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論文
時間:2022-04-03 03:38:34
導語: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生態水利工程的特征
生態水利工程是一種科學的、系統的、可持續的水利工程,能夠將水利工程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聯系起來,在開發水資源的同時還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生態水利工作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生物的多樣性,在建設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時,往往會改變現有的生態環境,因此必須要將工程建設對生物的影響降到最低;第二,生態水利工程的系統性,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對當地的河流、水域、環境及氣候造成一定影響,所以要能夠充分考慮工程與生態之間的關系;第三,工程效益的不確定性,生態水利工程規模較大,所涉及的地質、氣候等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這就會導致建成后的經濟效益及環境效益無法保障得到預期效果。
1.2生態水利工程的影響分析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規模較大,因此會對周邊的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1對河流生態的影響
大多數水利工程都是建在天然河道上,而天然河流已形成了相應的生態環境系統,水利工程建設會改變河流生態自身的多樣性,局部河流的水深及含沙量會出現一定的變化,河流的水流速度及原動力也會或多或少得受到影響。與此同時,攔河壩會擴大水域的面積,提高水的比熱容并貯存更多的熱量,最終促進水溫上升,但是即便水溫發生細微的變化,也會對下游魚類的繁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除此之外,當水流速度下降之后,水體與外界環境的交換頻率下降,河流的自凈能力會下降,最終影響到水質。而地區水域面積的增大,會增加大氣層中的水汽含量及降水量,使得空氣較為濕潤,霧雨氣候逐漸增多,這就會改變該地區的氣候條件。修建生態水利工程,會增加該區域的重力,破壞原有地質構造,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地質災害。
1.2.2對陸地生態的影響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會對建設場地內的陸地生態環境造成直接影響。工程建設勢必會占用耕地及林地,從而破壞植被及相關陸生動物的生活場所,增加建設場所附近的空氣濕度,導致難以適應濕潤氣候的動物遷徙或使其改變生活習性,最終破壞原有生態系統及生態結構。此外,在生態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沿線居民及工廠產生的垃圾及污水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改變河道的原有特性,直接威脅到動植物的生存環境。
1.2.3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對社會環境產生的影響具體體現為:淹沒水域及沿岸土地,從而導致居民被迫遷移、重新安置等問題,甚至還涉及到文物古跡的搬遷與保護等。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在其建設過程中,往往會造成大面積的拆遷與安置問題。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之前,必須要應充分考慮到拆遷安置等,實現安排好搬遷移民的規劃工作。
2.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原則
2.1施工安全經濟的原則
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完善保障機制,從而有效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及經濟性。管理人員要能夠根據水利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嚴格遵循可持續的發展需求,合理安排布置水利工程的施工環節及工期進度,從而保障水利工程施工活動符合經濟安全的原則,最終促進生態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有機融合。
2.2工程建設與自然生態和諧的原則
在生態水利工程規劃過程中,必須要以滿足水生態系統自我恢復為目標,全面掌握工程建設地域的地形特征、河流形態等,根據實際地理情況來進行規劃,保障水利工程與周圍水生態系統相協調,最終實現人文與自然的相互融合。例如盡量保留河流的原始結構,注重優化水質及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在河流中種植綠色植物、保障地下水的有效供給,為水生動植物創造良好的環境;在水利工程周邊植樹并融入設計,創造簡單的景觀河。例如鄂州市投資2800萬元修復長港河道生態環境,完成岸坡整形20km、土方50萬m3,植草7500m2,栽種水生植物1.5萬株,植樹2萬棵;云夢縣在2009年投資了八千萬元建設“三湖連河”工程,建立了總長為20km的環城生態水系,切實將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融合起來。此外,水利工程建設還需要嚴格遵循自然生態規律,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從而降低運營成本,達到凈化水的目的。
2.3工程建設整體規劃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對生態系統中各生態因素提出的總體性要求,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水文系統修復的相關問題,另一方面,還需要考慮水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過程。如果在建設水利工程過程中,沒有從整個環境生態系統的角度來進行考慮,那么也只能暫時性地緩解問題,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存在的問題,最終嚴重影響到水利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不但要以整體性為原則,還要遵循自然生態規律,采取生態措施來有效降低工程的建設成本。
3.促進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建議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涉及的領域也較多,例如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領域。筆者結合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實際工作經驗,就如何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兩方面的建議,以供同行借鑒。一方面,在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將水生態保護放在首要位置。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先調查并收集工程所在地的地質、水文、氣候等相關信息,從而充分掌握當地的生態狀況,要能夠在保障水利工程防洪能力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工程的環境承載力。規劃設計人員在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要能夠保護生態水生物的安全,配備環境監測設備,做好工程水環境的監測,完善并明確環境監測項目的指標體系與標準,根據監測結果來及時評價對環境的影響,進而實現水資源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在生態水利工程竣工后,要能夠以減少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為原則,采取有效措施來恢復土地生態并修復施工現場,充分發揮工程所在地的土壤及植被的生態保護作用。與此同時,要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合理配置水資源,大力推廣節水工程,保障滿足當地的生產及生活用水需求,避免當地出現水資源短缺的現象。最后,相關部門要能夠不斷完善并宣傳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法律規定,合理劃定保護河流及流域保護區,尤其要做好水生態保護區的生態建設及保護工作,嚴格審批相關建設項目,做好建設項目的把關工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但是這兩者之間并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只要能夠正確處理好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結合水利工程建設場所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水資源的實際承載能力,便能夠在保障水利工程高質量按時完成的同時,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便能夠促進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煒陳端丹王繼紅單位:鄖西縣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十堰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 上一篇:設計階段工程建設論文
- 下一篇:生態敏感地帶工程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