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安全管理新型信息化模式
時間:2022-10-02 10:22:36
導語:工程建設安全管理新型信息化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我國信息化技術得到了充分發展,并逐漸與傳統產業有了密切融合,尤其是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建筑行業,信息技術的融合已經越來越深入。近年來,城市建設的持續發展,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工程施工難度不斷增加,對工程安全監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形勢下,以信息化手段輔助施工企業和管理部門提升工程安全監管,將是一條必由之路。本文中,我們將針對工程建設安全管理開展過程中,新型信息化模式的應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建筑行業;工程;信息時代;安全管理
1當前工程建設安全管理的新型信息化模式建立過
程中存在的問題多年來,全國各地都在不斷探索和推進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通過應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工程安全監管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這對于建筑業的發展可謂是影響巨大。但由于各種原因,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在體系建設、具體操作環節、信息數據運用等環節,還存在一些不盡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信息化平臺體系建設尚未完成
政府管理部門的管理平臺、企業自身的管理平臺、建設行業協會的管理平臺、中介機構的管理平臺等各自運行。相互對接很少,數據的交換、共享和整合等很不成熟,使得很多數據信息運用無法實現。很多數據信息重復收集卻不完整,信息化的優勢不但沒有充分發揮,部分環節由于重復操作反而變得更繁瑣,有些環節由于重復投入造成浪費。
1.2已有信息平臺功能仍需不斷完善
好多建筑建材業的信息平臺雖在不斷改進,但錄入信息不及時、不準確、不全面;平臺的操作界面欠缺友好性,有的操作還存在過于繁瑣的問題;各模塊之間不能進行數據互通;部分功能設置不能有效契合管理需求;有的查詢統計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等。上述種種問題給用戶使用帶來極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信息化監管的進一步發展。
1.3已有數據信息的運用還需要繼續深化
已有的建筑建材業信息平臺大多涵蓋了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平臺中收集錄入了大量的數據,但很多平臺沒有對數據進行統計匯總和分析研判,缺乏配套的制度對數據反映出的問題采取相應對策。如各模塊的數據信息呈現分散特點,沒有用來分析最常見的安全隱患,沒有深入運用數據進行科學化甚至智能化的管理。
2如何創建工程建設安全管理的新型信息化模式
2.1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監管體系
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監管工作,離不開一個科學完備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上海市在安全監管的信息化方面起步較早,初步形成了一套信息化安全監管手段,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但是,目前的信息系統離全面提升安全監管的效能還有一定距離,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用還有很大潛力。對如何更好地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監督管理,在宏觀信息化體系建設和微觀信息系統建設方面,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2.1.1宏觀信息化體系建設
首先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對信息化體系建設進行指導。在此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應重視和強化信息化工作領導,深入調查研究,統籌規劃、科學管理,推進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實施。其次要發揮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和市場調節機制的作用,推動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技術在行業的普及。此外,要研究制定建設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發展的相關制度與政策,進一步提升信息交換與共享的效率與質量,以便為信息化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當前,結合前期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可進一步搭設一個以落實各方責任為方向,以建立企業誠信體系為核心,以政府管理和企業自身管理為基礎,以行業協會為橋梁的信息化管理架構。該架構由企業管理平臺、政府管理平臺、行業協會平臺、企業誠信體系平臺四個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系的信息平臺組成。企業管理平臺是以實現企業自身內部的信息化管理為主要目標的企業自控管理體系,同時兼具企業與市場交流、企業與政府互動功能。政府管理平臺是服務型平臺,其通過面向管理對象、面向社會,履行監管職能、規范內部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臺。首先,在建設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各職能部門的界面清晰和數據鏈接。