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化學課程教學設計探討
時間:2022-01-19 11:42:11
導語:藥物化學課程教學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藥物化學是高職院校藥學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具有教學內容多且相對枯燥、藥物結構復雜而抽象等特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近年來,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是高職教學改革的手段之一。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可以優化教學過程,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文章以藥物化學課程中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幾個方面闡述,以期為其他課程開展信息化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教學設計;對乙酰氨基酚;藥物化學
藥物化學是高職院校藥學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主要介紹藥物的化學結構、名稱、理化性質、構效關系、體內代謝、用途等內容[1],具有教學內容多且相對枯燥、藥物結構復雜而抽象等特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促進了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活力[2-4]。本文以藥物化學課程中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幾個方面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并實施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以期為其他教學內容開展信息化教學提供參考。
1教學分析
1.1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是高職高專藥學專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樂于探究,對信息化工具應用良好,個性張揚,喜歡展示自己;但抽象思維較弱,更適合直觀感知學習,由于藥物結構復雜,微觀反應無法觀察,導致學生有畏難情緒。
1.2目標分析
依據藥物化學課程標準和職業崗位需求分析,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為掌握對乙酰氨基酚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及應用;能夠寫出對乙酰氨基酚的化學結構;能夠應用對乙酰氨基酚的理化性質解決該類藥物的分析檢驗、貯存保管、使用等工作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藥品質量安全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
1.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能力,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重點知識為對乙酰氨基酚的結構、性質及應用,根據課前自學手冊的測試結果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分析,確定本次課的難點為應用對乙酰氨基酚的理化性質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整個過程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助力他們長遠發展。
2教學策略
2.1教學方法
本次課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為任務驅動教學法,由企業導師創設情境,發布任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到最后解決問題,體現教師主導地位。學生采用小組分工協作的方法學習,合作探究,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2.2教學手段
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滲透于教學當中,通過動畫視頻、教學資源庫、網絡教學平臺、智能仿真系統等途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消除畏難情緒,同時提高自學能力。
3教學過程
本次課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階段。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資源和信息化手段分別完成各自的任務,共同完成本次課的學習。見表1。3.1課前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學生登錄學習通,充分自主學習,把自學和小組討論中遇到的問題傳至答疑平臺,并向企業導師提問,同時將自學收獲錄成視頻供課上展示;教師通過自測結果和答疑分析,了解學生自學情況,進行總結,更好地在課堂上針對性重點講解。3.2課中課中分為秀自己(5min)、解疑惑(5min)、創情境(10min)、探奧秘(70min)4個環節,共2個學時。環節1:秀自己(5min)。首先教師引用習總書記教育廣大青年的話:“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開題,由課前大家通過問卷調查投票選舉最受歡迎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展示,教師能更有針對性地把控課堂,學生同時也獲得成就感,更樂于參與課堂,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他們的精彩。環節2:解疑惑(5min)。結合學習通平臺上同學們發布的討論中遇到的問題,現場連線醫院導師結合臨床經驗給予分析和答疑,不僅解決了同學們的疑惑,也實現了和醫院崗位的對接。環節3:創情境(10min)。導入環節,由企業導師創設情境:給出2瓶原料藥品,請同學們鑒別哪一瓶是阿司匹林?哪一瓶是對乙酰氨基酚?以此引出今天的3個學習任務(任務1:結構、性質和應用;任務2:代謝過程;任務3:實戰演練)。學生通過3個任務完成對乙酰氨基酚的化學結構、性質、應用和代謝過程的學習。環節4:探奧秘(70min)。各小組根據課前自學,利用仿真球棍模型,共同搭建對乙酰氨基酚的結構,完成后進行組間互評和糾錯,然后教師點評,并總結結構特點,然后通過flash動畫和重氮化耦合反應的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實驗現象,微觀反應直觀化,枯燥的知識變得可視化、有趣化,消除畏難學習情緒。知識的學習在于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布置任務讓學生們根據學習的知識實戰演練,然后企業導師現場連線指導,由此,通過教、學、做一體化,和企業導師遠程指導突破了教學難點。3.3課后學生把學習內容以思維導圖形式進行總結,達到對所學知識鞏固和內化的效果;完成處方案例的分析,加深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收集不同劑型的對乙酰氨基酚藥品說明書,更加全面地了解對乙酰氨基酚的適應證、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拓展了視野,為今后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4評價體系
采用組間互評、教師點評、操作過程評價、素質拓展等4種評價手段,組間互評可使學生積極參與,相互學習;教師點評幫助學生改進提升,在完成任務實際操作環節中,根據考核體系評分標準采用過程評價,有效掌握學生的準備、分工協作、鑒別結果等情況,更好地把控課堂;素質拓展實現對知識的鞏固內化和提升。
5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設計,學生興趣和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明顯提升,課堂氛圍較好,教學效果明顯。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啟發式引導教學和小組合作探究,有效解決了教學重點、難點;同時緊密結合崗位實際,邀請行業專家遠程指導,實現了和真實崗位的銜接;通過案例導入,讓學生強化藥品安全意識,通過小組協作,加強了團隊協作意識;通過教師引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6結語
信息化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這個背景下,教師要緊跟信息化發展的步伐,改變觀念,完成從按照教案講課的“演員”到課程設計、組織、幫助與指導學生的“導演”的轉變[5]。在今后教學中,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能力[6]和信息化技能素養,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更愿意學,讓課堂更出彩。
參考文獻
[1]劉文娟,李群力.藥物化學[M].3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2]徐小輝,向紅梅,郭心毅.“互聯網+”視角下的高校在線課程可持續發展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8):34-35.
[3]趙濤.MOOC的審視與質疑:從MOOC到SPOC的比較研究[J].電腦迷,2018(10):240-241.
[4]李子璇,李勇,白彩娟,等.“互聯網+”時代醫學免疫學教育模式探索[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1):77-79.
[5]戴勝,吳晟.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以藥物的對映異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3):86-88.
[6]王建禮,王立贊,徐興華,等.混合式教學在人體系統與功能整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4):593-596.
作者:趙變 杜利月 郭留城 單位: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藥學系
- 上一篇: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策略研究
- 下一篇:敘事護理教育在老年護理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