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識圖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23 10:17:34
導語:建筑結構識圖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筑結構識圖教學是土建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之一,其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全面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但由于其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及計算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因而在實際教學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本文從建筑結構識圖教學的概念出發,并就建筑結構識圖教學中個性化構件建模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建筑結構識圖;個性化構建建模;應用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當前土建類學生普遍存在結構識圖能力差,對建筑標準、設計圖集理解不足等問題,造成學生畢業后無法適應正常工作需要。而為了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成為高素質技術型人才,就需要加強建筑結構識圖的教學。
1建筑結構視圖教學分析
基于概念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建筑結構其實指的是將構成建筑的基本構建按照一定的組件原則連接形成的骨架。且這種形成的骨架能夠承受一定的荷載。就目前來看建筑結構大概分為幾種:第一,混凝土結構。這種結構是當前建筑施工中最常見的結構,其又可以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兩種。第二,鋼結構。這種結構在我國常用于廠房、工地庫房等建設中。第三,木結構。而根據承重結構的類型來說,又可以將建筑結構分為框架結構、磚混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以及筒體結構等等。從上述介紹中可以看出,建筑結構的種類繁多,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感到困難與復雜。因此,為了能讓學生對建筑結構有直觀的認識,各高職相繼開設了建筑結構識圖課程,以借助白板手工教學的優勢來增強學生對建筑結構的認識。
2建筑結構識圖教學中個性化構件建模的應用
2.1項目構件化
在建筑結構施工圖中,一套完整的施工圖紙應當包括基礎、柱、梁、剪力墻、樓梯、板等構件構成。而由于建筑結構類型的多樣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無法為學生詳細講解,因此在教學中,常常在學生就業導向的指導下,結合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11G101—1、11G101—2、11G101—3),以剪力墻結構和框架結構兩種實際施工建設中常用的結構類型作為基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各類構件進行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教學中常見的基礎工程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樁基承臺;主體工程主要為剪力墻、樓梯、梁、柱等構件。比如,在框架梁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畫出豎向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圖,并將其與平法圖例進行對比,判斷出梁配置受力鋼筋的位置。待學生繪圖完成后,教師要查看學生的繪圖成果,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學生如何看圖,使其理解結構設計的原理。
2.2白板化手工繪圖
對高職學生而言,其思維都較為活躍,但自我學習能力卻較弱,若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降低了教學效果。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教學效率便成為了建筑結構識圖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在教學中采取任務分配的方式便可起到增強學生責任意識,明確學習目標的作用,教師通過分配各項任務給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先讓每位學生提前準備一塊可以擦洗的小白板,一支繪圖專用筆,一只板刷等繪圖工具;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各種建筑結構構件構造的詳細圖紙、3D模型等,并詳細地講解繪制方法,同時給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演示;待演示完成后教師再讓學生利用白板繪制會截面圖、鋼筋分離圖等,或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探討、繪制、相互檢查,將課堂主體還給學生,并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3開展個性化建模實訓
根據白板手工繪圖,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了構造詳圖、結構制圖的規則以及識圖的方法。但是在實際的項目中,學生由于缺乏實踐和動手的能力,對于鋼筋綁扎的工藝還不能很好的予以掌握。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個情形,運用規格不相同的帶皮鐵絲替代鋼筋制作的構建模型,讓學生對鋼筋綁扎的工藝能夠有非常好的體驗。第一,準備材料。教師要根據班級的人數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不超過6個人,在每個小組中選擇一位學生擔任組長,每一個小組在教師那里領取3種粗細不一樣的帶皮鐵絲,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帶皮鐵絲一定要是非常柔軟的、容易操作的,然后在進行制作扎絲、扎勾制作的時候,一定要使用粗的帶皮鐵絲。第二,實施操作。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先到實際的樣板間中對獨立基礎、樓板、柱以及梁這些構建的鋼筋綁扎進行觀察,然后將這些鋼筋綁扎實物拍成照片,并且在圖片中配以文字進行說明,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在進行上課之前,每一個小組的組長在教師的引領下,按照相應的構造要求,根據教師在實際樣板工地中拍攝的照片,按照比例:1∶10,使用帶皮鐵絲進行構建模型的制作。這樣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就可以將這些模型展示出來,不僅讓學生看的更直觀,還增強了每一個小組組長的操作能力,能夠更有效的和自己這個小組的同學完成實訓的操作。第三,集中實訓。一是,鋼筋的下料。在對鋼筋算量、建模集中實訓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提供很多套構建尺寸不一,然后是二層框架結構的施工圖紙以供學生參考。同時,讓小組長負責自己的這個小組,按照任務書的相關要求,將自己的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材料下料的計算任務以及進行材料用量下料表的編制,小組在進行仔細的計算得出結果之后,小組長要將他們小組計算的過程完整的敘述出來,然后回答教師和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教師根據每一組完成的情況進行評價并打分,計入個人成績,推動學生踏實、認真、有效的完成學習目標。二是,模型的制作。每一個小組在根據相應的計算要求完成下料以后,小組長按照任務書相關要求去領取材料用量和工具,然后和小組成員進行模型的制作。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指導,及時的發生學生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予以改正,有效的完成結構模型的制作。
2.4考核過程化
對教師而言,一定要統籌好學生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能力、知識和技能進行全方位的考慮,采用技能考核與理論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技能考核的比例要占得多一些。在技能考核中實訓環節是主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采用教師評分、小組長評分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來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合理的考核。同時,教師要重視每一個學生的實訓過程,通過學生在實訓中的表現、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成果質量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為高職學生面臨不到升學的壓力,在學習中缺乏積極主動性,絕大多數的學生對于平時的學習予以忽視,只是在期末的時候進行惡補,這樣不能夠如實的反映出學生知識掌握、和技能掌握的情形。所以,推進過程化的考核,將課程的知識、技能劃分成多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中進行相應目標的制定,讓學生逐步完成。當學生完成了這一階段任務的時候,教師及時的對學生進行評價,給出學生這一個階段的成績,成績合格之后,學生才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平時學習的重視程度,促進學生平時的學習。
3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建筑結構識圖教學中個性化構件建模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對學生學習的興趣予以激發,還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使用帶皮鐵絲制作個性化構件模型,不但成本低,還可以直接在課堂上完成制作。同時,拆除下來的材料還可以重復的進行使用,這樣就相當于把工地搬進了課堂,大大節省了場地和實踐操作的成本支出,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學生全面發展意義重大。
作者:趙程程 單位: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馬丹丁,張建軍,吳學清.論建筑結構課程中平法識圖教學單元的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1(18):138-139.
[2]劉翔,伍文.建筑結構課程中平法識圖教學單元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教導刊(下旬),2015(02):90-91.
[3]賀朝暉.建筑結構識圖教學中個性化構件建模的應用探討[J].求知導刊,2015(24):71.
[4]王娜.高職“建筑結構與識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27):122-123.
- 上一篇:工程項目大型設備安裝管控要點探討
- 下一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特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