比如規劃部門沒有審批,施工許可等下道程序不能點擊。其次,應特別注意行業內部制度機制的設置。要充分利用信息平臺,優化管理程序和模式,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最后,應特別注意管理平臺的信息和信息公開。要向企業公布管理要求和實時執法管理信息,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時,也接受管理對象和社會的監督。行業協會平臺作為行業信息補充平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橋梁紐帶意義,有助于形成規范的行業操守與自律準則,推動行業標準制定與完善,促進行業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等。企業誠信體系平臺是基于政府管理平臺、企業管理平臺、行業協會平臺的綜合平臺,同時也服務于這些平臺。企業誠信體系平臺可外接其他平臺,以匯聚更多的企業誠信信息,也可向其他平臺提供相關數據。它的建設應體現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體現凈化市場的作用;體現依法治理、守法得益的標準。
2.1.2微觀信息系統建設
微觀信息系統主要是指具體操作層面的系統,該系統的功能具有獨立性。實際操作層面的信息系統建設,主要涉及數據采集、匯總、分析、運用環節。首先,安全監管信息系統要與安全監督的模式和定位相匹配。信息系統應圍繞監督機構安全監管的職能,圍繞安全監管工作,對系統的整體架構進行設置。同時,還要使系統與各區域的監督管理機構適配,系統的不同模塊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根據實際條件與需求進行組合或分割。其次,系統應具有較強的操作便捷性、共享性及互通性。為了提高監管效能,需要借助現代先進的信息化手段,這樣才能確保信息系統操作便捷。從實際應用來看,信息系統需要具有良好的便捷性,這樣可方便監督管理,用戶在應用的時候也會很快捷地進行數據信息查詢、統計及分析等。各模塊的互通性、共享性也非常重要,在設計時,應加強信息系統各模塊之間的互通、共享設計,這樣就能在錄入信息后,各相關模塊能自動獲取信息,避免重復操作降低效率與質量。最后,數據信息錄入應及時、準確。信息數據的準確性是信息系統運用的最基本條件,不準確、不及時的數據信息不利于安全監管工作,也會降低管理決策的正確性,影響系統應用效果。然而,當前大量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不容樂觀。建議一方面要加大可靠數據的錄入,比如從其他信息模塊中自動引入已經完成審核的各項數據信息;健全數據錄入約束管理機制。約束機制包括技術上的和制度上的。比如系統可設置數據定時更新的要求;對數據長時間不更新的,系統可自動提示,監管人員可方便發現。再比如發現責任單位數據填報錯誤或不及時的,可在系統內對其扣分,以確保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2.2進一步深入運用信息化手段
安全管理信息數據的運用是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監管的關鍵,也是未來不斷前進的方向。大量可靠數據的分析運用,將對安全監管提供巨大幫助。
2.2.1利用信息技術強化企業與項目管理
安全生產數據都是在工程建設中形成的,然而,由于這些數據信息都是分散的,沒有進行集中匯總分析,導致工程在竣工后,各項數據信息可能存在丟失。有的雖然進行了統計,但未實現利用。在信息管理平臺完成各類數據采集后,應根據不同需求,科學選取相關指標,然后構建相應的數學模型,從而對數據信息進行量化分析和評價。如果數據信息沒有出現失真或不全面等問題,利用數學模型可獲得比較準確的分析結果。當完成工程項目手續辦理,還未正式進行開工,借助信息平臺就能對工程項目風險進行分析和預判,有針對性地提出監督管理對策。相關管理部門也可以根據分析結果,結合實際情況,健全管理監督的方案、制度與計劃等,從而實現全面的、精細化的安全監督管理,量化評價安全管理的深度及力度,這樣也能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與質量,實現快捷、靈活、精準的管理。
2.2.2應用信息手段完善監管機構內部管理
對于監督機構來說,只有內部管理完善,才能真正實現降本增效。如果信息管理系統擁有合理的架構,且應用比較便捷、靈活,其就會成為監管的利器,極大地提升內部管理的實效。信息系統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對日常工作質量量化分析。因此,監管機構要在具體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系統優勢,形成科學、長效、客觀的內控機制。
3結束語
一言以蔽之,在當今安全管理實踐中,應用信息化手段是大勢所趨,應用前景也非常廣闊,其不僅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也能推動行業規范發展。在安全管理實踐中,要立足實際,不斷完善工程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構建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來促進工程現場安全監管和內部管理得到優化提升,這也是當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所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聶浩.淺析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設[J].建筑安全,2014,29(12):46-49.
[2]馮國冠.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方案設計[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8(12):74-79.
[3]喻星.論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J].科技資訊,2012(24):11.
作者:高楠 單位:蘭州新區城投集團
- 上一篇:如何有效實現建筑工程造價動態管理
- 下一篇:淺析配電網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措施
精品范文
10工程項目施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