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行業大數據應用分析
時間:2022-10-15 04:32:03
導語:工程造價行業大數據應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如今,大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之一,但是大數據在工程造價行業的應用卻進程緩慢。主要體現出數據信息化程度低、數據共享缺乏統一標準、數據缺乏動態更新、造價工作精確性低等問題。為此,充分利用大數據能夠有助于工程造價行業的信息資源共享和動態監控,以實現高效管理、精準出量的目的,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
關鍵詞:BIM;工程造價;大數據
各個行業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輪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工程造價過程中對數據的處理要求高,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夠極大地提高數據處理的精準性,探析大數據技術與工程造價行業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工程造價行業的發展。
一、傳統工程造價行業存在的問題
由于各地區選用獨立的造價信息控制系統,有價值的信息難以實現共享,出現了“信息繭房”和“信息孤島”,導致工程造價行業的大數據化發展進程較為緩慢。目前傳統工程造價行業主要存在以下四點不足:(一)數據信息化程度低。BIM技術(BIM,全稱為BuildingInformationModel,即建筑信息模型)、廣聯達算量軟件、智多星等技術軟件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應運而生。總體上看,工程造價行業仍然處于依靠人工進行計算和數據分析的階段,造價工作是否全面、合理、精確完全取決于從業人員自身素質,從業人員很難搜集到需要用到的設計、材料的國際參數、限制條件等。大多工程造價從業人員從事最基本的算量套價編審工作,若能利用大數據處理基礎工作,造價人員就可釋放雙手,去做其他大數據無法替代人工完成的造價工作。(二)數據共享缺乏統一標準。我國建設工程量巨大,基礎數據充盈,但在查詢、整理、總結的過程中存在缺乏統一的分類標準、一致的分類方法和規劃等問題,主要原因是各省市都有自己的清單計價規范、工程造價標準,以及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造價規則和計算方式有所不同,這就導致了同一項目按照不同的利益立場有不同的造價。其次,工程數據缺乏統一語言表達,即使建立了信息化數據庫,也無法高效利用,如因表述方式不同造成的引用者理解偏差等。(三)數據缺乏動態更新。建設工程通常具有施工周期長、風險高、涉及單位眾多的特點,往往存在政策變化、設計變更、數據本身存儲和處理不方便,造成了數據更新慢,處理和分析不能實時完成。一般情況下,采集、導入、分析工程信息需要一些時間,所有數據不是事前預測,而是事后的統計分析。工程數據信息的處理滯后導致信息脫離實際工程項目,無法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工程評估和及時的管理調整,對工程建設全過程造價成本管控有負面影響,降低成本估算的準確度。(四)造價工作精確性低。當前造價行業大多為多次計價算價,工作重復,效率低下,各階段造價相差懸殊,不合理。一是無法有效地實現對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可控因素的管理,人材機費用市場價動蕩,同時造價不全面;二是當存在異常數據時,人工缺乏經驗數據無法剔除,精確性高低依賴于造價人員本身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導致工程造價工作精確性低。
二、BIM技術在湖南工程造價行業的應用
湖南省內對BIM技術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建筑信息模型應用工作指導意見》指出:2020年底,建立完善的BIM技術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90%以上的新建項目采用BIM技術,設計、施工、房地產開發、咨詢服務、運維管理等企業全面普及BIM技術,應用和管理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目前,BIM技術在湖南建筑市場的普及性依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為以下三點:(一)BIM技術的應用欠規范。由于工程建設行業中設計、造價、施工往往不是由同一家單位進行,而各行業在工作中所需要考慮的標準規范不同,導致各方在建完BIM模型之后的運用存在一定差別,不能僅用一方的BIM建模來貫通整個施工過程,這迫使各方不得不根據己方的標準重新建模,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二)BIM技術的應用成本高。由于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很多企業沒有將BIM技術思維融入施工,這使BIM技術的流行較為不暢,專業的BIM人才大多數在設計院或BIM咨詢單位工作,這導致在施工單位的人才較少,BIM人才的緊缺在一定程度上又導致BIM技術在建設市場的推行不暢,也增加了在施工中融入BIM技術的人工成本,而BIM軟件的更新換代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整體應用成本高。(三)BIM技術法律責任界限模糊。與建筑相關的建設單位、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及其他相關單位,對各方負責的信息資料的具體內容、收集的時間和具體要求、如何傳遞以及各方之間在建設信息的管理上如何配合,在簽訂合同時對各自權利義務的約定無章可循,因為BIM模型而發生的工程經濟索賠該怎樣處理,BIM模型能否可以作為評判的依據,相關責任怎樣分配,目前還沒有清晰的規定,這也表明使用BIM導致的工程問題很可能只能自己負責,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筑單位大力推行BIM技術。
