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
時間:2022-02-22 04:16:43
導語:淺談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工程造林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主要目的是提高林業產出,在確保經濟效益的同時改善周邊生態環境?;诖耍炝止ぷ髻|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造林效果無法保證,不僅無法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還會造成資源浪費,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受到損害。實際造林工作中仍存在許多薄弱環節,需要進一步加強,掌握抗旱造林的關鍵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在目前林業工程建設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抗旱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林業發展效率,保證栽植質量,提高造林幼苗的成活率,發揮林業工程的最大價值。在林業工程的落實工作中,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政策等因素,探究更多造林技術,確保林業項目建設的科學性以及可靠性,全面提升抗旱造林水平。近年來,中國經濟呈現蓬勃向上的趨勢,但是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資源緊缺和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國際共同關注的重點內容。我國先后出臺了很多政策,如退耕還林等,旨在擴大林業種植規模,發揮林業產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關鍵作用。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部分干旱地區,林業生產面臨很大考驗,水資源短缺嚴重影響了林業工程的造林效果。為了有效解決目前的難題,推廣抗旱造林相關技術就變得至關重要。通過掌握抗旱造林的關鍵技術,可以有效緩解當前由干旱引發的一系列制約林業發展的問題,營造一個健康環境,促進林業產業全面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抗旱造林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確保造林效果,避免資源浪費。需要結合不同地區的氣候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合理規劃,科學選擇樹種,采用較為先進的抗旱造林技術,在促進林木生長的同時,降低造林成本。
1樹種選擇
科學選樹種是確保造林效果的前提,如果樹種選擇不合理,則無法保證造林成活率。干旱地區水源缺乏,因而在樹種的選擇上要盡可能選擇一些針葉樹,針葉樹種對水資源的依賴程度比較低。在實際操作中,還要參考當地的氣候和土壤等因素。一般情況下,本地優良樹種是最佳的選擇,這主要是因為本地樹種更能適應本地氣候環境,其生長習性和當地氣候條件較為匹配,樹苗的成活率可以得到可靠保障,后期的生長也比較穩定[1]?;诖?,在進行樹種選擇時,可以先考慮本地樹種,再判斷樹種根系是否發達,最好選擇萌芽力強的樹種,盡可能縮短苗木生長周期。除此之外,在干旱地區種植的樹種,還要具有一定的耐貧瘠性以及抗逆性,這2個方面性能均優異的樹種才更容易存活。此外,所選樹種應具有較強的病蟲害防御能力。在具體的操作環節,可以將灌木類樹種作為主要選擇的對象,因為此類樹種比較適宜在干旱地區生長,抗旱能力比較強。在進行樹種選擇時,要結合當地以往的種植經驗,參考具體的地質特征,在不適宜林木生長的地區科學種植灌木,比較常見的灌木有檸條、荊條、山皂角以及山杏等。此類樹種的耐旱性能極強,生命力旺盛。在科學選種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抗旱造林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造林水平,發揮林業工程的最大價值。
2整地
整地是造林工程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工作,也是確保苗木成活的關鍵,做好整地工作至關重要。在進行造林前,要先對土地進行科學勘探,充分掌握土質情況,再對土地進行必要的整理工作。在造林工作中,整地被看作是落實造林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科學整地可以滿足幼林生長的實際需求,為其營造更加適宜的生長環境,從根本上提高苗木成活率[2]。在造林工程中,科學整地能夠有效蓄積水分,可以改善土壤含水量,讓其達到一定指標,從而滿足造林工程的需要。與此同時,整地也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整地階段,土壤翻新后,光照可以將土壤中的一些蟲卵或病菌消殺干凈,在此基礎上進行造林,可大大降低病蟲害發病的概率,提升整體造林水平。一般情況下,在實際的造林工作中,整地時間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最佳的整地時間是栽植前0.5年,此時進行整地,蓄水保土的效果最好。整地要以不破壞植被為主要原則。
3容器苗造林
相對貧瘠的土地,特別是一些淺山區,確保造林效果是比較困難的。為了進一步改善造林成果,此時采用容器苗造林的相關技術是十分有效的。此類地區的溝、坡比較多,地勢崎嶇、不平坦,土壤肥力差,土壤的蓄水能力嚴重不足,如果在此特殊區域種植常規的樹苗,苗木的成活率將會很低,無法達到造林的要求,借助容器苗造林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具體操作中,需要先去掉容器底部,保持其余部位不動,以保護土坨的完整性。因為苗木受到容器的保護,所以根系不容易被損壞,相對比較完整和健康,苗木成活率將會大幅度提升。另外,容器苗具有運輸方便的優勢,在運輸過程中苗木很容易受到破壞,但是在容器的保護下,苗木根系的完整性更高,同時還可以起到節省水資源的作用。在實際的栽種環節,要注意容器苗木的種植深度,一般深度應該控制在容器袋口以上2cm左右,再用土覆蓋、壓實,為苗木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3]。實踐證明,與傳統的造林方法相比,利用容器苗進行造林苗木成活率更高,在地質情況特殊的地區值得大范圍推廣,不僅可以保證造林效果,還可以避免水資源浪費。容器苗在容器的保護下根系完整,種植后跳過了緩苗期,很快進入生長狀態,因而苗木成活率高,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強,保存率也較為理想。在苗木種植初期,其生長速度較快且穩定,參照以往的種植經驗,容器苗造林技術值得大范圍推廣,特別是在干旱地區。
4覆膜
覆膜可以很好地保存土壤中水分,避免水分流失,還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4]。具體操作是先將保護膜裁出1條縫隙,采用淺鍋底形的栽植樹坑,苗木根莖的覆土高度為5~8cm,確保無透氣孔。
5撫育管理
在抗旱造林中,撫育管理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所謂“三分栽,七分管”。一般情況下,苗木栽植后會經歷緩苗期,這段時間是苗木的適應階段,先后需要經過地下生根以及枝葉生長,此時苗木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量相對較高,且受環境影響較大。如果撫育管理不到位,幼苗無法健康成長。因此,想要確保造林工程的質量,撫育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撫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松土、修枝、施肥等內容,要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藥劑,減少雜草侵害,從而增強土壤的蓄水能力[5-6]。
6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7-8]。隨著環境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激烈,現階段林業造林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干旱地區,水資源嚴重匱乏,林業工程造林效果往往不理想,在這樣的背景下,采用抗旱造林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現狀,推動林業造林工程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柳燕.北方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村實用技術,2020(7):129-130.
[2]高萬里,何得龍.西北干旱地區林業工程抗旱造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11):170.
[3]崔冬龍,潘欣.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南方農業,2020,14(11):61.
[4]滿達,陳春,王曉艷.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J].河北農機,2020(8):39.
[5]楊玉春.試析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措施[J].現代園藝,2020,43(12):169-170.
[6]李樹棟,安豐波.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探析[J].種子科技,2020,38(9):46.
[7]易延偉.論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及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9):192.
[8]王云禮.北方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8(21):168.
作者:張琦 單位:桐城市林業局
- 上一篇:生物工程技術在食品領域的運用
- 下一篇:高速跨線橋占道施工交通組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