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教學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3 06:00:00
導語:二氧化硫教學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目的:
1、結合初中所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二氧化硫,理解并掌握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這節課的重點是學習物理性質、酸性氧化物通性、還原性。)(編者:建議改為識記SO2的物理性質,理解酸性氧化物通性、還原性。)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質疑、假設、推理、進行合理解釋的能力。
(編者:建議加上教學重點、難點;教具;教法等內容)
教學思路:
設計理由
課堂反饋
一、讓學生回憶、搜索對二氧化硫的認識。
二、講授新課:
1、SO2的物理性質:
看、聞、做SO2溶解于水的實驗,得出其物理性質。
2、SO2的化學性質
(1)SO2與水反應
SO2+H2O=H2SO3
亞硫酸
實驗:檢驗水溶液的酸性。
實驗:用藍色石蕊試紙檢驗溶液中揮發出的SO2。
介紹:可逆反應的概念,將上面的反應式的等號變為可逆符號。
(2)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實驗:Ba(OH)2溶液與亞硫酸反應。
學生:根據觀察寫出反應方程式。
討論:BaSO4與BaSO3的異同,
分析寫出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
實驗:Ba(OH)2溶液與亞硫酸反應后的沉淀與稀鹽酸反應。
現象:溶液中沉淀沒有完全消失。
實驗:Ba(OH)2溶液中通人新制SO2,再加入稀鹽酸。
現象:沉淀完全消失。
討論:亞硫酸系昨天配制,與今天的差別是它與空氣接觸過一段時間。
結論:2H2SO3+O2=2H2SO4
推論:2SO2+O2=2SO3
推論:讓學生書寫工業上用硫磺制硫酸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推論:X2鹵素單質也能氧化SO2。
實驗:溴水與H2SO3反應,溴水褪色,生成難溶于稀硫酸的白色沉淀。
練習:書寫反應方程式
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以便在下面的教學中,把握教學的深難度。
充分利用實物,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的良好習慣。
(編者:改為充分利用實物和實驗,增加直觀性)
可逆反應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這樣設計印象深刻,知識過渡也很自然。
設計該部分內容是為了引出SO2還原性知識,所以實驗是否成功非常關鍵。
用Ba(OH)2而不用石灰水,是因為石灰水溶液太稀。不能做出理想效果。
設計時想讓學生充分討論,但是課堂時間不允許了。
學生順利答出了初中學習知識,90%的人知道酸雨,說明學生層次較高。(編者:多數學生知道,說明學生知識基礎較好)
如果讓學生自己親手做實驗,效果會更好。
實際上學生還能聞到溶液中SO2的氣味,不過得違反操作規則。若是學生實驗就能發現。
雖然溶液只是輕微渾濁,但是前幾排的學生仍然很敏銳的抓住了。
(編者:教學時,教師可走動,證更多學生看見)
當時應該再強化酸雨的概念。有點遺憾。
課后自評:我認為這堂課總的說來,還是上得很成功的。
優點是:1、充分利用了實驗,讓學生通過認真的實驗觀察和分析得出結論,有說服力,而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2、問題情境設計得當、新穎,能夠抓住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自然流暢,水到渠成。3、教師對課堂的宏觀調控能力較強,巧妙的處理了突發事件。
缺點是:1、課堂上學生的活動不夠充分,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少了。2、教師在教學中還有一些口誤,有些該進一步強調的知識,該深化的知識,本來可以順理成章的強調和深化,但卻被漏掉了。說明教師的教學功底還不夠扎實。3、課堂上出現了溶液倒吸事件,雖然被教師巧妙處理了,但是事后想起很后怕,萬一炸裂了怎么辦?說明課前準備工作做得不好。
編者:這是一節示范課,總體上是很成功的,受到了聽課教師的好評。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充分發揮了化學探究教學思想,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過程和方法都得到了較好的培養。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設計了二氧化硫溶于水檢驗酸性、揮發二氧化硫檢驗等實驗,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但因提供給教師的準備時間很短,因此沒有書面的詳細教學設計。由于教師緊張的原因,也出現了一些不應該的失誤。請參加聽課的教師在評論欄發表你的看法。
- 上一篇:設備材料出入庫管理制度論文
- 下一篇:化學考綱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