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中化學實驗課創新思維教學
時間:2022-04-25 03:50:41
導語:淺議高中化學實驗課創新思維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新課程新教改的不斷深入,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已成為每個化學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突出學生地發展,是新課標教學理念的靈魂?;瘜W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稑藴省穼嶒灲虒W功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標準》明確指出:“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手段無法替代的。”因此,如何發掘化學實驗教學在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思維、訓練學生科學實驗教學在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思維、訓練學生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因素。我從多年的化學教學實踐中感到,作為教師要完成好這一任務,必須從思維品質著眼,從思維方式著手,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落實化學教學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所提出的“要重視能力培養和科學方法教育的要求”,下面談談我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化學實驗課的《標準》規范應用
《標準》提出:要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活動實際去獲得第一信息,借助已學的知識和各種教育資源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和歸納,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的合理建議。如“燃燒條件的探究”的教學時,對物質燃燒的條件,學生依據自己的經驗,一般都有較明確的答案,但怎樣用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的結論?如何明確、簡潔地表達結論?提出問題:物質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發生燃燒?猜想與假設:要有燃燒的物質;要引火(引燃);要有空氣。制定計劃:觀察怎樣使煤爐燒起來;怎樣使它熄滅?訪問消防隊,火災是怎樣引起的?又是怎樣撲滅的?收集證明:1.證明有可燃燒的物質存在時,才可能發生燃燒;2.證明有空氣存在時,燃燒才能發生;3.證明可燃燒沒有被點燃或沒有處于一定溫度下,燃燒不能進行。實驗設計:水、酒精、食油、鐵絲,哪些可以燃燒(用棉花沾這些物質放在酒精燈上,可否引燃?)在密閉容器里可燃物是否可以燃燒?(引燃后蓋緊,可燃物是否繼續然燒,)證實猜想“酒精、食油、鐵絲、紙張、木條煤炭兩組可燃物中,哪一種物質更易被點燃?哪一種燃燒所需的溫度更低(高)?”解釋與結論:(略)反思與評價:實驗結論與猜想是否吻合,實驗收集到的證據是否足夠?表達與交流:我們的結論是這樣的……你是如何探究的?你的結論是什么?提出新的問題:探究出了燃燒的條件,那怎樣滅火?過去我們教學中只注重了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一次我看見街道垃圾桶失火,在場的圍觀者很多,有高、高中學生及眾多成年人,他們不知所措,甚至有人掏出電話拔打119,我當時迅速過去將蓋子蓋上火就熄了,眾人頓然大悟,這就說明了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性。總地來說,以促進學生探究學習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的設計必須同時考慮到學生認知發生的方式和為學生提供參與科學探究的機會兩個層面,并努力使之融會貫通其基本內容。學生參與圍繞科學問題事件或現象展開的探究活動,探究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聯系,教師要設法創設真實的情境,引發學生思維沖突。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探究問題,形成假設驗證假設,解決問題,并為觀察結果提供解釋。學生分析、解釋數據并將他們的觀點進行綜合,構造模型,利用教師和其它的來源所提供的科學知識闡明概念及其解釋。學生拓寬新的理解、發展新的能力,并運用所學知識于新的情境。學生和教師共同反思并評價所學內容和學習方法。
二、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化學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有效方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怎樣提問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呢?我認為所提問題應目的明確,有針對性、啟發性。在當前實施“新課程改革教學”的過程中,提問要與課時目標緊密相連,在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前提下,可以以檢查學生的預習和基礎知識為目的,也可以給學生構成懸念為目的。如我在講鹽的水解之前提問:“酸堿中和反應都能進行到底嗎?酸式鹽的水溶液都是酸性嗎?”在講溶液的PH值計算時提問:PH值等于5的溶液稀釋1000倍后,PH值就等于8嗎?這的提問構成懸念,引起學生好奇,常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欲罷而不能”的狀態,為教學的繼續進行和達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教師精講引導學生想想思維
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從根本上講決定于老師的引導。我在講課時常注意在“少而精”的原則下盡量做到給學生導以思維、導以方法、導以系統、導以規律。對重點、難點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適當的舉例、類比來啟發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理解難點、記憶重點。例如在講SO2的性質時,把S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看到石灰水變渾濁后又變澄清。學生馬上會想到CO2也有類似的現象。教師隨即照著學生的思路和他們一起思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后又變清的氣體是什么?怎樣檢驗SO2和CO2?通過共同思考,結論很快得出,對SO2、CO2的性質認識也就深刻了。
四、通過實驗促進學生的化學興趣
化學實驗過程就是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過程。在化學實驗中我利用從實驗觀察和測定中獲得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加工,以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如在做鹽的水解實驗時,通過測定醋酸鈉和氯化銨水溶液的PH值,學生得出前者顯堿性,溶液中[OH-]>[H+],后者顯酸性,溶液中[OH-]<[H+]的結論。這兩種鹽本身都不會電離出H+或OH-,為什么會顯堿性或酸性呢?我引導學生從鹽的水解實質進行討論,通過大家發言肯定了這兩種鹽在水中發生了水解反應。水的電離平衡被打破是溶液分別顯堿性和酸性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繼續測定碳酸鈉和氯化鋁以及氯化鈉溶液的PH值,并分別分析得出鹽類水解的規律。還有一些反應由于操作不同,現象也不同,我有目的的讓學生做一些這方面操作不同,現象也不同,我有目的的讓學生做一些這方面入三氯化鋁溶液的操作和三氯化鋁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操作。五、通過巧解習題訓練學生創新思維指導學生巧解習題也是開發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為加強思維訓練我常要求學生在解題時注意以下幾個環節。1.審題即明確要求,抓住核心,每道題均有一個核心,只有抓住了核心,才有一個清晰的思維。2.剖析題意,回憶知識點3.突破關鍵,形成思路確定解題方案4.注意思維的邏輯順序,細心解題,完成答案5.對題目進行引申和變換,從而開闊思路探尋規律如我為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我讓學生用最佳方法鑒別失去標鑒的四種無色溶液,即A1C13溶液,KCl溶液、CH3COOH溶液、BaCl2溶液。同學們通過討論提出了多種方法。最后在師生共同分析的基礎上肯定了用Na2CO3溶液鑒別為最佳方案。對有機化學的一些習題我常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例如,合成題:用丙酸乙酯制取乙烷,順向思維一籌莫展,我提示同學們回憶甲烷的實驗室制法。逆向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很快得出答案。在化學計算題中也可找引導學生逆向思維訓練的習題。如以酸溶液的濃度求PH值,再由PH值示酸溶液的濃??傊?,化學教師只要在教學各個環節重視開發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就一定能收到相應的效果,把化學教學改革更進一步推向深入。
參考文獻:
[1]易歸華.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教育界,2014,(32):85.
作者:白仲霞 單位:甘肅省臨夏州臨夏縣中學
- 上一篇: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思考
- 下一篇:婦產科急腹癥診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