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論文

時間:2022-02-02 09:25:00

導語: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論文

一、人民幣升值預期產生的原因。美國深感中國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便以中國工人搶了美國工人的飯碗、巨額貿易順差造成其損失為理由對中國進行經濟“敲詐”,力主人民幣升值。日本要對人民幣施以“廣場協議”,目的是阻止中國提高重要基礎產業鋼鐵業和汽車業的競爭力。我國經常項目持續盈余和巨額外匯儲備,直接導致了人民幣升值。再次,對中國人民幣升值幅度預期指標的推進,心理預期對投機市場的客觀影響早已成定論,人民幣升值已非中國經濟和政策調整意愿和需求的反應,一些外資金融機構不斷調高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這刺激和拉動了人們的心理預期。

二、人民幣升值預期對經濟的現實影響。(一)人民幣升值預期綜合癥。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國內投資者堅信人民幣“守不住”,遂迅速開始投機金融資產,使資產價格與真實經濟走勢背離,貨幣政策進退兩難、無能為力;一旦資產價格泡沫破滅,銀行壞賬堆積如山,失業問題雪上加霜,虛擬經濟和真實經濟都將陷入長期蕭條。金融市場變化,有一個著名的“預期自我實現”現象:資產市場價格極易受各種消息的左右,如匯率、股價、期貨等,其價格變動與真實經濟幾乎完全脫節。一些市場“大鱷”,一邊消息,一邊開始買賣,吸引其他資金進場,極易將股價、地產價、匯率推倒他們“精確預測”的水平。人民幣升值預期,與美國總統、議員、財長、國際金融機構大有關系。升值預期一旦觸發,各種資金就會跟進買賣,預期很快自我實現。我們真實地看到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給了國際黑錢以可趁之機,并以房地產為平臺,掠奪中國民眾的財富。(二)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外貿企業陷入危況。中國加工制造業企業正在經歷匯改兩年多來最困難的時刻,2008年一季度出口增長比去年同期下降6.4%,貿易順差下降10.6%。人民幣升值的直接影響是利潤下降,一部分企業已到生死邊緣,服裝紡織、鞋帽、玩具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三分之一企業面臨倒閉之痛。當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達到6.5時,將有25%-30%的紡織企業被逼轉型,在當前形勢下,將有50%的企業在2010年前倒閉或轉型。

三、政策著力點:打破夸大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一)明確人民幣年升值的上限,打消國際游資投機動機。我國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國際游資要通過迂回、隱蔽的渠道投機人民幣,加上其損失的機會成本(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交易成本不會低于8%,只要我國政府以行動表明每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的上限(不應高于8%),就會有效的打消國際游資投機人民幣的動機,控制升值預期。(二)加強經常項目、資本項目資金流入監管。人民幣升值的強勁預期,使我國出口企業壓低成本提高出口價,造成貿易順差的“虛增”,增加了我國外匯的供給,故應加強對經常項目下外匯收入的真實性審核。同時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必要時可實施國際上的無息存款準備金措施,抑制短期投機性資本的進入。(三)實施“藏匯于民”,鼓勵境外投資。目前巨額的外匯儲備集中在中央銀行,國家承擔了主要的匯率風險。我國可在對適度外匯儲備規模測算的基礎上,考慮實施“藏匯于民”。到國外去投資是將來解決人民幣升值壓力問題時要重點考慮的。德國是世界上出口最多和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但其境外投資是貿易順差的幾倍以上,故這方面的壓力就很小。(四)完善我國外匯市場運行機制,促進市場匯率的形成。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匯率向均衡的調整,化解升值預期,從根本上解決人民幣升值壓力問題。(五)從出口主導轉變為內需主導。運用一定的外匯儲備改善目前并不完善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和養老體系,解決居民增加消費的后顧之憂,逐步增加內需而且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來降低隱性的交易成本,解決巨額外匯儲備與剩余勞動力共存的狀況,使其轉變為有效投資,而非大部分購買美國國債、甚至美國“次貸”。這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經常賬戶順差并帶來實際及名義匯率升值。(六)政策建議:可考慮采取人民幣一次性貶值對策,打消升值預期。2008年5月中國銀行高級研究員譚雅玲指出,政策管理層可考慮采取一次性貶值對策,打消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以維護中國經濟調整和企業利益需求,保護中國金融主權、財富資源以及政策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