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設成效分析

時間:2022-05-31 03:11:01

導語:水利工程建設成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工程建設成效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對天??h水利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建設情況進行了分析,最后對水利工程建設取得的成效進行了淺談,為更好地推進當地水利工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必要性;成效;天??h

一、水利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天??h目前有3萬名農牧民生活在金強河上游水源涵養區。該區域自然條件嚴酷,脫貧致富需求十分迫切。為保護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促進藏區和諧、穩定與發展,在不增加金強河現狀用水指標,不減少下泄水量的前提下,對生活在高海拔區的移民進行搬遷,實施南陽山下山入川工程是非常必要的。為加快天祝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工業已成為支持天祝藏區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導力量與財政收入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柱。工業園區比鄰金強河,其水源主要保證金強河灌區及沿岸農村人畜飲水,水資源十分緊張,已無法滿足園區工業用水的要求,嚴重制約工業的發展。位于石門河下游的石門灘和華藏寺灌溉區,由于無調蓄工程,屬河床式無壩引水,造成大量水資源浪費。通過修建石門河調蓄引水工程可以解決工業園區用水矛盾和草原生態灌溉問題。向工業園區供水,可以促進當地和周邊地區工業、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從而帶動天祝藏區的經濟及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隨著武威市產業結構調整趨勢,農業用水量逐年減少,這就要求農業內部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就要求必須采用高效節水灌溉方式以實現最大的農業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隨著水權的逐步明細,農牧民要用有限的水權實現收入增加,就必須改變灌溉方式的現狀,采用高效節水模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畝產量及單方水產出,實現農民增收。天??h地處黃河、石羊河源頭,保護生態環境、水源涵養顯得尤為重要,不僅關系到本地區的生存與發展,更關乎國家生態安全。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項目可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農業用水量,增加生態供水量,對遏制生態惡化趨勢,避免河西走廊生態屏障被攔腰切斷,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意義重大。

二、水利工程建設情況

天??h緊抓國家支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連片扶貧開發的政策疊加機遇,積極爭取項目,加快全縣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水利項目的實施,修建(改造)渠道196.81km;鋪設供水管道3418.26km;新建引水樞紐1座;泵站3座,總揚程375m;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凈化水廠12座;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6以上,渠道水利用系數達到0.65以上。解決農村人口12.85萬人和5555名師生的飲水不安全問題,使全縣人畜飲水基本條件得到改善,人飲工程普及率達到95%,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0%以上,使1個鄉鎮3.86萬人在干旱時期用水得到保證;新建水庫2座,總庫容684萬m3,使水資源利用率由9.1%提高到12%,提高近4個百分點;治理河道治理河長37.93km,新建堤防78.88km,使項目區防洪能力達到1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對3座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新建農牧村護田護村堤防57.59km,使部分鄉村河道防洪能力達到1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傮w來看,“十二五”期間是天??h水利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進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強、綜合效益最好、群眾受益最多的五年,通過各項水利工程的建設,灌區現狀發生了突破性改觀,一是天??h石門調蓄引水工程的建設,滿足了天??h寬溝工業園區、水泉—上灘工業園區及工業園區自備電廠用水要求,兼顧寬溝1.5萬畝牧草灌溉及寬溝村1448人的用水;二是天??h南陽山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小康供水骨干工程的建設,為實現將居住在祁連山水源涵養區8個鄉鎮的3萬農牧民搬遷安置到南陽山片,發展節水高效的設施農牧業,同時解決現項目區2萬人的生活生產用水,從根本上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這些成績的取得,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奠定了基礎條件,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三、取得的成效

(一)重點水源工程得以立項建設,水資源利用效率

大幅提高“十二五”期間,全縣人民期盼半個多世紀的南陽山片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建成投入運行,石門河調蓄引水工程建成試運行,為全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水資源保障。二道墩水庫等一批重點水利項目得以立項建設,結束了全縣無水資源綜合利用骨干工程的歷史,水資源保障能力得到提高,水資源得以優化配置。

(二)民生水利得以快速發展,水利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這五年,是農牧民群眾獲得民生水利實惠最多的時期。實施安全飲水工程124處,建設凈化水廠12處,鋪設各類管道2749.2km,解決16.19萬農村人口和5604名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不安全問題,使全縣農牧村群眾飲水條件得到根本改善。人飲項目建設由分散小型向水廠集中供水轉變,結束了天??h農村供水沒有凈化水廠的歷史,農村供水取得了質的突變,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2.16%,基本實現了農牧區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累計實施了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牧草節水示范項目、灌區節水改造、高效節水項目等農田水利項目11項,修建改造渠道230.55km;鋪設供水管道3260.14km,改建引水樞紐4處,新增灌溉面積2.2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39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78萬畝,解決了13.88萬畝日光溫室和養殖畜棚的供水問題,農牧業生產供水保障程度不斷提高。

(三)著力夯實防汛抗旱基礎,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升

完善了防汛抗旱預案體系,加強了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設。5年來,共治理河道99.23km,新建河道堤防158.078km,山洪溝道防護工程79.2km,完成3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了1項抗旱引提調應急水源工程;連續四年實施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基本建立了全縣山洪災害防治監測預警體系和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了全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各類防災減災工程的建設,有效應對了易災地區水旱災害。

(四)水利改革得以有效推進,水利管理能力不斷增強

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設立了基層水利管理服務中心、抗旱防汛服務隊等水利機構,水利管理服務機構日趨完善,建成了全縣水資源網格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精細化管理;水土保持預防監督體系不斷得以加強,嚴格河道建設項目及河道采砂管理,積極開展河道確權劃界工作,保持了河道行洪暢通;著力加強工程運行管理,創新管理方式,全面落實管理責任,供水保障程度和供水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作者:祁開云 單位:甘肅省天??h水利建設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