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網絡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3 03:50:00
導語:化學網絡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世紀末電腦網絡的誕生,使得知識的傳播得到了質的提高,人類也因此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而化學知識的網絡化,會使學習輕松起來,學習效率卻成倍地提高.
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基礎理論的載體,它看似零散,實質很有規律.按照物質間相互轉化關系,可把每一章內的主要物質按轉化關系編織成鏈,再經發散,形成知識網絡。網絡的形成可使教學內容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不僅是教學的方法,也是學生的學習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更使學生從中領悟知識、掌握方法和提高能力,下面以有機化學為例談談如何發揮網絡的功能。
一,網絡的形成
烴的衍生物從結構上講可以看成是由烴衍變而來.有些可通過化學反應直接轉化而來。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補充完善物質轉化鏈,幫助學生認識每一類物質在有機化學中位置,理清前后物質間的關系。當乙酸乙酯一節知識學完后,就可由同學歸納出以下流程式關系鏈。
有機化學教學遵循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教學方法,每一特殊物質的教學又從結構著手推測性質。鏈中有許多結點,在每一結點上的代表物質可按多個角度進行三維發散:
1,結構簡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質用途
2,結構簡式→分子式通式(同分異構體的書寫)→重要的同系物→物理性質的共性和遞變性→化學性質的共性和特性
3,結構簡式→物質類別→二元或多官能團物質的結構簡式→化學特性
鏈中每一個結點經過發散,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網,最后編織成三維立體網絡,不僅串聯起所有知識,也從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推理創造思維能力。
二,網絡要提取
通過三維發散后獲得的網絡中知識包羅萬象,針對高考要求和學生常見錯誤,要進行提取。常可設計成題組,引導同學從中提取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如從反應類型和條件角度可設計如下的題組織教學:
①屬于加成反應的有哪些?哪些物質能發生加成反應?
②屬于氧化反應的有哪些?哪些物質能發生氧化反應?
③既能發生氧化反應又能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有哪些?
④哪些物質能發生消去反應?反應條件分別是什么?
⑤哪些反應需要加熱、加壓和催化劑的條件?
⑥哪些反應需要用水浴加熱?
通過題組,進一步明確網絡重點,深化網絡要點,發揮網絡功能,培養學生從網絡中
提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網絡要變形
對流程式關系鏈進行加工重組,有多種變形式:
1,分層式
圖中上層都是烴,下層為烴的衍生物。它特出了烴和烴的衍生物間的相互轉化途徑。
2,長方形式
這一框圖建立于上面框圖的基礎上,把烴和烴的衍生物間的轉化關系改變了方向,它側重于訓練逆向思維能力。
3,四邊形式(雙三角形式)
這一框圖中烴和烴的衍生物綜合交叉于其中,側重于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能力。
還有很多變形式,但不論是那一種,仔細地觀察物質間相互轉化關系,都會找到一個其同點,有三種物質間能相互轉化,如下所示:
而且C物質還有如下的反應特征:
具有這一反應特征的物質最可能的是乙醇,由此作為切入點,就能突破各種類型的有機化推斷題。
在流程式關系鏈的基礎上,通過網絡形變,形成了形態各異的轉化關系網,激發了學生興趨,優化了學生思維。
四,網絡要創新
有機物中更多的多官能團的物質,綜合了各個官能團的特性,能發生一些特殊的化學反應,有復雜的相互轉化關系,運用上述網絡知識和方法,可繪制出一幅幅特殊的網絡圖,在化學習題解答的實踐中可進一步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例如下圖可表示烯、烯和二元鹵代烴、醇、醛、羧酸及環狀酯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圖中涉及到二鹵代烴的消去和水解、二元醇的催化氧化、二元醛的催化氧化及環狀酯的形成,這一網絡的導出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更要具備創新能力。
網絡的形成建立于扎實的基礎知識及分析推理綜合能力上,網絡的提取特出重點內容,培養了提取能力,網絡的形變優化了思維品質,在解決各類化學問題中又不斷深化網絡知識和方法,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因此,網絡的創建和運用加大了信息傳輸的速度和思考問題的容量,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網絡的這些功能,優化課堂內容,培養創新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 上一篇:扶貧辦科學發展觀的講話
- 下一篇:新農村現場經驗交流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