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改革路徑
時間:2022-12-13 10:06:10
導語: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基于職業素養視角下的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改革進行研究。根據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育現狀,提出了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的改革路徑,即關注企業需求,注重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突出職業特色,提升職業技能;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立足核心職業素養培育,優化教學模式,以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高質量就業。
關鍵詞:職業素養;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改革
隨著制藥行業迅猛發展,企業對畢業生的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應把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作為學校教育內容的重中之重,從職業思想、職業能力、職業行為和職業態度等方面入手[1],制定正確的專業培養目標,完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積極探索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途徑和方法,培育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畢業生,滿足社會和企業對藥學人才的需求。天然藥物化學作為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方法研究天然藥物中化學成分的一門重要藥學專業課程,應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出發點,加大課程改革力度,與企業發展相融合,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構建人才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路徑[2],全面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1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育現狀
近年來,高職院校和企業的產學結合培養了一大批醫藥方面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但從醫藥制造業人才需求分析來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還沒有完全適應和滿足醫藥制造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還有一定的欠缺。以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為例,重專業技能培養輕職業素養培養,使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滿足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重顯性職業素養輕隱性職業素養,對職業素養的認知欠缺;課堂教學中職業素養教育流于形式,缺乏統籌性[3],沒有將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貫穿育人全過程;生源復雜,給職業素養教育帶來較大的困難和阻力;校企合作局限于技術層面,使學生職業素養提升有限;學生對職業素養教育認知模糊,重視程度不夠等。為此,高職院校應充分了解企業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需求,抓住機遇,跟進社會需求,立足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多方向多維度融入職業素養教育,促進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形成,加強課程內涵建設,提高高職學生的適崗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2職業素養視角下的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改革路徑
2.1關注企業需求,注重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宗旨,高質量就業是達成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表現形式,而職業素養的學習是達到高質量就業的基礎,所以職業素養的培養已成為目前高職教育的一個迫切任務。高職院校應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將顯性和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有機結合,并融為一體,在傳授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培養職業技能的同時,注重與高職學生未來職業相關的隱性素養,如:道德素養、情感和職業態度等方面的教育與培養,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職業素養的合格人才。在天然藥物化學課堂教學中,可通過藥學家屠呦呦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來增加藥學生的自豪感,樹立職業自信和遠大職業理想,激發學生為我國醫藥發展而努力學習的熱情,教育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形成嚴謹的職業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2.2突出職業特色,提升職業技能
天然藥物化學是根據制藥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針對天然藥物提取、分析崗位需求開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其目的是掌握天然藥物中主要類型成分的提取、分離及結構鑒定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要以“能力本位”為教學指導思想,摒除重知識輕技能和重專業輕素養的傳統思想觀念,在講授其專業理論的基礎上,本著高職院校的職業特色,著重強調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融為一體[4],按基本知識、應用實例、同步測試、實訓項目四個板塊進行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將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設計成具體任務點,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自身的職業技能。針對學生動手能力弱、照方配藥、操作不規范等不利于或制約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實際問題,規范實驗操作,加強學生實驗指導,在有限的學時中,讓學生的實驗技能和職業素質得到更多的訓練和提高。學生在具有較強的天然藥物化學成分研究的實踐能力基礎上,要具有對實驗結果作出正確分析評價的能力,有效解決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真正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職業素質。
2.3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在遵循高職教育基本方針、基本原則和基本規律的基礎上,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5],在制定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方案時,注重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引入現場教學環節,具體方法如下:利用見習環節組織學生去企業一線參觀學習;利用多媒體手段將企業中天然藥物成分的提取、分離及結構鑒定的真實操作呈現給學生;邀請企業人員參與,共同開發制定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內容,開發建設中藥提取分離技術案例庫,制定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企業生產操作規程為依據的教學評價體系,營造課內教學和課外實習一體化的教學環境。例如:以槐花中蕓香苷的提取分離作為項目,將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使學生通過學習不但掌握了提取黃酮類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實戰能力、從業能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強化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極大提升了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競爭力。
2.4立足核心職業素養培育,優化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應緊緊圍繞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來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情境,完善職業素質培訓機制,科學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模式。在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采取“四板塊一主線”的教學模式,即根據制藥行業職業崗位群能力要求,參照《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6],把每個章節內容分成四個板塊,即基本知識、應用實例、同步測試、實訓項目,同時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主線,全程滲透職業素養內容。具體操作如下:首先,讓學生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內容,然后針對學習內容對一些典型的藥物進行提取、分離,再通過同步測試,消化吸收掌握本章節內容,最后通過實訓項目來強化職業技能訓練,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結語
為跟上時展的步伐,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職業特色,關注企業需求,注重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優化教學模式,將職業素養的培養貫穿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和職業生涯的發展后勁,實現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劉桂萍.論國學教育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作用[J].牡丹江大學,2013,(04):160-162.
[2]祝文琴,王華.基于高質量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汽車教育,2020,(03):25-26.
[3]楊志強,劉潤民.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研究綜述[J].內蒙古教育,2017,(06):12-13.
[4]吳劍峰.天然藥物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駱航.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探究———以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藥學服務務實課程開發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9,(14):52-53.
[6]徐友輝,張凱.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創新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孫鳳琴 單位: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高職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探討
- 下一篇:藥物化學課程教學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