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美育培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3 10:04:00
導語:化學教學美育培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觀、科學品德等科學素養。
關鍵詞:化學教學美育科學素養
化學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教育
是以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觀念、知識、方法和態度,從而形成科學能力為
根本目的,以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科學素養為目標,這是基礎理科教育的共
性之一。基本科學素養包括: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
學觀、科學品德?;瘜W是一門實驗科學同時又有較強的理論性,化學實驗
現象給人以美的直觀感受,對物質結構等的理解更需要形象思維和想象力,
要提高學生的科學品德、科學能力等科學素養,可通過在化學教學中滲透
美育來實現。
1、問題的提出:
美是生活的組成部分。人們在對絢麗繽紛的現實美、百美齊匯的藝術美
的感受和鑒賞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培養情趣,陶冶情操,使自己趨于
完善。然而,美不僅存在于文學藝術、大自然及現實生活之中,而且也
存在于實驗性及邏輯性極強的自然科學---化學之中?;瘜W作為一門自
然科學,不只是啟迪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真諦作縝密、深邃、冷靜的思考,
顯示事物的“美”,而且能揭示其“真”。化學中的美不僅影響到學生科
學品德、科學方法、科學觀形成、而且能促進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能
力等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但目前通過中學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知
識、科學能力、科學方法普遍受到重視,而通過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
美育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研究及還比較薄弱。
2、理論基礎:
(1)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的智力活動是大腦左右兩半球的
協同活動,它包括觀察、想象、記憶和思維等,其最高形式是創造性。美
育通過對美好形象的感知、記憶、鑒賞和創造,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觀察、
記憶、形象思維和想象能力的發展,并且大大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因為創
造是以右腦的形象思維運用左腦的語言知識的結果。美學觀點認為:形象
思維與抽象思維是相互促進的。席勒說:“要使感性的人成為理性的人,除
了首先使他們成為審美的人,沒有其他途徑?!币虼耍谝龑W生學習化學
理論及實驗操作時,要十分重視學生對化學理論美和實驗美的鑒賞能力。
富于美感的化學實驗和造型美觀的化學教具是形象思維通向抽象思維的橋
梁。因為它可啟迪學生智慧,激發求知欲,推動他們去探索、追求、發現,
從而增長才干,發展創造性思維。
(2)人的智力素養發展與非智力素養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若知識、方法和
能力是科學素養中的智力因素,那么,科學觀和科學品德可看作科學素養
中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雖然并不直接介入認識過程,但它與能力形
成密切相關,“在認識過程中起著動力、定向、引導和強化作用”,科學品
德是整個科學素養的動力系統,維持并支配著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發展,
影響到一個人所能達到的科學知識與能力的水平。
3、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通過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培養學生的科學品德科學品德是構成科學素養的要素之一,它包括興趣、情感、意志、態度(作風)四個子要素。
(1)學習化工產品和化學生活用品培養學生理解美的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化學成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每年都有多種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工產品問世,其中不少產品除了實用以外,還具有優美的圖案和造型,柔和的色彩、精美的花紋。我們在化學教學中注意到這些,就可以使學生受到藝術美的熏陶。例如:通過介紹在普通玻璃的一般原料里加入某些金屬氧化物,這些金屬氧化物均勻地分散在玻璃里,就可以使玻璃呈現出各種顏色。加氧化鈷呈藍色,加氧化亞銅呈紅色等,不僅可使學生了解到這些化工產品和化學生活用品的生產原理,也可從這些五彩繽紛的產品及用品中感受到色彩美。從金屬的焰色反應的實驗中,使學生了解到節日里色彩絢麗的焰火及軍事上的信號彈是鋰、鈉、鉀、鈣、鍶、鋇在灼燒時發出的各種彩色譜線,同時培養了學生理解美的能力及科學內涵,激發學生“求真”和“向善”。
(2)以化學工藝為基礎,發展感受美的能力,并逐步養成各種審美觀念。許多化工生產的工藝管理和實驗操作技能技巧,蘊含著布局巧妙的工藝美,流程的設計、儀器及設備的組裝會給人一種有序、勻稱、和諧的美感,對這些設備及流程的探討會激發學生向往和追求美的愿望。例如:對儀器的裝配規則“從左到右,自下而上”的講解及組裝的演示,使學生從有序和對稱中感到一種協調美。從結構模型、直觀教具的觀察中感受到造型美,并逐步提高審美能力。通過對美的體驗,學會審美、求美、愛美。
(3)滲透化學實驗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瘜W是一門實驗科學,而化學實驗是洞察化學世界的窗口。從這里學生才能真正懂得科學技術延長了人類的雙手,拓寬了人類的視野。正如通過化學實驗確定了質量守恒定律的俄國著名化學家羅蒙諾索夫所說,首先揭開自然界內部殿堂帷幕的,就是化學實驗。一項好的化學實驗,往往體現著對完美的追求。十七世紀中期發明的天平,十八世紀,Kipp制作的啟普發生器等,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輝,堪稱化學實驗藝術品而流傳至今。化學史上林林總總的實驗儀器不僅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而且給人以智力上的滿足。通過化學實驗,激發求知欲,培養創造性思維,樹立學生熱愛科學的理想,對科學事業充滿熱情。教學實踐及許多調查表明,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艷麗的色彩、奇特的氣味及其它奇特現象,能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探求欲望,一旦保持下來,就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