三、大數據在工程造價行業應用前景
目前,工程造價行業在數據收集以及處理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技術痛點問題包括:數據信息化程度低、數據共享缺乏統一標準、數據缺乏動態更新等。如果要有效解決這些痛點問題,必須了解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工程造價行業的大數據云計算服務平臺。(一)信息共享,數據統一。21世紀是信息化數據化時代,工程造價行業的數據儲存也同樣需要創造“工程造價語言”來規范數據信息形成體系,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各種施工方面的數據采集和工程信息處理的實時信息化,保證各種工程數據更加統一和方便。比如,不斷完善BIM軟件的應用,利用該技術在虛擬建筑平臺上對工程項目進行數字化的建筑模擬分析和設計,并對造價和施工的過程、進程以及后續的維護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真模擬,將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設計以及工程監理等單位和各個環節都聯系在一個數字化的平臺上,促進造價信息資源共享更好地實現造價信息的統一。(二)工程建模,降低成本?;诖髷祿臅r代下建筑工程造價的模式將由傳統數字工程造價向模型化工程造價的轉變。在工程項目的可研階段,大型企業通常從多年歷史的經驗和長期積累的施工圖數據指標庫中選出接近現有工程項目的建筑模型指標數據,作為對工程項目的估算?;诖髷祿r代背景下的建筑模型工程造價的模式就不再是對各個零散的施工圖歷史數據的調用,而是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就建立一個以算量為目的工程建筑模型,造價工程師們只要將相關信息直接錄入工程造價模型中,系統將直接生成相應的施工圖預算,在實際施工階段再通過對模型的數據和工程造價信息進行相應調整得出結算、決算以及真實的指標造價信息。項目工程完工后,將建筑模型中可作為規范或標準的數據提取到工程造價指標模型倉庫中,為今后相似的工程項目提供復用與管理的參考。各部門的工程造價關系到項目的全過程,可以通過大數據庫共享各環節數據,并通過互聯網提高數據的匹配度實現數據管理的體系化、便利化、高效率。(三)動態變更,精準出量。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對工程各環節的數據信息進行很好的比對,為各企業對工程成本評估提供更好的參考,分析各種同類工程造價發展的變化趨勢,為企業的工程成本提供更好的分析和數據支持。在工程進展中出現政策調整、突發情況、設計變更等情況時,應及時輸入可能影響工程成本的最新信息和數據,整合各種數據,有效保障工程成本數據的正確性和適時性。數據的動態變化使企業的造價管理錯綜復雜,但大數據庫可以實現數據的自動實時采集和動態管理更新,便于高層管理部門人員能夠更科學地控制整個工程施工進程。大數據時代下的工程造價能夠快速實現精準出量,無論在哪個部位、哪個樓層、哪個施工的時間段出量,例如BIM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工程造價的合理性、準確性,基于BIM技術的建筑模型定義了工程各類構件的屬性,使工程量的計算變得簡單快捷,從而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錯誤。
四、結語
產業互聯網開啟數字經濟的下半場,而大數據在工程造價行業的應用必定會掀起一場行業轉型。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大數據資源,對于工程造價行業的整體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和深遠意義。工程造價行業的大數據化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如何建立科學有效的數據化管理機制和應用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索。政府、企業需要協同合作,共同推進工程造價行業在大數據時代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吳翠翠.大數據在企業工程造價中的應用前景[J].知識經濟,2018(20).
[2]彭大敏,王罕.大數據環境下工程造價管理對策分析[J].建筑經濟,2014.35(11).
[3]顏和平,羅國基,陳娟,商麗梅,胡欣予.BIM在工程造價管理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BIM技術在湖南省工程造價行業的應用為例[J].財務與金融,2017(06).
[4]赫靚,張微.淺議BIM技術在建設工程造價中的作用[J].建筑與預算,2019(06).
作者:陳伊高 王鵬程 李佳潤 劉文軒 彭 熒 熊虹淇 單位: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 上一篇:建設工程監理的作用與控制探討
- 下一篇:輸變電工程全面造價管理因素探析
精品范文
10工程項目施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