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善論文

時間:2022-04-10 01:46:00

導語: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善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善論文

[摘要]:匯率是重要的資產價格和資源配置的信號。判斷當前人民幣匯率水平是否合適的關鍵標準,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所以,如何使我國的匯率制度適應變化了的國際國內形勢,更加有利于我國的經濟建設,是目前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本文從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特點著手,分析了目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問題,探討了改革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的策略選擇,得出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具體措施。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特點問題策略選擇

一、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特點

(一)當前我國外匯市場主要是本幣和外幣頭寸轉換市場。目前我國外匯市場結構由兩個子市場組成,一是外匯指定銀行和企業間結售匯市場,一是外匯指定銀行和央行參與交易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從結售匯內容、銀行外匯上額管理和央行經常調控的過程來看,現在的外匯市場是一個與現行外貿體制相適應的本外幣頭寸轉換市場,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金融性外匯市場。

(二)人民幣匯率是局部外匯交易匯率。目前人民幣匯率是在結售匯制和外匯指定銀行外匯上額管理規定的約束下的外匯交易價格,外匯交易主體少,外匯供給充分,而外匯需求受到嚴格限制,企業、銀行、政府機構和個人的外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在這種市場狀況下形成的交易價格不是市場出清的外匯價格,只是有限的交易主體在有限需求下的外匯交易價格,或稱為市場局部均衡價格。

(三)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壓力來自貿易項目狀況。當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所決定的匯率,基本上不反映資本和金融項目的外匯供求變化,匯率變動的壓力主要來自經常項目的順差或逆差。當前人民幣匯率的壓力主要來自美國和一些發達國家對華貿易逆差。

(四)央行的干預成為經常行為。由于外貿順差和大量引進外資,企業被強制結匯,外匯指定銀行持有外匯頭寸又受到上額限制,央行必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進外匯,同時為了使人民幣匯率維護在波動幅度之內,央行也必須買賣外匯,央行人市買賣外匯就成了經常行為。央行交易中持有外匯凈額的迅速上升,造成了外匯儲備的大量增加。外匯儲備的一部分本來是企業、銀行和個人的外匯需求,由于制度約束被央行買進變成外匯儲備,外匯風險就從企業、銀行和個人向央行集中。

二、目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問題

目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建立在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的基礎上的。其外匯市場仍屬于初級市場,缺乏系統完善的運行機制。在形成機制方而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從交易主體上看:現行外匯市場組織體系不健全。按照國際慣例,規范的外匯市場組織體系應由一國中央銀行、外匯銀行、客戶和外匯經紀人組成。而我國外匯市場主體只有外匯銀行和中央銀行。

(二)從交易性質上看:現行外匯市場還只是一個與現行外貿外管體制相適應的本外幣頭寸轉換市場。并非具有現代市場形態的金融性外匯交易市場。論文網在線

(三)從市場開放程度上看:現行外匯市場壟斷程度太高,是一個不完全競爭的,供求關系扭曲的市場。

(四)從交易內容和品種上看,現行外匯市場交易的內容和品種過于單一化。目前我國外匯市場的交易幣種僅僅是美元、日元、港元和歐元;交易品種只有即期交易。還缺乏調期、期貨、期權等業務品種。這種現狀不僅不能滿足我國企事業單位對多樣化外匯交易的需求。

三、改革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的策略選擇

改革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的策略選擇包括固定匯率、自由浮動制度及有管理的浮動制度三種形式。

(一)固定匯率

在固定匯率下,中央銀行必須愿意在外匯市場上以固定匯率同私人部門兌換貨幣。

(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制度下,各國中央銀行不會為了固定匯率而干預外匯市場,能自動地保持匯率的彈性。

(三)有管理浮動匯率制

由以上分析可見,前兩者顯然無實現可能,因此,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實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增加彈性和靈活性。從長期看,應從增加匯率的彈性,擴大匯率的浮動區間,逐步過渡到人民幣的獨立浮動。

四、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具體措施

中國是一個轉軌經濟國家,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后,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從理論而言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同時也有宏觀調節。但事實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機制。不論是研究機構還是實務部門(包括政府管理部門)都在深入探討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基本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即按照建立市場經濟新體制的要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來推進人民幣匯率的改革,因此,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應從運用行政機制轉變為運用市場機制。

在中國已加入世貿組織且外向型經濟已占較高比重的條件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方向應當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具體措施包括:

(一)改革現行的結售匯制度。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是導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適度放松對機構和個人使用外匯的限制,使市場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機構和個人對外匯的需求。

(三)中央銀行在改革和調整人民幣匯率政策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外匯市場的監管,嚴厲處罰違法違規行為。

(四)增加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主要包括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間,減少中央銀行在市場上的干預頻率,代以其他的經濟方式和手段調整匯率水平。

五、結論

從現行匯率制度出發,綜合考慮多方利益,把匯率制度改革同我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國際收支狀況、國際貨幣合作聯系起來,漸進地改革人民幣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要以匯率水平穩定為前提,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促進經濟內外協調和均衡發展,搞好人民幣匯率穩定的經濟基礎。做出的選擇既是多方利弊博弈的結果,也是漸進放開匯率管制的過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同時參考和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只有對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才能使中國經濟在邁向經濟進一步開放的進程中最大限度地防范風險,促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