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術體系構建研究
時間:2022-07-03 10:06:11
導語:建筑工程技術體系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我國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
1.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國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應用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技術技能型人才,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差異不明顯。我國中職和高職院校辦學相對獨立,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時候沒有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建立起銜接機制。因此,中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在層次上的不清晰會導致課程體系的不銜接,中職學生在進入高職學習之后將難以適應深層次的理論學習,達不到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
1.2課程體系銜接不緊密
課程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要素,可以說,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基礎就是課程的銜接。在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中,中高職的課程設置沒有考慮到遞進性和系統性,從而導致課程內容的重復是目前中高職課程體系在銜接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通過對我國中、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進行調研發現,在課程設置上重復內容高達30%以上。甚至很多中高職院校在建筑CAD、建筑材料等專業基礎課程中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不僅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也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3文化基礎課脫節現象嚴重
文化基礎課是我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中職院校“重技能、輕文化”,過度強調培養學生應用技能的專業課程,忽視公共基礎課程,導致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特別是數學、英語等課程基礎較差,升入高職后,難以適應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等高難度文化基礎課程的學習。
2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2.1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標準不統一
經調查發現,我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中、高職教育中人才培養目標是各自獨立的。中職教育著重于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高職教育著重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對于如何對于中職應用技能型人才和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進行銜接和貫通的問題,中高職院校和相關主管部門也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討,也未曾制定統一的人才培養標準,導致中高職課程體系無法進行有效銜接。
2.2管理體制銜接不夠順暢
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的主管部門不同,在管理體制上也存在差異,這就導致中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培養方案、課程設計等諸多環節上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我們可以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實現中高職教育在管理體制上的有效對接,相互之間進行充分溝通,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充分考慮中高職學生的層次性和差異性,對整個課程體系進行系統設置,避免中高職課程的重復浪費和嚴重脫節的現象。
2.3課程開發理念落后
目前,我國中高職教育的課程開發仍然以學科為主,普遍“重理論、輕實踐”。建筑工程專業方面的教材內容陳舊,強調學科知識,忽視學生能力培養,各門學科之間不融合,沒有與時俱進,脫離實際工作崗位需求,例如《施工技術》課程沒有引入施工活動中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
2.4課程設置缺乏統一標準
課程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如果中高職課程設置標準不統一必然會導致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銜接問題。目前,我國中高職相互分離、各自獨立,缺乏統一的課程標準,在設置課程時缺乏必要的溝通與交流,各自為政,因此出現專業課重復、文化基礎課脫節等現象。
2.5混合教學
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對中職和普高不同生源的學生進行混合教學的情況。在教學中,忽視了不同生源的素質差異。中職生源學生專業操作基礎較為扎實,文化基礎薄弱;普高生源學生沒有任何專業操作基礎,文化基礎卻較為優異。兩種生源的學生實施混合教學必然會導致課程的重復、學生興趣低下等情況。
3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策略
3.1人才培養目標有效銜接
中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不能各自為政,而應該聯合制定,兩種規格的人才培養目標要體現在不同層次職業教育中的差異性和銜接性(見表1)。另外,還應該邀請行業、企業、政府等多方專家代表共同研討,人才培養目標要根據建筑行業不同工作崗位實際工作需求來制定,并體現對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精神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
3.2重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該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結構,根據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來確定。具體過程如下:首先通過行業企業調研,確定建筑工程專業所從事的不同職業崗位,根據資料員、安全員、質檢員等職業崗位群的實際工作過程,分別總結出不同崗位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務。然后依據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再將行動領域轉變為學習領域,從而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中高職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見表2和表3)。從表2、表3對比可以看出,中高職建議開設的專業課程有一定的重復。但這不是簡單的重復,更多考慮的是課程的銜接,重復的課程在培養目標上也各有側重。中職首先要確保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勝任基本工作崗位要求,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和崗位勝任能力,從而滿足學生職場生存的基本需求。而高職則需要保證學生在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時能夠創新思維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習能滿足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所以開設的課程則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和成長能力,而不僅僅局限于就業。例如,中職開設的《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主要學習識圖技能,而高職開設的《建筑施工圖識讀與繪制》課程,則側重于學習繪圖和審圖。中職開設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內容側重于測量儀器的操作與施工放線,而高職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內容則更加注重復雜工程項目的測量放線。中職《建筑力學與結構基礎》培養學生基本的力學觀念,側重結構工程圖的識讀,方便就業,而高職則會相對完整地學習《建筑力學與結構》。
3.3根據統一的課程標準規范教材標準
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后,就要進行課程內容的組織和選取,在此基礎上編制課程標準。中高職建筑工程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銜接的核心就是建立統一的課程標準。有了統一的課程標準,中高職課程銜接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課程標準也應由中職和高職院校聯合研究制定,并且要考慮學生的分類培養問題。在課程內容選取上,應做到統籌規劃,首先要對建筑工程專業的不同工作崗位特點進行充分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模塊進行科學組織和設計。為方便不同學校不同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在教學內容中除了必修內容外,可以明確某些難點內容為中職和高職的選修內容,從而實現中高職課程標準的有機貫通。有了統一的課程標準,就可以根據課程標準規范教材標準。教材選取的唯一依據就是課程標準,為了更好地選擇適合的教材,應該鼓勵專業教師編制校本教材,試用成熟后再公開出版。
3.4通過職業資格體系實現職業技能全面銜接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的銜接本質上是專業技能的銜接,而學生專業技能高低的直接體現就是他們獲取的職業資格證書。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在中職階段應通過一種或者一種以上的相關技術工種的中級工技能考核(如砌筑工、測量放線工、建筑CAD、鋼筋工等),在高職階段應通過質量員、施工員、材料員、安全員、資料員等其中一種或者以上職業資格考核。后續,還可以考取二級建造師。
總之,中高職銜接問題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熱點問題。通過構建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實現中高職課程的有效銜接,可以充分發揮中職教育的人才儲備作用,搭建中高職人才培養的立交橋,這對于完善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升職業教育社會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汪耀武 方梅 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永華.中高職銜接教育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24):32.
[2]彭鴻.基于模塊化課程設計的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3):17.
[3]朱琳佳,蘆京昌.中高職課程銜接初探[J].職教論壇,2012,(22):57.
[4]陳翠瓊.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探討[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53-55.
[5]王曉地.中高職銜接中實施訂單式培養探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1):2-54.
- 上一篇:淺談教師工程技術現狀及培養
- 下一篇:計算機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