(4)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社會美和時代美培養學生科學情感
社會美的范圍十分廣闊,簡言之,現實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都屬社會美。人是生活的主體,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構成整個社會生活的核心。因此,社會活動的美,社會實踐成果的美,實踐主體的美,是豐富多彩的社會美的具體體現。
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向自然界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在此過程中,人們自然要與物質發生關系,而物質又是化學的研究對象,也是化學學科賴以成立的基礎,因此化學中蘊含著社會美。許多物質的合成,化學規律的發現及其應用,展示了化學學科的社會美。從鉆木取火到高能電池的廣泛應用,從茹毛飲血到現代鋪天蓋地的各類保健、營養品的涌現,從樹葉遮身到滌綸、人造羊毛等新穎衣料的生產,從對自然的崇拜到“神州5號”載人飛船的順利升空,現代航空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宇宙奧秘的探索,從鴻雁傳書到現代巨型計算機及IT業為龍頭的新材料、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從量子力學到近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形成,從“上帝造人”到生命物質—尿素的合成,從神農嘗百草到抗SARS病毒的藥物的研制,無一不使我們的實踐活動更加完美?;瘜W為現代社會奉獻了上千萬種新物質,這些物質已進入了千家萬戶,豐富和美化了現代人的生活。化學研制的各種高、精、尖材料大顯其能,推動著核能、宇宙航行、電腦等科技事業的發展。據化學家預測,化學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心科學”?;瘜W還將制造出分子修補技術,治療遺傳病和分子病,這將會給人類未來產生更美的憧憬。通過這些實踐成果的美,可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良好興趣以及熱愛科學,對科學事業充滿熱情和理想,堅持不懈,矢志以求,為科學獻身的情感。
近兩百年來,化學涌現了許多美好的事物。許多元素的發現,有著曲折的經歷。如:氟元素被譽為“不可征服的元素”,人們通過化學方法制備氟氣,一直未獲成功,并有幾位化學家為之獻身。但他們不屈不撓,前赴后繼,終于在1886年由法國化學家莫桑用電解法制得氟氣,并因此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也因氟氣中毒而獻出了五十五歲的生命。居里夫人為紀念自己的祖國波蘭(Poland)將新發現的元素命名為釙(Po)。這些化學史上的千古美談,這些些實踐主體的美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的同時也獲得一種美感,激勵他們求真向善,對科學忘我地追求。培養他們不畏失敗,不怕困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頑強的意志品質。
化學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地方涉及到中國化學史實和現代化學成就。若能對這些社會實踐成果美和實踐主體美加以重視,就會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求知欲。在教學中,我適時向學生介紹了舉世聞名的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包含的古代化學技術的重大成就。在講述鈉的重要化合物時向學生介紹了我國著名化學家候德榜克服重重困難發明的“候氏制堿法”,打破了英國一家公司對我國制堿業的壟斷,而名震中外。候德榜所說的“外國人能辦到的事,中國人也一定能辦到,而且要比他們辦得更好”,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熱情。1965年我國首次合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為探索生命起源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轟動了世界。這些事例的適時引用,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在教學中我也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新中國在化學技術上的發展成就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意志品質。
(5)滲透語言美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技能
聽、說、讀、寫、算、實驗操作技能是科學基本技能。語言是在獲取科學知識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科學素養之一,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媒介。教師語言的生動、語氣的夸張、語調的抑揚頓挫、句式的轉換、邏輯的嚴密、洋溢的激情、形體語言的運用,都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聯想和思維能力,充分顯示科學美、簡潔美、邏輯美、通俗美、風趣美、聲調美和韻律美等特點。例如:在講述“石油和石油產品概述”這一節中“石油的用途”時,我熱情飽滿地用激昂的語調,如行云流水似地表述道:汽車在平坦的公路上奔馳,輪船在蔚藍的大海上航行,戰鷹在碧空中轟鳴,它們都離不開石油。五顏六色的腈綸衫,舒適耐穿的旅游鞋,瀟灑騎士的坐騎,年輕小姐的化妝品,家庭主婦的洗滌劑,水果早熟的催熟劑也離不開石油,故曰:石油乃“工業之血液”、“動力之源泉”。由于表述得抑揚頓挫、激昂悠揚,學生群情振奮,興趣盎然。通過表述給學生產生了強烈的美感,同時也把石油的價值和用途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聽、說能力,并提高了課堂效率。
3.2在化學教學中滲透自然美和科學美培養學生科學能力、科學方法、科學發展觀
