳承和發揚,并伴隨國家一路成長、高歌猛進。這為做好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思政工作,提供了堅實思想基礎和完備組織保證。比如,授課之初圍繞“化工人勇擔興校強國使命”主講第一課,教育引導學生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燃亮奮斗青春、立志報效國家,扣好價值觀的第一??圩?。第三,融入先進事跡引領價值追求。要依托工業催化實驗室和科研團隊,注重挖掘院士、名師等人才資源,以優秀典型教師的先進事跡,引領師風教風學風持續向上向好,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化于心、外化于行。特別要注重挖掘典型校友、優秀學生事跡,大力開展“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青年價值觀教育,成才立業、矢志報國的責任擔當教育,以及團結、務實、作為的品格品德教育,逐漸增強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效應。此外,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專業課教師也可以邀請優秀指導教師或優秀學生參與其中,如定期開展就業創業輔導交流,為學生分析專業狀況和就業形勢,明確奮斗目標、勇擔社會責任,為學生解開思想困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第四,融入育人載體涵養報國初心。要通過搭建平臺載體,將“四個正確認識”教育納入工業催化過程的化學與研究課程體系建設。比如,充分利用大學生旗幟在線等媒介和社團活動,通過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及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帶動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如,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元,組織開展“時代主旋律是什么、奮進正能量靠什么”大討論活動,還要聚焦學生思想動態、回應學生教育關切,加強正面引導、深入解疑釋惑,結合國家新工科建設發展的新思路、新政策、新形勢,進一步熏陶濡染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斷豐富和加強課堂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更好、感染力更強。

參考文獻:

[1]張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張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1).

[3]張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4]孫立軍.深化“四個正確認識”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7(4):62-66.

[5]趙婀娜.思政工作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N].人民日報,2018-06-21(17).

[6]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64-69.

[7]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10-14.

[8]顏維琦,曹繼軍.一堂環保專業課上的思政味道[N].光明日報,2019-04-16(08).

作者:趙佳明 劉閱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