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金融學課程教學創新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06-22 10:45:34

導語:貨幣金融學課程教學創新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貨幣金融學課程教學創新改革與實踐

摘要:《貨幣金融學》課程是金融學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是后續課程的核心知識基礎,對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至關重要。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課程必須及時解決學生學習時空受限、學習資源不足、考核方式單一、理論脫離實際等問題。本文構建《貨幣金融學》“一平三端”、“一考多評”、“一課多賽”、“一校多企”的創新教學改革模式對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學術的實踐創新能力有著明顯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貨幣金融學;“雙一流”建設;教賽協同;校企合作

長期以來,金融都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全球化發展使得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金融學專業也因此成為學子們追捧的熱門專業。但是,近年來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對金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重點提出了高等教育應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問題。作為金融學專業的建設者,必須認真思考金融企業需要怎樣的“新鮮血液”?怎樣將金融創新與大學課堂結合得“天衣無縫”?如何培養匯聚一堂的“天下英才”?如何打造金融學“一流本科”、“一流專業”?如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者?

1《貨幣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課程是教學活動的最小單元,更是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石,沒有一流課程就沒有一流專業,最終也不可能實現一流本科教育。因此,推進課程教學的創新改革應成為一流本科建設的重要發力點?!敦泿沤鹑趯W》課程是金融學專業的第一門專業課,是帶領學生走進金融世界的“敲門磚”、也是幫助學生學好金融知識的“墊腳石”;還是后續《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金融市場學》《國際金融》等多門主干課程的核心知識基礎,是使學生建立金融學專業知識體系閉環中最重要的一門理論課程;同時也是金融學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對學生未來就業、創業及深造等均至關重要。但是,《貨幣金融學》課程內容宏大而零散、知識點面廣而不精、金融學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的特點,使得傳統課堂普遍存在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深度不夠、教學模式單一、課程思政不強、考核機制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導致學生學習體驗感不佳、學習熱情漸失、專業熱愛度降低。

2《貨幣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整體設計

針對《貨幣金融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以高?!半p一流”建設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金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構建了“理論知識+學科競賽+校企合作”的多維度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重點解決學生學習時空受限、學習資源不足、考核方式單一、理論脫離實際等問題,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金融學專業素養以及實踐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真正懂金融、會金融、善金融的高財商大學生。

2.1“一平三端”打造跨時空教學模式,實現浸潤式學習

利用超星學習通“一平三端”構建智慧教學系統,讓學生突破時空限制,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實現浸潤式學習。在線上平臺,構建以教學視頻為核心,以課前預習導學、課后鞏固加深為驅動的“一核兩翼”教學體系。在課前預習導學部分,教師提前導入案例,布置課前測試,引導學生提前預習,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后鞏固加深部分,學生完成線上章節測試、配套練習、主題討論、案例分析,檢測學習效果。同時,由師生共建教學資源,方便教師了解學情,也方便學生進行全面、深度學習。(詳見圖1)在線下課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項目式、參與式教學活動,使用生問生答、生講生評、生生互辯等方式實現翻轉課堂。

2.2“一考多評”重構全過程評價機制,促進參與式學習

充分利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如圖2所示,考核方式分為理論知識考核、教學過程考核和專業素質考核。其中,理論知識考核主要通過課終閉卷考試、課中章節測驗、課堂作業、課程論文等方式考查學生對課程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學過程考核主要通過線上簽到、搶答、投票、點人、討論以及線下案例分析、主題討論、翻轉課堂等方式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專業素養考核則主要通過學生參加金融學術講座、金融學科競賽、金融企業實踐、學術項目研究等方面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3“一課多賽”豐富多角度專業實訓,推動操作式學習

課外,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證券投資模擬實訓大賽、全國大學生金融挑戰賽、“東方財富杯”全國大學生金融精英挑戰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高校經濟學綜合博弈實驗大賽、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大賽、“互聯網+”創新大賽等重要賽事。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學科競賽促進專業知識內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

2.4“一校多企”構建全方位實踐基地,倡導實踐式學習

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信托機構、財務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等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帶領學生進入金融行業進行實習實踐,了解金融行業的發展情況,知曉未來就業所需的技能,學習金融業務的實踐操作。真正實現“學知識、樹理念、提素養、強能力、創財富”的綜合教學目標,有效推動學生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

3《貨幣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2018年9月至今,筆者先后在勵志君、超星學習通平臺創建在線課程,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通過多輪實踐,課程逐漸趨于成熟,本文以“資本市場”為例,具體說明《貨幣金融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

3.1學情分析與目標設定

《貨幣金融學》的授課對象主要是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等專業的本科生,一般開設于大二上學期,學生先修了《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學導論》,有一定的經濟學基礎,但對于金融學知識仍處于入門階段。因此,筆者針對性地設定了知識、情感、技能三個維度的目標。(詳見表1)

3.2教學活動設計與安排

資本市場包含了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等金融工具,兼具理論性和實操性,因此,本文從理論知識、學科競賽、校企合作三個方面設計了具體的教學活動,理論和實踐“兩手抓”。(詳見表2)

3.3教學效果反饋與評價

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明顯提升了,課堂活躍度也大大提高。根據對連續6個學期結課時學生評價反饋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學生對本課程學習效果的滿意度持續提高,學習過程的體驗感明顯改善,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明顯提升;學生普遍認為本課程是一門貼近生活實際、融會貫通專業知識、打破固化學習思維、鍛煉團隊協作精神、提升綜合素養的“好課程”。根據校企合作基地和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單位反饋意見,學生專業功底扎實、創新敢干,符合新時代應用型本科生的基本要求,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課程也先后被評為學院“一流課程”。

4主要結論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課程建設將成為核心的基礎。構建《貨幣金融學》“一平三端”、“一考多評”、“一課多賽”、“一校多企”的創新教學改革模式對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成新金融人才培養目標有著明顯的積極作用,為其他金融學專業相關課程的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姚登寶.“雙一流”建設下證券投資學課程改革研究——以安徽大學為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4):44-49.

[2]王延濤.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析[J].今日財富,2017(16):158-159.

[3]王恒.產學研視閾下的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今日財富,2019(04):63-64.

[4]王勇.“以賽促改+校企協同”雙支柱應用型金融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116-118.

作者:黃前陽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