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探究論文

時間:2022-03-10 04:50:00

導語:化學教學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教學探究論文

一“頭腦風暴法”的概念及特點

“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又稱集體思考法或智力激蕩法,“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阿歷克斯·奧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集體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邦^腦風暴法”原指精神病患者頭腦中短時間出現的思維紊亂現象,病人會產生大量的胡思亂想。奧斯本借用這個概念來比喻思維高度活躍,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而產生大量創造性設想的狀況。

頭腦風暴的特點是讓參與者敞開思想,集體討論,相互啟發、思維互補、相互激勵、相互彌補知識缺陷,引起創造性設想的連鎖反應,產生盡可能多的設想,使各種設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腦海的創造性“風暴”。最后對提出的設想逐一客觀、連續的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黃金”方案。

二“頭腦風暴法”理論依據

“頭腦風暴法”最初用于廣告設計,后來在大型企業的信息分析決策中被廣泛地應用。其理論依據是模仿了人類大腦神經元發散型的結構,把我們的思維形成一個思維地圖。構成我們大腦神經的神經元,就好像是一棵大樹,分出無數的枝杈,這些枝杈就是神經元的樹突,樹突越多,就越容易和其他神經元相連,人也就越聰明?!邦^腦風暴法”符合我們自然的記憶模式,同時它也強調邏輯性,可以幫助我們記憶信息、激發靈感。這種方法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

三“頭腦風暴法”需要堅持以下原則

1.創設一種自由的氣氛,參加者不應該受任何條條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讓思維自由馳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方位,大膽地展開想象,盡可能地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提出獨創性的想法,甚至是荒誕的想法。

2.在現階段量有價值,而不是質。提出的建議越多越好,發言量越大,意見越多種多樣,所論問題越廣越深,出現有價值設想的概率就越大。

3.延遲評判。一切評價和判斷都要延遲到頭腦風暴結束以后才能進行。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評判約束與會者的積極思維,破壞自由暢談的有利氣氛;另一方面是為了集中精力先開發設想,避免把應該在后階段做的工作提前進行,影響創造性設想的大量產生。4.禁止批評。絕對禁止批評是頭腦風暴應該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參加頭腦風暴會議的每個人都不得對別人的設想提出批評意見,因為批評對創造性思維無疑會產生抑制作用。同時,發言人的自我批評也在禁止之列。有些人習慣于用一些自謙之詞,這些自我批評性質的說法同樣會破壞會場氣氛,影響自由暢想。

5.取長補短,鼓勵參加者對他人已經提出的設想進行補充、改進和綜合。

目前,這種方法在企業培訓方面運用的比較多,但很少用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來。筆者遵循“頭腦風暴法”的規則,嘗試在化學教學中進行了應用,并且有諸多收獲。

四“頭腦風暴法”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

《化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每個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習慣、觀察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樣,運用“頭腦風暴法”可以讓學生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確保大部分甚至是所有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由學生主體活動的展開和整合的過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被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為重點。特別是我們這些農村中學的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頭腦風暴法”能夠更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語言學習的過程轉化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大膽實踐的過程。

五“頭腦風暴法”教學的實施

1、確定議題

一個好的“頭腦風暴法”需要從對問題的準確闡明開始。因此,老師必須在頭腦風暴前確定一個目標,使學生明確通過這次討論解決什么問題,同時不要限制可能的解決方案的范圍。一般而言,比較具體的議題能使學生較快的產生設想;比較抽象和宏觀的議題引發設想的時間較長,但設想的創造性也可能較強。對于我選擇的教學片段,主要的議題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2、準備階段

在準備階段,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任命組長,并且設置一定的時間限制。這樣學生在討論發言時可以形成一種競爭的氛圍,進一步促使學生踴躍參與、活躍思維。針對教學內容實際,我在教學中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討論時間限制在十分鐘。

3、實施“頭腦風暴法”教學

依據“頭腦風暴法”的特點、原則,當一群人圍繞一個特定的興趣領域產生新觀點的時候,這種情景就叫做“頭腦風暴”。老師簡明介紹討論問題的內容,扼要介紹各種系統的設想和方案,然后激發學生踴躍發言,一些有價值的設想,往往可以經過“思維共振”的“頭腦風暴”來產生。在相互啟迪之下,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思路更加開闊,這種發散性思維和“頭腦風暴法”的訓練方式能夠促進學生靈活地思考,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達到思維的互補

