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生物化學教學實踐及體會
時間:2022-10-28 10:19:18
導語:留學生生物化學教學實踐及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不斷提升的高等教育水平及穩定的政治環境,每年有大批的留學生選擇到我國留學深造,以醫學留學生居多。[1]2008年初我校開始招收來自巴基斯坦國、蒙古等國家的留學生,學制為5年,專業為臨床醫學,到目前為止已招收六屆留學生。因此,留學生教學已經成為我校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化學作為醫學課程的一門橋梁學科,與臨床課程密切相關。該課程共計120學時,其中88學時為理論課講授,32學時為實驗課,課程在大學二年級第二學期開始。生物化學主要研究內容為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及調節、遺傳信息的傳遞和分子醫學專題,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為后續臨床課程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法。筆者承擔著留學生生物化學教學工作多年,將我校留學生的教學現狀與生物化學的具體教學方法相結合,并參考借鑒其他兄弟院校留學生教學經驗,[2、3]探討如何有效地提升留學生基礎醫學教育階段重點學科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為促進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我校留學生教學現狀及對策
(一)針對語言溝通障礙,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校的留學生來自于巴基斯坦、加納、尼泊爾、蒙古國和孟加拉國,其中巴基斯坦留學生占絕大部分。來自這些國家的留學生官方語言基本是英語,英語交流能力較強,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區域的學生都帶有不同的地方口音。而為我校留學生授課的老師,基本都畢業于國內院校,接受的是“啞巴式英語”教育,英語交流能力相對薄弱,這就容易造成師生之間不能及時有效地交流,對教師授課和學生聽課效果造成很大的影響。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對留學生教學而言,英語語言交流能力是教學的關鍵因素。因此我校多次組織留學生授課教師參加英語口語培訓,鼓勵教師去國內或國外大學交流訪問、攻讀學位,切實來提高師資隊伍學術能力和學歷水平。同時我校對留學生進行漢語語言培訓,要求留學生通過漢語語言考試(HSK);且授課教師經常參加留學生組織的party等活動,課余時間與教師接觸交流,不僅增進了師生感情,同時使學生更容易掌握一般中文,促進留學生更好地適應異國他鄉生活,并通過交流消除彼此間的發音不同,在實際授課中減小了教學難度。實踐證明,這些舉措提升了我校留學生授課師資隊伍全英語授課的教學效果。
(二)針對課堂紀律較差,制定相關制度,規范課堂紀律
在上課過程中,留學生與國內學生截然不同,對于中國學生而言,上課紀律很好,但是遇到問題一般不會主動與老師溝通,而留學生上課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很樂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但課堂紀律普遍較差,如上課經常遲到、早退、課上隨意講話、出入教室等情況;在課上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隨時將問題提出,中斷教師授課,直至將不懂的問題理解為止。上述情況影響到授課教師的教學秩序和教學進度。我們對于以上情況深入調查,發現:來我校留學的學生基本都來自于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在不同的時間段需要禱告,造成部分學生上課經常出現遲到、早退等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校尊重留學生民族信仰,根據實際情況對上課時間做出調整,避免與學生禱告時間沖突。同時制定相關的留學生課堂管理制定,將課堂出勤、表現登情況納入期末考試成績中,避免學生故意遲到早退。對于課堂提問干擾教學的現象,在開始上課時,告知學生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先把問題記到紙上,將每節課的最后10分鐘作為答疑時間(Q&A),教師對所有問題統一解答。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又能解決學生上課干擾課堂教學進度的問題,明顯改善了課堂紀律。
(三)選取合適的教材,制定相應的教學標準
留學生來中國缺乏統一的入學考試,導致留學生的教育背景參差不齊。在授課的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如果講授內容太過簡單,基礎好的學生會覺得課程單調無味;如果講授內容過難,基礎差的學生又接受不了。同時,在授課過程中,對于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中國學生,都有相應的教材和教學大綱,而目前對全英文授課的留學生來說,沒有統一固定的教材和教學大綱,因此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對教學將起到非常好的助推作用。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一)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方法相結合授課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教師喜歡在授課過程中使用多媒體,因為生物化學知識點抽象難懂,理論性強,而多媒體教學則圖文并茂,使教學內容更生動地展示給學生,深受學生們喜愛。但是承擔我校留學生教學工作的老師大多為青年教師,青年教師雖然英語基礎好,但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還不系統,難免在授課過程中將大段文字加入到多媒體課件中,將授課過程變成“讀課件”現象。為了有效避免這種現象,我校規定不允許將大段文字加入多媒體課件中,且教務處會在授課前對課件進行審核,如果審核未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不允許使用多媒體。這就促使教師加強備課,精心制作課件,同時將基本教學內容以板書的形式書寫在黑板上,促使授課教師在課前對教學下“真功夫”,真正吃透教學內容;同時,學生在教師書寫板書時也能更好地做筆記,消化所學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做到“動手”,加深記憶。這種現代化手段與傳統教學授課的混合式教學,在留學生生物化學中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基于問題學習等教學方式融入課堂
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即PBL式教學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首創的一種教學方法,[4]PBL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同:在傳統教學中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教學內容;而PBL教學是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教師只是起到啟發引導作用,學生通過互相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進而掌握知識。目前,這種教學方式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種學科的教學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5]針對我校留學生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嘗試將這種教學方式融入課堂,精心設計每一章節不同的問題,在學生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有效掌握了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明白不同生物化學知識點與臨床疾病、疾病的產生及致病機理闡釋的相關性。同時,在結束每一章節的教學時,還用近年比較流行的思維導圖方式把每一個知識點總結,并將其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更進一步回顧每一章的重點內容。將這些教學方式引入我校留學生教學中,深受我校廣大留學生的好評。
(三)考核方式改革,加強過程性考核
考試是有效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一種方法。由于生物化學課時較多,我校采用2個學期連續授課的方式。因為如果在考核時只進行一次結業考試,學生對上學期學習的內容沒有考試的壓力,基本都遺忘了,所以對考試進行改革,采用過程性、分階段性考核,即每講授2-3章內容后就進行小測試,并在每學期期末分別進行末考,同時將每次測試成績綜合入期末考試成績中,采用這種階段性考核方式,規范了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有效改善了學生平時不學習,只在期末突擊應付考試的狀態。在整個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時間、不間斷的考試方式,避免學生平時不學習的狀態,培養了學生課后及時復習的習慣,采用這種考核方式,使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明顯的改善。
三、結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的到來,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留學生生物化學教學是新形勢下面臨的新挑戰,雖然經過幾年的留學生教學實踐,但我校全英語教學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因此更應從實際出發,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繼續不斷探索總結適合留學生的教學模式。此過程不僅促進了我校教師全英語授課的能力,而且對開展我校學生生物化學雙語教學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6]在促進民族高等教育與世界接軌、培養國際化高等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白靚 曹瑞珍 佘集凱 張國文 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趙金坡.新世紀以來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現狀、分析及展望[J].高教探索,2011,1:97-102.
[2]孔璐,丁磊.針對留學生特點探索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模式[J].繼續醫學教育,2012(07):61-62.
[3]李冬妹,黃瑾,潘澤民,等.提高留學生醫學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07):127-128.
- 上一篇:生物化學教學改革與創新
- 下一篇: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