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化學課的啟發式教學

時間:2022-04-15 05:48:00

導語:小議化學課的啟發式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化學課的啟發式教學

摘要:啟發式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最有機的結合和充分發揮。它與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截然不同。本文從前饋啟發,對比啟發,實驗直觀啟發,想象啟發,感情啟發等不同角度闡述了化學課的啟發式教學。

關鍵詞:化學前饋啟發對比啟發實驗直觀啟發想象啟發感情啟發

啟發式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最有機的結合和充分發揮。它與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截然不同。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式教學是教師運用各種不同手段和方式,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勇于探索、獲取知識、發展智能。

一、前饋啟發

前蘇聯教育家赫穆托夫認為:“教學應當從原有知識的現實化開始…”。前饋啟發就是再現學生有關的已知知識和生活現象,而影響推導未知知識。教學不僅要聯系學生的直接經驗,還要聯系間接經驗。例:在講化學熱反應注意事項時,可先啟問學生“濃硫酸為什么在稀釋時不能直接把水倒入濃硫酸中,而應當緩緩把濃硫酸倒入水中“?在講一氧化碳有毒害性質時,可啟問“為什么冬季煤爐封火后放在密封屋內取暖容易煤氣中毒”?通過生活實例,先把有關物質性質復習一下,再引出新知識。這樣既能站在已知之上去窺探未知,培養了學生舊新知識之間的遷移能力,又能達到鞏固、拓展科學知識服務于實踐的運用能力。

二、對比啟發

“有比較才有鑒別”,心理學認為,據大腦的對稱規律,將兩種性質不同或類似的事物同時或先后出現由大腦皮層的相互誘導規律可提高感知率。例:將元素與原子概念、分子與原子概念、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性質列表比較就可啟發得出:

這樣容易明確概念的異同,掌握知識間的聯系。

三、實驗直觀啟發

教師演示實驗,從實驗現象中啟迪學生,去探索現象的本質。例如在講電石屬于遇濕易燃固體危險化學物品時,教師可演示以下實驗:拿出一塊香煙盒大小的冰,對大家說:“冰是不會燃燒的??晌覅s可以使它燃燒起來?!闭f完,可將右手在冰塊上晃動一下,然后擦看一根火柴伸向冰面。這時當火柴桿還沒燒完時,冰面就會燃燒起來。啟問學生;“冰為什么會燃燒?”“原因是什么”?又如在講置換反應時,教師演示以下實驗:拿一支香煙,把它的一端叼在嘴里接著用鑷子夾取一小塊冰,觸到香煙的另一端,嘴巴接連抽吸幾下,香煙自然就點著了。啟問學生,“冰塊為什么能點燃香煙”?“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原因是:老師表演前已經把這支香煙曬得十分干燥,并在它的一端插入兩條細長的金屬鉀。表演時,當冰塊觸到鉀條,鉀馬上跟水發生置換反應,釋出水中的氫,同時產生大量熱,使氫達到著火點而燃燒起來,于是香煙就被點著了。由此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總結出實驗現象的本質。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演示應放在知識傳授之前做,作為學生發現真理的源泉,比作為驗證學生獲得結論的證明材料更好。

四、想象啟發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教師啟發學生使之表現再現,而攝取知識,使新知識在大腦中呈象。例如“花園中可聞到花的香味(分子運動)”、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體積小于200毫升(分子間有間隔)、加熱氧化汞可以得到金屬汞和氧氣(分子是可以再分的),都需要靠想象而形成整體認識,增強想象力就會加深記憶。

五、感情啟發

教師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講述,可啟發學生熾熱的探索欲望。例如化學教學中對物質多樣性的描述:“中國神舟五號飛船,偏二甲肼火箭推進器燃料、化學科學史、科學家、科學家成就的介紹聯系生活實際,解釋生活現象等等。都可以寓情于學之中,啟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睂W生腦袋不應只是一個口袋,而且應是一只“魔瓶”。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它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又是思維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安慌d其藝,不能樂學”。

總之,啟發式要從諸方面貫穿化學教學始終,激發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索追求,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學習熱情,達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之目的。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