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設計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9-14 09:33:53
導語:建筑結構設計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對建筑工程技術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各開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高校都在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jianzhulunwen/jgsjlw/201809/676567.html" target="_blank">建筑結構設計”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對于學生從事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和施工等崗位的工作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從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入手,基于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探索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希望搭建教學與實踐應用的橋梁,提高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教學;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1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概況
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課程,基本上涵蓋兩大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包含了各類建筑結構體系的特征和應用范疇,第二部分涉及到鋼筋混凝土樓蓋結構設計、鋼筋混凝土單層工業廠房結構設計和砌體結構設計。該課程涵蓋的內容涉及到了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高的課程,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也較高。在分析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教學中,我們發現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阻礙著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一方面,該門課程的內容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不夠,學生只能單一的學習建筑結構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存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講授為主的問題,課堂的中心不是圍繞學生展開的。本門課程的實踐學時相對較少,教師不能夠建立起足夠數量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供學生進行企業一線的學習。以上的問題都影響了建筑結構設計課程課程目標的實現,不利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原則,該門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
2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
針對以上建筑結構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課程應用型能力培養的難題,課程組的教師應充分分析課程實際,結合學生的狀況,采取積極的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有效的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2.1合理重構教學內容,提高學生應用能力。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是以就業為基礎的,需要針對不同的工作崗位進行分析,如施工員、結構設計人員等崗位應該具備的專業技能。然后依據就業崗位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參照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課程標準,將原有理論性較強的部分增加實踐學時,將原有的不適應崗位培養的內容進行剔除,使得重構的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學生崗位實踐的要求。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應合理的分配理論與實踐學時的比例,有條件的可以實現學生崗位成才的培養。比如在學習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中樓板、梁等混凝土結構這一課程內容時,因為可以借鑒的內容較少,教師就應該在課程開始時提出相應的問題,并更多的運用工程實踐內容代替直白的理論講授,讓學生通過工程實踐和查閱國內外最新的資料解決課程開始提出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課程的參與度,對于其興趣的提升是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的。2.2創新教學組織模式,提高課程學習效率。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首先依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然后依據課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在教學設計中,應該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講授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教學的課程組織方式,按照班級人數,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教師在課程前,將一些淺顯易懂的教學內容和要學習的知識通過網絡平臺推送給學生,讓學生收集與之相關的課程資料與工程實踐資料。學生在課程開始時提交自己所關注的問題,教師依據反映較多的問題進行討論解答,實現有針對性教學的目的。而針對一些技術難度較大、涉及到新的工程技術的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整理相關的教學資源,以視頻、任務單和教學考試等多種方式推送到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首先自己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學習。課堂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學生課下的學習,在課堂上進行小練習,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后拋出本節課程的重點問題,并進行建筑結構設計作業,在課堂教學中,分組引入競爭模式和獎懲模式,以團隊的力量進行課程組織,這有助于學生合作觀念的樹立,同時有效的提高了課程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統一,對教學組織模式的創新,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應在課程改革過程中不斷進行優化。2.3以實踐帶動課程學習,夯實學生工程基礎。在教學改革的研究中,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必須增加企業鍛煉的比例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應充分挖掘與學校合作的企業資源,建立學生可以進行實習實踐的校外實訓基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把實踐課課堂搬到企業或者工地現場進行,這樣有助于學生對于工程這樣相對抽象知識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就接觸到企業一線的工作,對于其應用能力的鍛煉價值的不言而喻的。2.4改革傳統試卷考核的方式,把工程應用納入到考核體系。教師在建筑結構設計課程考核的過程中,應首先轉變思想,把對學生知識化的傳統考核方式,轉變為學生工程應用的考核中來。教師可以將結課作業設置成為實際工程設計的內容,引導學生依據工程實際,做出符合規范規定的結構設計,以此來核定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建筑結構設計課程非常適合于多種形式的考核方式,如采用工程模型競賽的方式,通過實際情境的創設,將工程設計內容體現在建筑結構模型設計中來,這樣就能很好的考察學生的應用能力。
3結束語
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因此,課程需要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進行改革。作為本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只有在充分分析課程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在教與學兩端進行整改,才能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得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更好的為培養合格的工程技術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于濤.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22-23.
[2]陶莉,戴慶斌.高職《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12,32(9):105-106.
作者:劉可定 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層建筑施工管理研究
- 下一篇:課堂教學德育課情景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