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高職高專生物化學教學綜述

時間:2022-09-22 03:13:57

導語:醫學高職高專生物化學教學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高職高專生物化學教學綜述

1理論教學的職業特色體現

相對于普通醫學高等教育而言,高等醫學職業教育是培養醫學實用型、技術型人才的一種教育類型,具有特殊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職業性”是高等醫學職業教育的特殊所在、特色所在。作為諸多專業重要基礎課程的生物化學,其理論教學過程也應體現職業特色,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的理論體系為中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過于強調基礎理論的傾向,努力使課程內容服務于行業職業素質的培養與提升。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分為生命的物質組成、生命物質的代謝與能量變化、生命體信息的傳遞與調控三大部分。在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授課時,應結合職業需要,進行針對性詳略增刪。對于臨床專業,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將要從事基層醫療工作,如社區醫生、預防保健醫生等,工作的主要內容涉及醫療、預防、康復、保健、健康教育以及計劃生育等方面,因此對生命的物質組成及生命物質的代謝與能量變化的內容進行了強化,如常見營養缺乏癥及代謝疾病的發病機制,而生命體信息的傳遞與調控只作為熟悉的內容。在介紹酶這一單元的內容時,護理專業對于酶的抑制劑、激活劑這部分內容只需要了解,不需要重點掌握,但是對于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這部分內容是與他們的職業能力密切相關,需要重點講解,并充分引用一些以酶作為靶位的藥物實例來分析,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2實踐教學的職業特色體現

根據目前的就業情況,醫學高職高專畢業生除進入醫療系統工作外,也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在醫藥企業從事產品研制和生產等工作,這些崗位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生物化學的實踐教學旨在訓練學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用型人才的培養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生物化學實驗內容主要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如血糖、血鈣的測定實驗,琥珀酸脫氫酶的作用及其競爭性實驗等,雖然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但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是非常不夠的,因此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開設對體現實踐教學的職業特色至關重要。綜合性實驗應在實驗內容中將相關學科理論知識交叉融合,實驗材料和方法綜合運用[1]。例如“小鼠飽食和饑餓狀態下肝糖原和血糖含量測定的比較”的實驗,將動物實驗、血清制備、分光光度計使用、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測定、肝糖原的提取和含量測定等一系列的實驗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任務整體,既能反應物質在體內的動態變化,又可綜合驗證理論,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以及思維能力,以適應職業的要求。設計性實驗教學過程中,由實驗指導教師提出選題的方向,實驗目的和條件,具體實驗設計、實施等問題由學生自行完成。這種自我發揮、自我實現的實驗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職業培養目標[2]。另外,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在課余時間參與教師的相關研究課題。學生根據指導教師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查閱相關的文獻,設計研究方法、路線。經指導教師嚴格的審查和科學的論證后,自主實施實驗方案,分析整理研究結果。實踐證明,這種實驗模式不但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科研素養,同時也能推進教師的科研進程,在師資、設備的優化配置方面有突出的優點。高職高專院校普遍存在課時緊張的問題,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有一定的開設難度,而建立開放實驗室,學期結束后開設小學期實訓課程,學生假期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等措施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

3教學方法的職業特色體現

從醫學高職高專的育人目標和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角度出發,生物化學的教學都應強調體現職業特色的方法,如通過引用實例、角色扮演、基于案例的PBL教學法等,將生物化學的教學與臨床或行業密切結合,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

3.1實例引用法

生物化學理論性強,代謝途徑復雜,分子式、結構式多,單純的理論講授往往使學生感覺生澀難懂。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豐富的實例引用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而且引用臨床病案、經典實驗研究,或者醫藥領域以及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今后的工作實際相結合,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脫節。如講授生物氧化時,可結合甲狀腺功能亢進、CO中毒;講解糖代謝時,可介紹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和胰島素的作用機制;講解脂代謝時,可結合高脂血癥、脂肪肝加以闡述;介紹氨基酸代謝時,可聯系氨中毒、帕金森病、苯酮酸尿癥等。通過這些臨床實例的引用,生物化學的基礎理論與臨床實際應用有機結合,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然,根據授課專業的不同,舉例要有針對性。對醫學及護理專業的學生,可以適當結合醫療保健方面的案例;對藥學專業的學生,最好能結合藥理方面的案例,如講解膽固醇代謝時,可以聯系他汀類調脂藥的作用機制。除了在課堂上引入實例外,課后作業和課程考核均可通過引入實例體現職業特色。如糖代謝章節,可介紹臨床有關糖尿病的分類,然后要求學生查閱不同類型糖尿病的臨床表現、病理特征、診斷依據等。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可通過查閱病例知識,復習鞏固教學內容。同時在生物化學的結業考試中,也可以改變傳統的題型為相關案例分析。

