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現代化問題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4 11:49:00
導語:建筑現代化問題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1984年展開城市化政策后,全國的大城市都大興土木,高樓林立,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在這短短的十六年間,在國內所興建房子的數量,可說是史無前例。表面看來,五花八門的城市新面貌,好像很大都會氣派??墒羌毧粗拢话愕?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jianzhulunwen/jzhgchlw/200908/243475.html" target="_blank">建筑設計的質量,卻是十分的差。大部分的新建筑缺乏創意,形式方面只不過是模仿西方建筑,尤其是取自各家著名公司,如SOM、KPF等作品。也因為這個緣故,很多國內的大型項目,干脆委托國外名牌公司去設計,使國內設計待業前途很受打擊。正當現今西方國家建筑待業不甚景氣,故此很多國外的建筑師,都跑來國內打開他們的市場,這也可說是市場的一種必然性的競爭現象。近百年來,中國人歷有“崇洋”的心態,加上現代建筑起源于先進的西方國家,要原裝(老外)的設計,作為我國現代化建筑的樣本,很多決策人或業主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這個現象不只限于在國內,在香港的建筑界,也面對同樣的。
我認為造成上述被動的現象,有二個層次的因素:外在因素及內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
也許我們可以說由于客觀的,不可避免的外在因素制約,所以有很多建筑師認為,做不出好東西是因為這些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良好的氣候環境,促成有創新及質量的設計機會。這種現象應該說是客觀存在??膳e出若干主要問題:
1.不理想的建筑體制在一個建設項目中,由三個主要的單位組成相獨立的三方:
(1)委托方(業主);
(2)設計方(設計院);
(3)承包方(施工隊伍)。
在這種體制中,設計方沒實權,當然實際也沒有多大責任。因此,在建設過程中無法控原設計構思及施工質量。
2.一般決策人和委托方不懂建筑專業,只求外形“新、奇、特”的效果。為了趕工,根本不骨給設計方充分的時間去深入設計和解決具體的建筑問題。
3.而一般設計方案投標,只追求設計方案表面悅目的效果圖和模型,所限的時間又太緊,根本沒有時間給投標方深入,大部時間花在制作悅目的效果圖及模型制作上,而不是放在設計上。結果形成膚淺的建筑設計,直接完成后建筑的質量和實用效益。
4.設計費太低,一般只夠表面初步方案的開支,沒有足夠的資源給設計方作深入設計,誤解以為只需要有外觀特色的方案設計即可,細節問題似乎可以在施工圖階段解決。
5.一般決策人和委托方常有崇洋的心態,看不起國內的設計能力,不給國外設計師有相同的條件與待遇。
6.文化傳統“大包袱”對國內設計方的壓力,尤其是在有文物的古城中做設計,常常會面對種?quot;保守“思想的阻力。
7.設計院體制落后,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及機電設計,雖同在一個設計院,但卻孤立分工而不合作,使得從原方案設計到擴初稿設計再到施工圖過程中,漸漸走樣。
8.政府規范落后,有些還比較保守,使得很多創新的設計無法實施,但對外國建筑師的要求卻比較放松。
二、內在因素
因為上述的各種外在因素,造成一般國內建筑師認為無法在這種影響下,做得出好的設計。問題是,如果這些外在因素都可以完全消除,是否一般國內建筑師(包括香港的建筑師在內),便可創出達到國際水平的建筑設計呢?我們認為不見得,我的看法也許會得罪很多同業人士,可是我仍然要直言。在現在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要有勇氣地,深入我們心底里最深的層次,自己的弱點,這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們真正要克服的,是自我“心魔”。
我對這個很焦急,因為我國很快進入世貿的組織之中,將會成為全球有最大潛力的基地,世界各地建筑師,必定會云集在我國各大城市以他們的實力去爭取項目。如果我們仍不自發地去提高我們的設計水平、充實知識和平衡心態,我們的建筑師只會在自己的國家甘于被淪為二等設計“公民”。
這里將我看到的一些關鍵的問題提出與大家討論:
1.一般建筑師對西方建筑的真締精神和發展過程不但膚淺,并且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一般年輕建筑師過于依賴用電腦制作悅目的效果圖,而不用手去做和用腦去思考設計創作的過程。
3.設計過程中,不去追求創新的思想,只是集中精神在選用國外建筑書籍中的圖片,作東拼西湊的拼圖設計工作。造成一般建筑設計使人看后常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4.一般建筑師在設計過程中,不愿意也不會考慮和結構工程師、機電工程師,從構思階段時,就開始同心合力地,如何使建筑設計的構思和結構及機電綜合為一個設計的整體。這種孤立的設計方式與世界的潮流脫了節。
5.在設計過程中,只顧到表面效果,既沒有習慣也缺少實際工程經驗,去深入研究細節的設計與如何處理設計和結構、構件交接收口的細部構造設計問題。
6.在設計過程中,不深入考慮如何選用適當的建材和施工的問題,直接造成最后“似是而非”的設計成品。
7.在施工過程中,原設計人沒有習慣到工地視察、監督施工程序質量,當然這是整個建筑體制造成的問題。
8.一般建筑師一方面跳不出傳統的框框,或走向另一極端沉迷在新、奇、特的表面工作上,既不懂過去,也不考慮現在和未來的意義。
9.對建筑哲理方面認識不深,也不去探討,更不深入建筑科技和施工技術方面的關系和對新建筑的。
10.在設計過程中,平面和立面設計常由不同設計人員孤立去處理。加上沒有習慣去分析剖面和平、立面間的關系。造成立面裝飾化和功能不合理。
11.誤解以為追求西方時髦型式主義,便是不落后的現代化路線。
12.的建筑仍不理想,很多導師缺乏現代化建筑設計的知識和經驗,大多只在“紙上談兵”。
13.追求賺快錢的心魔在作崇。
14.因為沒機會親身經歷,對現代生活的生活方式和現代化設施的動作不理解,所以在設計中無法有效地表現出來。
建筑是文化成就的象征,在面對外來壓力挑戰下,我們一定要自知自覺充實我們對現代化建筑的內涵。我們既不能死板地去維護傳統,也不該盲目被動地追求時髦。文化與傳統應該是一種活的動力,我們每個人都有歷史的責任去承擔。我們更不該無選擇地向外來的競爭“投降”,放棄一切自我寶貴的潛力。
現代建筑之父格羅畢烏斯曾說,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中,都要不斷地經過心底里“理性”和“感性”的內戰,任何一方勝利都不是理想的。目前我國的建筑師在心底里,也面對一連串的內戰,這是:“自大”、“自感”、“自覺”、“自信”不斷的斗爭。這場戰斗的勝敗,在乎我們能不能真心綜合性地去充實我們心底里最深層次的空白。
- 上一篇:物理投影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物理自我學習能力教學管理論文