下面以二氧化碳的性質的研究說明“頭腦風暴法”的使用過程: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播放flash動畫“死狗洞”——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一個“死狗洞”,狗、貓等動物一走進去,掙扎幾分鐘就死了,人卻可以安然無恙地通過這個洞。迷信的人因此說,洞里面有“屠狗妖”。

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如此奇異的現象呢?原來與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有關,那么,二氧化碳有怎樣的物理性質?可以通過哪些方法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分組討論

交流設計:教師采用“頭腦風暴法”,有學生討論需研究二氧化碳的哪些物理性質?交流后進行分組,分為密度組、溶解性組、能不能供給呼吸組。交流結束后,教師作實驗前的提示:合作;記錄;需要儀器與教師聯系。

分組實驗

自主探究:學生按設想完成實驗。(1)密度組:收集一瓶空氣和一瓶二氧化碳均為(250ml),放在天平上稱量。(2)溶解性組:取15ml注射器一個,抽取10ml二氧化碳,將注射器豎浸入5ml水中,觀察注射器中剩余氣體情況。(3)呼吸組:兩個小白老鼠,兩個250ml的燒杯,一瓶CO2氣體。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密度組:天平指針偏向二氧化碳,說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

溶解性組:注射器中剩余氣體為5ml,證明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中。

呼吸組:在倒有半瓶CO2的燒杯中小白老鼠8分鐘內死亡,另一個則安然無恙。

教師引思:有沒有其他方法也可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質。

教師演示:在一只250mL的燒杯中,放一高一低兩支燃著的蠟燭(如圖所示),用一個100mL的集氣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燒杯中,觀察有何現象發生?

解釋與結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可溶水。

化學性質: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等。

學生在實驗中,積極、認真、投入、合作;實驗后意猶未盡,他們感到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思路寬了,方法多了。課堂中學生真正動了起來,體現出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巨大的潛力。

4“頭腦風暴法”教學評價

老師在綜合大家的意見后,進而提出最終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在對“信息具有哪些特征”進行頭腦風暴的過程中,學生提出了傳遞性、傳播性、共享性、價值性、時效性、可處理性、可存儲性、可轉換性、真偽性、事實性、相對性、可依附性、滯后性、可觸摸性、載體性、不完全性、可再生性、等級性、主導性、表現性、實用性、不確定性等二十幾種特征,盡管這些特征有些是不確切的甚至是錯誤的,但這些都是學生智慧的火花在閃現。頭腦風暴完成之后,我又對這些特征進行了分析、綜合,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信息的基本特征。

通過實際運用,我們發現“頭腦風暴法”適合大多數的復習課或概念性不強的新授課。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清晰、準確地表達個人觀點的能力;同時,它還能幫助學生將大家零散的、不成邏輯的思想火花,匯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價值的思想、方案、行動計劃或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運用“頭腦風暴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運用“頭腦風暴法”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禁止批評、自由暢談、追求數量、取長補短。此方法的目的是獲得盡可能多的設想,所以要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盡可能地提出獨創性的想法。尤其要鼓勵平時比較內向或不愛發言的學生多發表意見,提醒學生可以利用別人的思維火花來點燃自己的靈感和智慧。但切不可隨便打斷學生的發言,不可隨意批評學生的設想。

其次,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都可以實施此方法??梢宰寣W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就一個主題自由暢談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教師不發表任何評價,但當學生有困難時要適時啟發、引導和鼓勵?;顒咏Y束后還可以作個小結,糾正明顯不妥的表達。

再次,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從平時的生活中汲取靈感,在課堂創設真實或仿真的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課堂教學拓展的寬度與廣度,善于發現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并滿足學生需求。唯有如此,學生才可能變被動的學習、無奈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愉快的學習。

總之,“頭腦風暴法”是一種技能,一種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邦^腦風暴”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優勢與實力,感受到參與和成功的愉悅。

參考文獻:

林重德.青少年科學創造力的發展與培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1

吳星.給化學教師的101條建議.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