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專業《空氣調節》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3-16 11:43:30
導語:安全工程專業《空氣調節》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空氣調節》課程具有知識點容量大、機理抽象、實踐性強的特點,學生理解難度大,探索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對《空氣調節》課程進行了改革探討,結果表明:教師應科學設計好課程內容,多利用動畫和CFD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并采取課后作業考核、出勤考核、知識點回顧提問考核、試卷考核等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對提高《空氣調節》課程的教學質量有一定作用。
關鍵詞:《空氣調節》;教學改革;考核改革
1.引言
《空氣調節》課程是安全工程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課,是在已學習流體力學、傳熱學、工程熱力學基礎上開設的,作為空氣調節用制冷技術、礦井熱害防治等后續課程的基礎。該課程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空氣調節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空調系統的設計能力。安徽理工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面臨著嚴峻的煤礦安全就業形勢,近年來已有部分學生從事建筑空調系統設計與管理方面的工作。但是《空氣調節》這門課程具有知識點容量大、機理抽象、實踐性強的特點,大多數學生反映理論知識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且不能與具體現象相結合。因此,探索和思考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空氣調節》課程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從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多利用動畫和CFD軟件制作課件、采用多元化方式考核等多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探討。
2.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安徽理工大學安全工程專業學生采用的教材是趙榮義教授主編的《空氣調節》(第四版)。由于學時較少,講授的主要內容包括濕空氣的物理性質及其焓濕圖、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空氣的熱濕處理、空氣調節系統、空調房間的空氣分布等[1]。由于安全工程專業前期所學課程中缺少建筑結構及建筑環境方面知識的介紹,致使學生在學習空調負荷計算時比較吃力,因此,教師要科學設計《空氣調節》的課程授課內容,抓住重點,充分利用學生已有基礎,刪繁就簡,著重講授那些學生基礎薄弱的知識點。比如濕空氣的焓濕圖幾乎貫穿整部教材內容,利用焓濕圖可以確定濕空氣所處狀態、查找濕空氣其他狀態參數、分析濕空氣狀態變化過程,以及確定不同濕空氣混合后的狀態等,所以焓濕圖中各個等值線的含義需要著重講授,并詳細闡述焓濕圖的應用。教師在教學大綱指導下,要確定《空氣調節》課程中哪些內容應重點講解,哪些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學,做到合理分配。
3.多利用動畫和CFD軟件制作課件
在《空氣調節》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應收集或制作大量的二維和三維動畫,通過多媒體的播放,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焓濕圖中用動畫效果動態展示等溫線、等焓線、等含濕量線、等相對濕度線的繪制過程,以及動態演示濕空氣狀態參數的查找過程。在空調房間的空氣分布這一章多媒體課件中,可以運用Fluent軟件模擬空調房間內的空氣流動和溫度分布規律,將定性演示與定量數據分析相結合,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以強化教學效果。教師要充分利用動畫和CFD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結合板書,把《空氣調節》課程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
4.采用多元化方式考核
課程考核的方式對教學效果的強化具有重要意義。傳統單一的試卷用來考核學生,難以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犊諝庹{節》這門課程考核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筆試成績,平時成績占30%,筆試成績占70%,其中平時成績由課后作業考核、出勤考核、知識點回顧提問考核三部分組成。教師批改每一章的課后作業都應給出一定的分數(滿分100分),所有章節課后作業成績的平均值擬定為學生的平時成績。課堂上課前要求班長、團支書清點班級人數,匯報班級請假人數(請假者必須有學院出具的正規請假條),并于課后上交本班曠課學生名單,曠課一次在擬定平時成績基礎上扣5分。在講授本節課內容前,需要回顧上節課內容,采取提問考核方式,回答正確的學生在擬定平時成績基礎上加5分,積極踴躍回答問題但錯誤的學生加1分。綜合作業、出勤和提問考核后,每個學生的平時成績即可確定,再與筆試成績進行加權平均,最終得到各學生的總成績。通過增加出勤考核和課堂提問考核,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特別是那些正在復習考研和找工作的大四學生,較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結語
《空氣調節》是安全工程本科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工業和民用建筑房間的空氣調節要求與日俱增,特別地,煤礦井下的熱害已逐漸成為與瓦斯、煤塵、頂板、水、火等同樣嚴重的災害[2]。要講授好《空氣調節》這門課程,教師應科學設計好課程內容,多利用動畫和CFD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并采取課后作業考核、出勤考核、知識點回顧提問考核、試卷考核等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課程教學效果。
作者:江丙友 施書磊 單位:安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趙榮義,范存養,薛殿華,等.空氣調節(第四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王德明.礦井通風與安全[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 上一篇: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 下一篇:公路高架橋分段施工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