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面對人民幣升值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6 09:36:00
導語:出口企業面對人民幣升值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5年7月21日晚間,一則中國人民銀行的關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猶如平地一聲驚雷,宣告了我國建國以來實施了50多年的盯住美元匯率制度這一時代的結束,中國從此進入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時代。一時間,各企業間輿論嘩然一片,特別是出口企業,面對人民幣升值,將何去何從?
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出口價格的相對提高,原本1美元能買的貨物,現在需要1.2甚至1.5美元來買了。而價格優勢,正是MadeinChina的真正生命力。所以,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所謂成本上升,將嚴重影響那些完全以低價格取勝的產品的出口。
本文謹從此次政策出臺的背景;匯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匯率制度改革對經濟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的影響;出口企業該如何面對人民幣升值幾方面作一簡單的分析,希望拋磚引玉,會對出口企業有所啟示和幫助。
此次政策出臺的背景
總體來說,本次政策出臺正如人民銀行的公告所稱,是國內市場經濟和經濟金融形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這也是吳曉玲副行長在之前媒體公開場合表示的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節奏而采取的對經濟進行適應性調控的必然措施。那么我們的經濟金融形勢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首先,增幅巨大的外匯儲備。截至2005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7110億美元,同比增長51.1%。這意味著在過去一年,外匯儲備增加了2400億元,平均每月200億元——每月22個工作日,則每天的外匯儲備增加近10億美元。1990年,我國的外匯儲備總量只有110億美元,1993年,外匯儲備也只有212億美元,但從1994年起,外匯儲備的開始大幅度增加。但一年之內增加2400億的外匯儲備量,無論如何也是讓國家難以承受的——這表明央行每天都在大量買進美元,卻依然無法阻止外資涌入的步伐。此時此刻,也只有人民幣升值才能減輕央行的壓力。
其次,巨額的貿易順差。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6450億美元,同比增長23.2%,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396億美元。這樣的巨額貿易順差看起來是好事,實際上卻影響了中國對外經貿關系的順暢。我國進入后WTO時期,關稅壁壘降低了,我國一些產品憑借低廉的價格在國際上市場上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出口連年保持30%左右的超高速增長,引起貿易伙伴的極度不滿,由此歐美國家紛紛歸咎于人民幣匯率被人為低估了,并采取了限額、反傾銷制裁等多種形式的非關稅壁壘阻止中國產品進入他們的市場,給國內相關的出口企業帶來潛在的經營壓力。與其這樣,倒不如干脆抬高人民幣的估值,雖然表面上看好像削弱了企業的價格優勢,但是實際上卻是有助于打通出口渠道,讓真正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可以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的市場。這番良苦用心,和國家前期通過取消部分出口產品退稅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調整出口產品的結構,走出廉價低檔產品打天下的初級競爭階段。
第三,緊缺資源的價格漲幅巨大。目前,我國正處于重工業發展階段,偏偏經濟建設所需要的很多重要戰略物資如石油、鐵礦石、銅等都要依靠進口。中國需求的大增導致國際相關大宗商品的價格飆升,大大增加了我國的建設成本。此時此刻,倒不如適度抬高人民幣的幣值,有利于增強我們對原料物資的購買力。降低我們的進口成本。
最后一點,雖然當局的官方口徑是不屈從國際社會的壓力,但是我們能看到最近兩年來自國際社會的人民幣升值壓力是越逼越緊:除了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外,7國會議上把人民幣升值問題作為重點話題在探討,斯諾專程訪華也一再討論這項議題,這個因素政府也不得不考慮在內。
因此出于對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情況、外貿的順差、國內資源短缺的現狀以及國際社會的壓力等諸多因素的綜合考慮,中國政府有改革匯率制度的是需要和必要的。
匯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中國人民銀行21日公告稱,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經國務院批準,現就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二、中國人民銀行于每個工作日閉市后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
三、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
四、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匯率制度改革對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2%是個小事件,但它顯示的象征意義卻很重大,那就是人民幣進入了升值周期。當國際資本確認這一點之后,國際資金進入中國的步伐是誰也阻擋不住的??梢灶A期,未來10年,就是中國變成世界金融中心的10年,全球資本將滾滾涌入中國,尋求新的增值空間。
