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結構設計論文

時間:2022-03-17 10:44:32

導語: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結構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結構設計論文

摘要:本文以某一工程為案例,介紹了兩種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結構設計方案,同時對這兩種設計方案進行了計算結果對比、整體模型受力分析等,而后又提出了相應的設計措施,希望能夠為半地下室框架結構設計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半地下室;框架結構;設計

某學校教學樓工程,建筑功能主要以教學、試驗為主,地上5層,地下1層(半地下室),結構總高20.95m。按照某市建設“關于提高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標準的通知”,所有7度(0.15g)的學校建筑均按8度(0.2蔚設計??蚣芙Y構抗震等級為二級,屯類場地土。室內地坪為±0.000m,室外地坪為-1.450m,地下室結構底板上皮標高為-4.100m,地下室建筑地坪為-3.900m,地下室結構層高4.1m。

一、計算模型與分析

1模型的建立與計算結果對比

該建筑工程要求地面以上窗戶的高度為30cm,同時要保證窗戶沿著兩柱貫通,要想滿足這一要求,地下水擋土墻與頂板之間都不能相互連接。正是因為如此,該工程的模型嵌固端,無法充當地下室頂板,嵌固端應該設計到頂面之上,地下室有245cm深入地下。此次工程中共有兩種模型設計方案:第一種模型方案,根據6層框架進行相應的設計,既不設計擋土墻,也不設計地下室。使用PKPM軟件來進行模型設計,輸入參數數據時,地下室層數一欄填寫0。第二種模型方案,輸入參數數據時,地下室層數一欄填寫1。高位窗根據剪力墻開洞方式來進行處理。通過計算分析比較發現,如果考察整體指標,則第二個設計模型方案比較好,第一種設計模型方案存在著不安全因素;第二種模型方案因為是剪力墻結構,而且參數數據是一層地下室,此時就會明顯出現側向剛度突變的問題,彎矩與第一種模型方案相比,明顯要大;第二種模型方案框柱內力值與第一種模型方案相比,明顯很大,橫向縱筋與豎向縱筋,第二種模型方案都要比第一種模型要打,但是框柱箍筋這兩種模型方案都沒有明顯差異。

2整體模型受力分析

因為第二種方案中需要設計擋土墻,而擋土墻的剛度非常大,同時受到周圍土體非常大的約束,所以地層側向剛度要非常大。此時就框架來說,剛度難以均勻,地上一層是最為重要的突變位置,因此非常容易出現剪切破壞。因為擋土墻與框架柱存在著比較大的約束力,而底層框柱同時會受到水平荷載的影響,這就使得窗戶高度范圍轉變為短柱,同時剪跨比非常小,能夠將其看作是短柱,如果發生地震,短柱常常會造成斜拉破壞。所用的PKPM軟件并沒有對小孔洞加以考慮,這與工程的顯示要求并不相同。如果高窗能夠貫通,框架梁無法與剪力墻進行連接,則第二種模型設計方案的梁內力不會如模型中計算的那么小。

二、整體模型設計措施

地下室擋土墻進行開洞處理后,會出現短柱,此時擋土墻抗震效果并不好。如果施工場地能夠滿足要求,擋土墻與主體結構可以不連接,相互脫離,換言之,就是與主體相差一段距離后,再進行砌體磚墻。主體結構并不連接擋土結構,這樣即便發生地震,兩者也不會發生碰撞。但是施工場地無法滿足要求,所以上述方法并不能實現。如果設計地下室剪力墻,則外圈框架柱必須要提高抗剪能力,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對框架柱進行全高加密處理,如果有需要還需要入型鋼芯柱。對于沒有開洞的剪力墻,需要依據水平長度大小來進行設計,如果水平長度比較小,則可以設計成暗柱,能夠上下貫通,這是由于窗戶的受力情況與短柱基本上相同,為了能夠防止地震發生時,暗柱發生拉裂,設計人員應該增加抗剪箍筋。站在整體指標角度來考慮這一問題,模型一的確存在著安全隱患,而整體框架梁柱是根據第一種設計方案獲得的。但是因為地下室擋土墻能夠為整體結構提供剛度,使得地上一層變為集中的剛度突變位置,第二種模型方案框梁內力要明顯高于第一種設計方案。所以現實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為了能夠滿足結構要求,需要將這兩個方案有效結合,進行包絡設計。

三、地下室擋土墻計算分析

地下水位非常低時,擋土墻與框架柱就能夠進行有效的連接,而且還能夠進行設縫,但是此種現狀基本上不會發生。通常情形都是,擋土墻與框架柱直接設計成為固接或者是鉸接的方式。擋土墻上端因為需要開窗,變為自由端,墻下端與底板相連接,因此可以進行固接處理。擋土墻與框架柱相連接時,橫向方向上會受到很多壓力的影響,第一個就是直接測壓力,第二個就是間接側壓力。如果梁柱的側向剛度非常大,間接側壓力更加的突出。但是如果擋土墻與框架柱并沒有設置任何的縫隙,則不會出現側壓力,如果兩者相互連接,即使是鉸接處理,依然會出現間接側壓力。設計人員采用簡化計算方法,將地下室擋土墻共角形荷載等效為矩形荷載。將地下室擋土墻視為三邊固定一邊自由的板,荷載按周邊傳遞考慮,得出傳到框架柱上的間接側壓力。通過與有限元計算,當地下室擋土墻長與高的比值在1.2~1.5時,簡化計算誤差在5%以內。實際上,可以將地下室擋土墻作為板單元結構進行分析。按照板計算的一般原則,若擋土墻長與高的比值>3,擋土墻即可視為單向板,側向壓力僅向擋土墻上下兩端傳遞,而傳給框架柱的間接側壓力則很小,可忽略不計。若擋土墻長與高的比值<2,可按雙向板計算。本工程中,柱距為8.4m,墻高為3m,外墻上端自由、下端固接。由于地下水位較高,為防止水滲人,外墻與柱之間不設縫。側壓力沿地下室擋土墻豎直方向單向傳遞,計算模型取lm寬板帶,按懸挑構件計算內力,用0.2mm裂縫控制配筋,擋土墻豎向筋為主受力鋼筋。為弱化地下室擋土墻與框架柱的連接,水平方向鋼筋配置宜盡量減小,但仍需保證二者交接處裂縫限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本文提出的兩種設計方案要結合起來使用,單獨任用任何一種方案都會出現安全隱患。開高窗的短柱設計人員要恰當的進行處理,以此提高短柱的抗剪能力,如果場地條件能夠滿足需求,可以讓擋土墻與整體不連接。此外,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要需要考量到間接側壓力的問題。

作者:張弢 單位: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

參考文獻:

[1]劉鵬程,劉士鋒.框架結構中半地下室設計探討[J].山西建筑,2013(02).

[2]黃昆,張憲江,黃福標.半地下室框架結構的簡化計算及設計方法[J].浙江建筑,2008(09).

[3]楊月圓.建筑框架結構設計原則及注意事項探究[J].科技風,2013(02).

[4]郭兆龍.梁上升柱在框架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丹東紡專學報,2002(01).

[5]賴慶生.框架結構設計的若干問題探討[J].廣西城鎮建設,200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