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設計中的安全疏散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23 09:29:17
導語:高層建筑設計中的安全疏散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層建筑的特點具有較多的樓層,且大多在豎直化的疏散通道距離很長。因此,在高層建筑疏散到地面的時間,就會相應增加許多。對于一些規模較大、功能復雜的高層建筑,其建筑物中的人員非常多,疏散通道如果較為狹窄,且設計不科學,就會延誤時間,使人員逃離現場的時間拉長,出現擁擠等各種嚴重問題。尤其是發出火災時,煙火非常大,火勢的蔓延迅速,對人員的疏散非常不利。我國目前的消防車數量在救火時比較少,對于工作的開展形成被動的局面。
高層建筑在安全疏散設計方面,主要是對于疏散的樓梯以及建筑物的走廊和門等。對于一些高層寫字樓和住宅民房、飯店、酒店等,還要加強對安全疏散的一些輔助配備,像一些滅火器和各種救生衣以及各種避火間和避難層等。在高層建筑設計的時候應根據實際和業主的要求來進行科學設計。設計人員應對高層建筑的具體使用性質以及容納的人數和建筑規模等做到心中有數,合理的選擇安全疏散設施,使設計更加的科學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安全疏散通道的設計方便,應設計出完整的疏散路線。例如,在設計時應按照,著火點降到公共走道,再到疏散樓梯間,在這條路線設計時分為室外或者是安全的避難空間等。這種設計的路線屬于比較簡單的設計,不過仍需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是路線的設計應體現出簡捷性,使樓層中的人員易于尋找,在疏散時應避免從著火點到安全場所的時間盡量縮短,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決不允許設計時誘導往相反方向疏散。其次,在疏散的設計時一定要注意在樓梯口的疏散設計,減少人員的傷亡和事故。再次,在設計疏散樓梯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設計時不可將疏散樓梯和消防電梯設計共用同一個前室,如右圖所示。使用這種設計和布置,對于火災或者事故發生時,容易將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形成障礙,不利于人員的疏散和消防救火。還有,在疏散設計時,不可講疏散通道設置為U型或者S型,且在設計的疏散通道中,1.8m下不能有障礙物阻擋通道,避免出現疏散擁堵或者其他的損傷情況。應該在設計時,按照建筑物的性質和實際要求,采用環形走道或者使用雙向鄒當的方式,當然可以采用人型走道設計方式。采用這些方式設計不僅方便且易于逃生。在設計和布置疏散通道時,要將人員往兩個方向疏散,疏散口應靠近防火區的兩端,也可設置在主體建筑物的標準層或者其他出口。
3高層建筑設計中的疏散口和樓梯、通道的具體分析
高層建筑設計中的安全疏散出口在設置中,應盡量向外墻靠近布置,這是為了利用外墻開窗,使得窗口在排煙時比較順暢,且對建筑物中的人員疏散以及消防救火提供有利的條件。在疏散的樓梯口,應該設置機械正壓送風設備,這種設備能夠對安全疏散起到良好的作用。此外,對于疏散的通道設計時,應加強區分不同性質的疏散通道,使得安全疏散通道設計科學、合理,不出現交叉或者是干擾等情況。隨著現代生活的不斷提高,高層建筑在功能上不斷趨于多樣化。很多高層建筑都在地下兩層設計為停車場以及設備間,在安全使用方面,要利用安全疏散為根本要求,就使得設計中充分重視設計疏散通道以及消防通道,實現建筑物內的各個人員的有效分隔。消防安全出口在設計上應保持適當的距離,主要是安全出口和門、樓梯口等的布置,在設計時應均勻,使安全出口距離大于5m,并保證有兩個方向不同的安全出口。在室外疏散通道設計時,如果是在平面面積比較小的情況下,可以設置室外疏散樓梯,這種設計考慮到建筑物的面積,同時考慮到降低建筑物的建筑成本,又可以實現自然排煙。對于室外疏散通道的設計,應在室外疏散樓梯寬要大于0.9m,并傾斜度也要在45°以下,對于室外疏散通道的扶手高度要大于1.1m。其次,在出現緊急情況下,若火宅燃燒到室外,波及室外疏散樓梯,在保證室外疏散樓梯的材質使用非燃燒材料,并且保證疏散樓梯的耐火極限大于1h。此外,在室外疏散樓梯的周邊范圍2m以內,應要有疏散門設置,且不能開設其他的門窗洞。針對疏散門的設計,應保證其屬于二級防火要求,疏散門在設計時不可正對著樓梯。在剪刀樓梯設計中,一般采用平面方式。剪刀樓梯比較適合作為室外疏散通道,且具有較多的優勢,利用剪刀樓梯,使得安全出口有兩個,滿足了疏散流量,且對建筑物節省了許多成本,還節省了建筑物的面積。但是,在設計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必須滿足一定的疏散量和疏散要求,對于防煙前室設計時應保證具有不同的方向。對于建筑平面的布置,要設計為不同的疏散方向,這是為防煙前室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平面設計上,對高層建筑中的安全口的有關數量問題要保證設計合理,并有足夠的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屬于二級安全區,很多高層建筑以及其他高層住宅等在設計時都有各自的防火區域,應合理設置不同方向的疏散和疏散樓梯,避免出現兩個不同的疏散口,在通道上形成一個疏散樓梯,在人員逃生時出現樓梯擁擠和混亂,為逃生加大的難度。同時也不能出現兩個出口同時被火封住的情況,使兩個安全口都失去作用。由于在出現事故或者火災的情況下,人員在逃生時都會根據自己的習慣沖向疏散路線,而對于一些其它的開曠空間在逃生時會走向狹窄區域,還有一些人員會失去理性,盲目隨大流沖去,造成很大逃生混亂。如果有了兩個不同方向的安全口,加上日常的疏散,能夠較好的結合使用安全口,防止出現人員擁擠和推搡。所以,要設置兩個不同方向的疏散口。例如,對于一所演藝舞廳,其疏散口的容納中,每個口不可大于250人。如果在本演藝舞廳中的人員容量可使2000人容納,那么在設置疏散口至少要設置8個,且再設置的時應保證均勻,利于人群的疏散。安全出口在寬度上的設計,應按照有關高層建筑的防火和各種規范要求,對于疏散的寬度,一般都是依據百人進行設計和疏散。設計時,要達到百人疏散指標,確保在實際的計算中,安全出口的寬度在百人疏散指標之上,并超過指標的總寬度才行。
4結語
綜上所述,最后在疏散走道一般要簡捷,避免急劇性的變化,同時設置醒目的指示標志和安全燈。在疏散走道兩旁,不可有雜物和障礙物,疏散走道之內的門口,要朝向疏散方向,利于逃生。在走道的設計中,最忌諱的就是口袋型設計出口,在設計時往往讓人們陷入死口,尤其是對于學校教學樓和醫院、酒店和相關人員較多的高層建筑,應避免出現這種設計盲區,從而使高層建筑的設計更加的規范。
作者:闞周偉 單位:南京城鎮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羅盛.簡析高層建筑設計中安全疏散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36).
[2]王敏.高層建筑工程安全設計分析[J].科技資訊,2010(14):84~84.
- 上一篇: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重點探討
- 下一篇:高層建筑設計及城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