一、刺激消費
熱錢進入市場,就形成了新增的購買力,這就會推動國內的物價上漲,形成新一輪的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又能反過來進一步刺激消費。一定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是有促進作用的。物價上漲,對于產品生產企業而言就意味著利潤的增加,從而增加員工的勞動收入,并進一步形成購買力。這種賺錢效應通過供應鏈而上下傳導,從而整個社會的購買力都在加強。而另一方面,通貨膨脹環境下,居民對通脹的預期也在加強,一些延期消費、資本性消費或者是奢侈品消費將會提前發生。比如原本計劃今后添置的房產、轎車等,就可能提前兌現計劃。
二、增加投資規模,引導投資結構發生變化
熱錢進入市場,能尋找的另外一個釋放口就是投資。投資總規模的增加有利于促進就業、推動經濟增長。而外資憑借更成熟的投資經驗,其投資的領域將對國內資本資金起到示范效應,從而引導國內投資的結構更趨理性化。
當然,由于政府對投資的宏觀調控,熱錢投資的渠道可能不是新建投資的方法,而是通過收購、兼并等等其他方法。無論是通過直接投資、還是通過參股收購,境外資金對國內的投資將使得中國企業的定價模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一些重置成本法、凈資產標準、杠桿收購等國際通行估值方法可能會被采用,這樣潛在價值被低估的公司就會引起市場關注。
三、總體上說,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進口企業的發展
從事進口貿易的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時,匯率升高會拉動國內市場對國外原材料的需求,尤其是石油、銅、高科技機械等產品的需求。這就說明引進生產設備以及原材料的企業會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利潤會增加,并且將有利于提高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由于人民幣改變了本外幣對換比例,對于那些使用了國外貸款來進行技術改造的企業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外債還款付息的壓力。
小結:人民幣升值,相對整個中國而言,“利”是將降低我國原材料進口廠商的成本和在進口環節上支付的成本,提升我國GDP的國際地位;“弊”是將給我國的通貨緊縮帶來很大壓力,也可能會引發國內就業問題。同時,也會在給在中國投資的外商造成很大的“心理障礙”。人民幣升值對外貿的影響
首先,我們來看看外貿尤其是出口對浙江一帶經濟有多么重要。
根據《浙江省統計浙江省統計局關于2004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04年浙江省GDP為1292億美元,而外貿總額(含進出、口)為852.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為581.6億美元,外貿依存度達到66%,出口依存度45%。
也就是說,浙江有45%的企業和人民靠的是出口來活命的??梢姵隹趯φ憬洕哂薪^對性的作用。人民幣升值首先毫無疑是有利于商品進口。尤其是大宗交易的進口成本有望降低,這對于經濟建設是一個利好,包括煉油,造紙,航空,交通部門的企業。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達到35%。2004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了70%,而同期國內石油價格上漲了50%,成品油的價格上漲了15%。價格上漲的同時我國的的石油消費量每年都以極大的速度增長。這其中的價差主要有煉油業的利潤下降來彌補。人民幣升值以后,不僅會降低企業原油的進口成本,也會降低煉油設備的進口成本,因而煉油企業的利潤肯定會顯著提高。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曾稱:如果人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而相對于出口而言,一般來說短期內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升值后對紡織,服裝,家具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有利有弊。紡織行業是我國的出口創匯較大的行業,行業出口依存度的達50%,加上我國的出口的紡織品的附加值低,降價空間很小。因此,人民幣的升值對紡織企業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根據有關研究,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服裝業的銷售利潤率會下降2-6%,如果人民幣每升值5-10%,利潤率會下降10-60%,其中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服裝業的影響會更大。但另一方面,紡織行業的主要原料-棉花和化纖的進口比重達20%,主要紡織設備的進口比重接近60%,原材料和設備折舊合計占總成本的85%以上。因此,人民幣一旦升值,將使紡織服裝業的成本進一步降低。綜合看來,人民幣對這類行業的影響的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主要取決于這兩方面的貢獻構成及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如果匯率抬高能夠換來一些配額的取消,那么反而有利于出口的增加。具體到各家公司,如果匯率抬高后企業提高了出口產品的檔次,那么出口創匯反而可能更高。
因此總體而言,匯率改革對消費、投資、外貿都將產生深遠影響,從長遠角度看,綜合效應筆者認為是利大于弊,有助于我國經濟保持更健康穩健快速的發展,有利于實現綠色GDP的目標。企業應該如何面對人民幣升值。
一、積極應對,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