現實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就是自然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鳥蟲魚等的美,都屬于自然美。在化學中有許多自然的物體,例如:美的雪花,璀璨的鉆石,色彩鮮艷的晶體,形態各異的石筍、鐘乳石,晶瑩剔透的水晶等,它們既體現了自然美又蘊含著科學美。
通過學生領略自然物的美認識到自然界是美的,引導學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關注環境、關注環境污染并探討如何減少、防治污染,認識到科學技術不合理的運用帶來的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及治理污染的局限性,啟發學生思考科學與社會應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科學發展觀,通過組織學生根據所學化學原理進行實驗裝置設計、尾氣吸收、廢物處理并回收利用,以及在此過程中為解決遇到的問題查閱資料、處理數據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等科學能力及為解決問題而采用的科學方法。
雪花的美,鉆石的璀璨,晶體的鮮艷色彩,石筍、鐘乳石各異的形態,水晶的晶瑩剔透,都是由它們各自的內部結構決定的,激發他們對這些物質的微觀結構進行研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4、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途徑
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必須以知識講授為先導,結合“雙基”教學來開展,寓教育于教學之中,自然融合,不能拋開教材,為美育而美育,以審美教育代替教學內容。必須適時地潛移默化的實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通過具體化、形象化、多樣化及生動活潑的形式來進行。美不能靠吹噓或說教強加于人,而要靠真情實感。在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對化學美的情感、意志、信念等,即化學美的素養決定了他在化學教學中是否有美的創造,這也直接影響到學生愛美、求美的激情等科學素養的形成。這就要求一個化學教師應不斷提高化學素養,運用具體、形象、生動的形式而不是空洞的說教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并提升學生科學素養。我在講述過氧化鈉能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而生成供人呼吸的氧氣時,向學生講道:過氧化鈉可謂革命的老黃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我們要學習過氧化鈉的老黃牛精神。通過這一形象生動而又風趣的講解引來學生一片熱烈的掌聲,加深了學生對過氧化鈉作為供氧劑和二氧化碳吸收劑的理解,通過課程適時對學生進行了審美教育,同時培養了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勤奮學習的科學品德。
“求真”和“向善”是美育的目的,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求真”可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進取精神和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毅力;“審美”可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高尚情趣、持久熱情和執著信念;“向善”則可塑造學生博愛的情懷和抗惡的品質。而“探索求真”是科學精神的核心,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加強科學精神的同時應加強人文精神。個性的和諧、理性的培養、情操的陶冶、身心的平衡發展等都是人文主義課程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構成科學素養的要素。教學實踐證明: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化學學科自身的特點有意、有機、有力、適時地滲透美育,就能為新的中學化學課程標準中通過人文精神的提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找到很好的動力支撐。引導學生樹立科學價值觀、科學自然觀,科學人生觀用辯證的觀點去認識世界,為他們健立健全的人格并和諧發展,提高科學能力、掌握科學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學品德起到積極作用。把以培養形象思維和想象力為主的美育作為提高學生創造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培養學生科學品德,拉動并維持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必將得到全面提升。綜上所述,我認為: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值得重視,應認真探索。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美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是大有作為的。
2004年5月
參考文獻:
1、教育學文集《美育》,瞿保奎主編(89年3月版)
2、《美學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84年8月第1版)劉叔成等著
3、《中學化學教學參考》90—(2,3)—4《化學美與中學化學教學》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90—1—1《要結合化學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95—5—1《美育與化學教育》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96—(8,9)—43《優化思維情境提高教學質量》
4、《無機化學》(上冊)(89年2月第1版)北師大、華中師大、南京師大無機化學教研室合編
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簡明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 上一篇:鄉集體林權改革實施方案
- 下一篇:保險賠償的舉證責任分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