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探單位企業化經營方式
時間:2022-04-25 04:28:00
導語:地質勘探單位企業化經營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地質勘查單位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目前我國的地質勘查單位要求以市場化運作,其中含有一定的計劃經濟成分,實質上它是經營性的事業單位,是市場化的企業法人。地質勘查單位向企業化轉變的過程,不是轉化為企業,而是具有企業化的事業單位。具體來說就是國家指導和市場化的結合,以彌補過去單一計劃的不足。地質勘查在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先行性的地位,地區的發展,地質災害的研究,各項經濟建設,都不能離開它的指導。它屬于服務行業,通過地質勘查,在水利建設,工程建設,環境監測,工廠選址,環境保護方面服務。因此,它具有公益性質。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后,國家經濟的發展,原有的勘查體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而我國對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礦產資源又不能保障目前的需求,資源的瓶頸問題較為突出。在計劃經濟影響下的勘查體制對資源的勘查影響迫切要求采用一種新型的體制。計劃經濟下的勘查任務是由上級部門制定好任務,并層層下達到地方,由地方自主勘查。要使每一個地區的勘查工作能與地方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很難的突破每一個地區的區域限制,很好的融人當地的市場。總體來說,就是它的發展模式不能適應社會之一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適應。第一,體制上的不適應。在運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地質勘查單位是國家的一個部門,它的生存和運行由國家的撥款,勘查的成果上交國家。但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的利用國家資源,存在浪費資源的情況。但它的勘查內容除了小部分屬于公共性質之外,其余的屬于商業化的勘查。第二,結構上的不適應,在計劃經濟下人才勘查隊伍由國家配置,而市場經濟下是需要市場來配置的,它不能吸收更全的面的人才。在現有的經濟條件下,對勘查單位進行市場經濟下的結構改革存在相當大的困難。第三,勘查單位職能不適應,我國的各種經濟體制還沒有完全的改革適應市場經濟的程度,沒有形成規范的市場,缺少相應的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單位,市場環境不優。各個地方體制的不一,使勘查單位的工作很難有效的開展,經營的社會環境不佳。因此,在全球化的經濟形勢下,對傳統的勘查單位進行改革十分必要,使之能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促進我國勘查事業的發展,能滿足我國對各種資源的需求。同時也是促進勘查市場的規范化和勘查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勘查單位企業化經營模式的分析
1.確立企業化勘查單位的經營目標市場經濟有自身的特點,勘查單位要有效運行,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運營。勘查單位要成為市場的主體,與市場經濟下的企業一樣,對自己的經營自負盈虧、自我制定發展方向、自我符合法律法規。應該具有這樣的特征:第一,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經濟組織,勘查行為是一種經濟行為。第二,經濟關系明確,在市場經濟下自負盈虧,要實現企業的自我產值最大化,有主要的責任人。第三,勘查單位不再有政府和有關的經濟組織的職能,只是一種企業法人。第四,勘查單位有明確的法人治理結構。公司各種經濟行為有專人負責運營,它必須制定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辈閱挝黄髽I化運行模式要符合我國的法律法規,原有的勘查單位在轉變的過成中要有步驟的核算好原先的各種經濟行為,對自身的資產進行評估,建立規范的制度。
2.調整原勘查單位的產業結構和隊伍結構建立市場化化的勘查單位,是對勘查行業的一次革命性轉變。它在調整的過程中必然要涉及許多方面的問題,與相關的產業、隊伍、資產、市場等特別明顯。對于企業化的經營改革要全面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要以地質勘查和礦業開發為主,同時要與地方經濟的緊密結合。在勘查單位和其他的經濟實體,也要不斷的調整和提高利用多種方法進行調整,可以利用公司制方式進行規范。產業結構的調整,要抓住重點,要培養公司的主要運行市場,對其他市場也要不斷的擴展。對于公司的隊伍結構,不斷改革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在公司內部,要打破原有的用人情況,不斷吸收優秀的市場化的人才。打破原有職工身份職位,在市場經濟下競爭。采用聘用制度,打破原有的沿襲制度。要利用市場經濟的特點,實現按勞分配的制度,保護職工的各種合法收入。對原有職工要定期進行培訓,不斷吸收不斷增加的新的知識。
3.建立新的政績考核辦法在計劃經濟下勘查單位,它所有的費用由國家支付,存在許多使用上的問題。市場化的經營模式不能適應原有的考核辦法,必須制定新的標準。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實行“崗位效益工資”和“全額效益工資”,利用原有的檔案工資進行比較,同時結合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改進。在這種情況下,“效益工資”則主要看中的是個體創造的價值量和實際的利潤,而不是職工完成多大的工作量。單位的人員要有一個縱深比較,橫向分類,才能有效的利用人力資本。一個合適的政績考核標準對于勘查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我們結合西方的一些政績評價方式,提出可以采用這兩種方式,第一,相對評價法,只對職工的工作內容的相對情況進行比較,按照事情的難易程度來排序。第二,絕對評價法,是對員工的工作政績和預設的工作效果進行Lt較,然后進行比較,得出結果。這兩種方法是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交叉的評定方式,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科學使用。
