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分析
時間:2022-01-03 09:37:55
導語: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生面臨高考,學習壓力大,任務重、時間緊,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有效的學習和有效的課堂。所以,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結合高中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在教學中想辦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構建自己的化學學習體系,建構自己的化學思維,使教學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效教學不但能為學生節省大量的時間,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探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并通過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樹立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價值觀,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促進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因材施教,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對于十幾歲的高中生來說,課堂上教師風趣幽默的語言、高超的教學藝術、新穎的教學方法以及深入淺出的講解,都是促進他們有效學習的關鍵。另外,教師對于學生的關注,也是保證課堂有效教學的主要因素。高中化學是一門比較難的學科,內容抽象、深奧,知識點零散且多,計算題也有一定的深度,這本身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把注意力、關注點放到個別優秀的學生身上,對學困生、平行生關心不夠,那么首先就會讓學生泄了氣,讓他們覺得教師已經放棄了他們,使學生失去學好化學的信心,導致學生化學成績直線下降,影響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但如果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因材施教,關注每一位學生,對于優秀生要鼓勵、要促進,對于學困生更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點、引導,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幫助他們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就能實現有效教學。由于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是必然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分層次,但是在態度上、心理上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肯定學生、尊重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因教師而愛上化學課堂,愛上化學學習,從而產生強烈的學好化學的決心,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和教師一起努力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化學有效教學
高中化學的教學難度和學習難度眾所周知,所以要想實現高中化學的有效教學,既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其積極的學習態度,又要努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遇到有難度的問題時不繞,不躲,而是進行鉆研,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探索知識的真諦。作為化學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地根據教學計劃講解、傳授知識,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掌握教學節奏,給學生設計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培養學生構建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所以,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以學生為主,緊扣《教學大綱》,突出重點、難點,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有效教學。
三、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中隨處都會用到化學知識。可是由于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化學教師在教學中還是局限于教材,很少把化學知識或者化學教學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和社會聯系起來,讓學生自然地認識生活中的化學,樹立學生正確的化學觀,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成績式”學習中拉出來,讓學生更加靈活、有效地進行學習。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用發展的教學觀了解化學學科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在化學實驗教學、理論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生活,消除學生對化學的畏懼心理,克服學生學習化學的心理障礙,消除學生與化學知識間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并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化學知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清晰認識。比如在給學生講解“二氧化碳的性質”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熟悉的東西進行實驗,如堿面與蠟燭等。通過實驗強化他們的理解,促進他們對課堂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推動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
總之,高中化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課程,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化學是其學習中的一道屏障,學生談之色變。所以,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想真正實現有效教學,首先就得想辦法克服學生對化學的恐懼心理,讓學生正確認識化學,并通過靈活的課堂教學以及結合生活的實驗演示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王冰,尹濤,呂廷杰.論基于建構主義的探究性學習與知識創造過程[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2]夏宏宇,祝貽林.銀鏡反應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化學教學,2006(1).
作者:徐建軍 單位:甘肅省永登縣第六中學
- 上一篇: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探索及實踐
- 下一篇:高中化學新課程學習困難及認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