顯然,人民幣升值對外貿出口企業的影響是在所難免的,一些企業往往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既考慮到人民幣匯率調整帶來的結匯損失因素,又得考慮為了保持出口規模與客戶談判中暫時將其“忽略”掉,否則企業投鼠忌器,根本無法接單了。在這種壓力下,出口企業應該理性、積極應對,擺正心態,規避風險,減小完全靠低價格出口的產品比例,這一直是中國整體對外出口產品的通病,應該認識到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會對出口業務增長有所影響,但從長期看對醫治中國出口產品結構失衡的病根是有益的。出口企業應該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保證通路渠道的順暢,和產品的海外市場份額。
總結:亂世出英雄。如果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出口企業抱著消極的心理,退出海外市場,無疑是一種下下策,是一種在競爭中拱手讓路給競爭對手的表現,是一種甘拜下風的表現。出口企業應該以優秀的心態迎接,積極應對,減少低價格產品出口的比例,保證出口順暢,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
二、靈活應對,解決資金的后顧之憂
由于人民幣改變了本外幣對換比例,對于那些使用了國外貸款來進行技術改造的企業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外債還款付息的壓力;但是對于使用信用證進行結匯的企業來說,由于銀行審單和承兌時間等手續較煩瑣,從開證到受益人收到款后會由于匯率的浮動,貨款已經或將會有所損失。這時,出口企業可采取兩種方法,一是降低風險,使用T/T,D/D等方式進行結算,二是對于企業來說,可以從國外進口原材料,這時,是用美元購得相應的物料,影響非常小。比如出口量占內銷比重25%左右的奧康,目前在鞋出口上就從國外購買原材料,由于附加值非常高(因為奧康的品牌價值很高),即使人民幣升值,奧康仍有一半以上的利潤可賺。前文說過,匯率升高會拉動國內市場對國外原材料的需求,尤其是石油、銅、高科技機械等產品的需求。這就說明引進生產設備以及原材料的企業會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利潤會增加,并且將有利于提高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對于一般中小企業來說,可以考慮自身狀況,進行成本核算和預期利潤點核算后,適當購進原材料,解決資金的后顧之憂愁。
總結:佛家有曰:若能有所不為,就必能有所作為。此時面對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若能根據自身狀況對其把握好,進行有效的投資,將有所作為,達到預期的利潤點。
三、理性應對,解決產品的后顧之憂面對人民幣升值
很多出口企業已經采取了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來避免短期的訂單風險,但是筆者認為,企業應該作一反省。殊不知中國的企業已冠名“國際打工仔”?殊不知中國鞋類產品出口海外市場過程中遭遇到的“西班牙焚鞋”、“俄羅斯查封”等事件?殊不知洽洽瓜子在香港遭遇的甜蜜素事件?MadeInChina,是的,中國的企業該作一深深思考了…那么,出口企業如何進行應對,從而解決產品的后顧之憂呢?
1、提高出口產品檔次,創建出口產品品牌優勢。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眾多國際化品牌的產品已經紛紛進駐中國市場,中國企業面臨的市場是與世界品牌競爭的市場。國外知名大品牌的設計能力與內涵,文化積淀歷經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而中國品牌如何在這場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是我們的企業首先要想到的問題。難道中國品牌輸的是質量么?答案是否定的。輸的是什么?輸的是是品牌內涵以及設計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品牌內涵及設計能力成為企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現實問題。公務員之家
2、提高產品附加值。
此輪人民幣升值,不管是國外企業設置的貿易壁壘還是美國、歐盟等呼吁的“把戲”,我們都應該以此為改變現狀的動力,提高產品品牌度和附加值,就如前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現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所言,即使人民幣升值100%,中國出口企業仍具有競爭力。因為中國企業立足內地本身就具有成本上的比較優勢,制造環節向中國的轉移也是不可逆轉的。
3、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實施出口的多元化戰略。
目前,很多產品特別是輕工出口產品中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仍然較少,企業應該逐步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實施出口的多元化戰略,實現由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品牌輸出,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國外頻繁以反傾銷、特保等措施來給中國企業施壓。
小結:當你弱小的時候,你只能適應環境;當你壯大的時候,你就會影響環境;當你強大的時候,你就會改變環境。企業的免疫力就等于發展力。
結束語:面對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首先應該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以優秀的心態迎接人民幣升值,續而逐步解決資金以及產品這兩個后顧之憂,進行品牌內涵和附加值的提高,創建品牌的國際優勢,以及進行資源整合和產品結構調整,實施多元化戰略。有了“資本、品牌、人才、營銷、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再進行整合資源;善于研究出口產品行業,機會就在我們的面前。做大作強是每個出口企業的雄心壯志,面對人民幣升值,筆者相信一個真理:誰先走一步誰就先受益,誰先受益,誰先突出重圍!
- 上一篇: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及防范試析論文
- 下一篇:新經濟時代財務模式創新淺論論文
精品范文
10出口企業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