4.正確處理集中與分權的關系勘查單位的市場化化經營模式,不再是計劃經濟的運營模式。計劃經濟下是有由國家的實際需要來決定勘查的內容和規模,一定程度上是由國家制定目標,再慢慢地的施行。在市場經濟下則不能如此,要想在市場經濟下有效的運行,必須有超前的意識,占領同類單位的市場高點,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注意本單位的權力分配,過于集中則不利于采用最優的方案,過于放權則公司沒有活力。因此。勘查單位采用什么樣的經濟政策就十分的重要,要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和發展階段??辈榈姆艡鄳谝灰欢ǖ南薅戎畠?。轉變管理方式,轉換為間接的,經濟的,放權的為主,盡量減少非單位的經營活動。爭取有利于勘查單位發展的政策和有利的外部環境。
5.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我國原有勘查單位向企事業單位轉變的過程中,出現1=i,的許多問題,對于這種現狀,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勘查單位企業化的成果,對自身進行改善。我們必須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企業的發展戰略。應該制定一個發展計劃,充分利用市場的調節作用,實現企業利潤的提升,同時也是占據市場的需要。長遠的發展目標十分必要,可以制定一個長遠的發展目標,對目標可以分成許多部分,有計劃的分部執行。
三、地質勘查單位如何向企業化轉變
1.改革單位模式,調整和重組地質勘查單位。根據國務院出臺的《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具體要求。地質勘查單位的企業化的改革,可以以局為單位,也可以以地質勘查單位為基礎向企業化轉變。不管采用何種方式,目的都是向市場推進。如內蒙古的有色地質局共有l1個縣團級勘查單位,他們的做法是把原有的內蒙占中色建設工程總公司分成4個公司。在原有的公司基礎上組建了臨河市中色基礎公司、上海中色工程公司、呼市中色市政工程公司,這幾個公司的所在的地區不同,地質勘查單位的經營內容不一樣。此外將研究所與勘測工程公司合并,將呼市的華盛金茂建筑工程公司與服務中心合并,將呼市中色市政工程公司與五隊的事業牌子合并。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擴展了原有的市場占有份額,內蒙古有色地勘局原是一個較小的單位,但是經過這樣的企業化轉變,各地的地勘單位可以調整不再有能力的生產和勘查的單位。內蒙古有色地質局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調整,重新組合,原來的勘查單位的在改革的過程中,原有的事業牌子在過渡的時期內保存,直到轉變完成,單位的內部管理實行事業單位的模式,撤銷原綜合地勘單位的機構設置。經過這樣的轉變,不僅使原來的地質勘查局有了活力,更使各地區的勘查單位有了一定的權力,向市場化的轉變就少阻力。各地的勘查單位的企業化轉變,要下方權力,給各地區權力解決他們遇到了實際問題。
2.改革人事,合理安排原有的人員。地質勘查單位有事業單位向企業化的模式轉變,在轉變中會有大量人員的調整,是地質勘查單位的最大阻力,也是轉變的難點。關于人員流向的問題,主要向面向市場,除留下來發展主導產業安置職工外,要大力的向其他企業安置,可以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在民營企業內安置職工。因為民營經濟可以是個體戶,有較大了就業空間。可以幫助職聯系其他的企業,給他們找到出路,還可以鼓勵職I:辭職,重新找一份工作。內蒙古有色地勘局向企業化的調整中,職工辭職自謀職業已分流人員500多人。如果工作力度加大,還可以在3到5年左右還可以再分流500~700人左右,這樣原來的人員冗余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不過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如受內蒙古地礦局的影響,過去已分流的人員重新復職,此項工作中斷,堵住了分流人員的路子。對一些特殊的行業,過去在艱苦環境下工作的人員,可以考慮放寬退休的年齡。內蒙古事業單位30年工齡的可以提前退休,地勘單位是否可以提前5年。同時也可以解決職工的分流問題。這樣的問題在企業化化的模式過程中應特別的注意,不僅只是局限在內蒙古有色地勘局內,其他的地區也有可能面l臨這些問題。
3.把社會保障體系納入企業化的轉變過程中。社會保障有很多方面,一般主要指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三項。這幾個方面是職工關心的的大事,也是地質單位企業化經營改革的難點和重點。內蒙古有色勘查局僅有6o9人加入了養老保險,其他的沒有參加,有些單位均處于空白。目前雖然單位可以支付職工的大部分各項費用,但是職工最終還是要納入各地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在內蒙古推出的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改革的辦法,他們抓住了過渡時期的各項優惠條件,積極主動的與當地的政府和有關部門聯系。這樣解除了職工的后顧之憂,才有利于地質勘查單位的企業化經營模式快速展開。給其他地區勘查單位的企業化經營有重要的啟示,抓住各地區的優惠條件,把企業化經營放在一個有利的環境之下。
四、結語
地質勘查單位向企業化方向發展是經濟不斷進步下所必須經歷的階段,實現事企單位的分離和企業化的經營,是地質勘查單位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多年探索中,它的企業化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要不斷的深化改革,為持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企業化的經營模式還需要不斷的深化和完善,如政策性配套不足、歷史遺留問題,產業基礎薄弱,改革進展不平衡,或者在其他原因使之不能符合市場的要求。在企業化運行中出現的矛盾要及時的處理。同時要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融人自己的勘查單位中,促進本單位的經濟效益的提升。
- 上一篇:農機管理站機構改革指導意見
- 下一篇:企業安全排查整頓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