3.2基于案例的PBL教學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醫學職業教學中,應以疾病問題為基礎,緊密結合臨床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的選擇與問題的設計要經過精心的準備,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如維生素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典型的維生素缺乏癥作為病例。老師將準備好的病例和問題制作成教學案例,提前1周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檢索資料,對如何解答每個病例設計的問題進行準備。并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每組由1名學生對病例及其問題進行全面闡述,然后提出本組討論的結論,同時還可以針對病例提出自己的問題,由其他組同學進行討論解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討論做出正確的引導,對學生的觀點給予及時的補充、完善以及必要的糾正?;诎咐腜BL教學有利于學生綜合分析應用能力的提高,并且起到了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結合起來的橋梁作用。

3.3角色扮演法

這里的角色扮演指的是在教學中始終強化學生作為未來的臨床醫生、護士或其他相關的職業角色[3]。在課堂教學、課后作業及考試環節中均要求學生從職業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如教師在進行案例分析時,始終設定學生作為臨床醫生,要求學生做出的分析和結論必須嚴謹、周密,而作為醫生,必須要求嚴謹的工作態度才能促進病人的康復,保證病人的安全。

4教師素質的職業特色體現

4.1知識結構的完善

盡管近年來的青年教師大多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其知識結構并不一定非常完善。生物化學是很多醫學專業的基礎課,作為一門基礎課教師,面對的學生往往來自多個不同的專業,如臨床、護理、口腔、藥學等。為了更好地將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與不同專業的相關課程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將知識更好地融會貫通,教師必須對不同專業的基本課程有所了解,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另外,部分生物化學教師其第一學歷不是醫學院校,而是畢業于綜合、農業、林業或師范大學。這部分教師對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基因組學等有著比較深的研究,但是缺乏臨床醫學背景,對教材中臨床學科相關知識難以展開和講透,引用的臨床實例也相對匱乏。針對這些問題,青年教師必須主動完善知識結構,從而將生物化學教學與醫藥相關學科緊密聯系起來。首先,要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及業務交流,主動閱讀不同專業的教材或相關書籍,對不同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和相關課程內容有所了解后,生物化學的教學能做到有的放矢,體現相關專業的職業特色。另外,可以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如來自醫學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師的臨床知識較豐富,而來自其它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師的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知識較豐富,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采取集體備課,研討教材,互通有無,取長補短。除此之外,廣泛關注新聞媒體中有關疾病、食品、藥品、營養健康等方面的內容,尋找這些內容與生物化學的聯系,將這些內容作為課程教學的案例分析素材,不僅能夠使生物化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加學習興趣,還能促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2“雙師”素質的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等應用性人才為宗旨,要求教師具備“雙師”素質,為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提供保障。所謂“雙師”素質,是指教師既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能夠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及實際操作能力,能夠指導學生將專業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4]。為了培養教師的“雙師”素質,學??梢灾贫ㄏ鄳恼?,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專業實踐,如將教師的專業實踐作為考核和職稱評定的指標。教師通過深入醫療衛生單位和醫藥企業,參與醫療衛生工作,了解醫藥領域生產實際,鍛煉實踐操作技能,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雙師”素質。生物化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課程,涉及到醫學、藥學以及生物技術多個領域,作為生物化學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背景、科研方向以及所教授學生的專業方向選取合適的實踐單位,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

總之,醫學高職高專生物化學的教學關鍵在于如何將生物化學和職業能力掛鉤,體現職業院校的辦學宗旨。生物化學雖然是一門基礎課,但是在教學中充分體現職業特色,能夠更有利于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更好地服務于行業人才需求,為培養優秀的職業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作者:劉小香孫愛華王黎芳何方工作單位:浙江醫學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